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看湖南│张家界的原生态古村落及其中国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这里是湘鄂边区、大湘西的腹地,历史上的四县结合部,天高皇帝远造成了一方水土相对稳定,使其民居特有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建筑特征传承千年,专家学者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活化石”。

阡陌交通/摄

这里是湖南原生态古村落,是以农事耕作为主的土家村寨,是土家族的“祖源之地”;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及城乡,非遗项目共有100多个。

截个位置给你看(图中红点)

这里就是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的苏木绰,苏木绰是土家语“祖源之地”的音译,现在人们习惯将“苏木绰”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永定区王家坪镇等土家族人聚居地。

这里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郁,山水秀美,原生态田园风光,上百栋土家吊脚楼融入其中。

来到苏木绰,当然要看一看中国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土家吊脚楼。阳光洒向古老村寨石堰坪,暖阳下景色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脚楼相映生辉,成了这淳朴“苏木绰”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土家吊脚楼是传承千年的土家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以其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的实用价值,多姿多彩的绘画雕刻工艺,封檐垛脊、扳爪翘角,挂私檐的建筑风格;

以及顺其地势之自然、融入地势之自然的生态民居建筑特征,被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公司总裁迈克尔博士称之“世界民居建筑的经典”。

石堰坪的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居民土家族占90%以上,是一个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土家族聚居的古村寨,是土家生态博物馆。

建筑年代大多以清末及民国初年为主,最年轻的吊脚楼民居也有七十年以上历史,堪称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

这里的土家吊脚楼大多是分散单体独处的,它不追求热闹繁华,不讲究街巷布局,一切顺地势之自然、景观之自然、造型之自然、心态之自然。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石堰坪一带,直到1988年村里到镇上通了公路,土家人几千年的生活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阡陌交通/摄

最令人庆幸的是土家人的生活遵循从未被战乱打断,生活方式传承至今,才令今人得见“土家生态博物馆”的独特风貌~

彭立平/摄

“糊仓”是苏木绰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活动之一,是土家农耕文化的“活字典”,是古代农耕文化延续的产物,已有千年历史。“糊仓”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糊仓”意味着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糊仓文化节,结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活动体验、民俗表演等等,实为一场极丰富的旅游文化大餐。

除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里土家匠人还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扮演着土家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土家“十八匠”。土家人有“三缝九老十八匠”的说法。

至今在王家坪、沅古坪一带还传承着其中的铁匠、木匠、石匠、漆匠、弹匠、篾匠、酒匠、蓑衣匠。

~~~ ~~~

素材自:张家界智慧旅游、爱上新湖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