圖看湖南│張家界的原生態古村落及其中國民居建築的“活化石”

這裡是湘鄂邊區、大湘西的腹地,歷史上的四縣結合部,天高皇帝遠造成了一方水土相對穩定,使其民居特有建築風格、建築樣式、建築特徵傳承千年,專家學者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活化石”。

阡陌交通/攝

這裡是湖南原生態古村落,是以農事耕作為主的土家村寨,是土家族的“祖源之地”;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及城鄉,非遺項目共有100多個。

截個位置給你看(圖中紅點)

這裡就是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的蘇木綽,蘇木綽是土家語“祖源之地”的音譯,現在人們習慣將“蘇木綽”代指以石堰坪村、馬頭溪村為中心的永定區王家坪鎮等土家族人聚居地。

這裡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民俗風情濃郁,山水秀美,原生態田園風光,上百棟土家吊腳樓融入其中。

來到蘇木綽,當然要看一看中國民居建築的“活化石”——土家吊腳樓。陽光灑向古老村寨石堰坪,暖陽下景色秀麗的田園風光與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腳樓相映生輝,成了這淳樸“蘇木綽”裡的一道別樣風景。

土家吊腳樓是傳承千年的土家民居建築文化遺產,以其冬暖夏涼通風乾燥的實用價值,多姿多彩的繪畫雕刻工藝,封簷垛脊、扳爪翹角,掛私簷的建築風格;

以及順其地勢之自然、融入地勢之自然的生態民居建築特徵,被世界文化遺產開發公司總裁邁克爾博士稱之“世界民居建築的經典”。

石堰坪的明清古建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的居民土家族佔90%以上,是一個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是土家生態博物館。

建築年代大多以清末及民國初年為主,最年輕的吊腳樓民居也有七十年以上歷史,堪稱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態吊腳樓古老村寨。

這裡的土家吊腳樓大多是分散單體獨處的,它不追求熱鬧繁華,不講究街巷佈局,一切順地勢之自然、景觀之自然、造型之自然、心態之自然。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石堰坪一帶,直到1988年村裡到鎮上通了公路,土家人幾千年的生活才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阡陌交通/攝

最令人慶幸的是土家人的生活遵循從未被戰亂打斷,生活方式傳承至今,才令今人得見“土家生態博物館”的獨特風貌~

彭立平/攝

“糊倉”是蘇木綽一年一度最熱鬧的活動之一,是土家農耕文化的“活字典”,是古代農耕文化延續的產物,已有千年歷史。“糊倉”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糊倉”意味著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糊倉文化節,結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農耕活動體驗、民俗表演等等,實為一場極豐富的旅遊文化大餐。

除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在這裡土家匠人還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扮演著土家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土家“十八匠”。土家人有“三縫九老十八匠”的說法。

至今在王家坪、沅古坪一帶還傳承著其中的鐵匠、木匠、石匠、漆匠、彈匠、篾匠、酒匠、蓑衣匠。

~~~ ~~~

素材自:張家界智慧旅遊、愛上新湖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