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即將拆去的火星洞

瀘州老城區在清末民初其實有很多著名的民居公館,當然不是老百姓的居住的地方,但又不是土豪爆發戶,這些私家別院,往往是當年有名氣有地位,當然也有錢的人居住的地方。不管你是不是出生書香門第,古人的看法對有錢還並不推崇,文化的重視一點不輸於今人,反而更甚,他們哪怕第一代人出生微寒,對子女後代的文化素養也頗為推崇,這也在這些古老的民居公館中得到體現。可惜今天瀘州老城區的民居公館都基本消失殆盡,雖然有的還破陋的苟延殘喘,實際很多人已經對它們的來歷不清不楚了。今天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講的“火星洞”民居就是其中一個消失的記憶。

在某些資料裡看到:火星洞民居清末建築。別名張家公館。位於瀘州市中心城區南城街道辦事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整。坐西向東,四合院佈局。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後殿為木結構單簷懸山式,穿鬥結構,7穿用5柱,面闊3間24.70米,進深8間52.30米,通高5.80米,垂帶式踏道,素面臺基高0.80米。大門為重簷。門高3.20米,寬2米。牆高7米,過道長16.80米(已毀),總面積1000方米。1916年,護國討袁時期,朱徳曾在此居住,現為居民使用。

但是很多老一輩人對張家公館的說法並不清楚和認可,有部分老師考證的結果這個院子民居還是有些來歷。

他是清代南門高家老七高樹、老八高楠、兩位進士侄兒守先,雲先的房子。是嘉慶年間(1796--1820),由南門高氏(由高鳴謙或高毅買入,戊辰年(1808年)分給守先,雲先管業。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瀘州南門高氏族譜》卷三第3頁,對 “火星洞”住房是這樣記載的:位置在學磡學署右邊的一個院子,嘉慶年間買入,連外鋪面一共三間,戊辰年(即同治七年1868年)分給守先、雲先管業。清代學署位置是現在的人民醫院,相當於今天的教育局。

購買此房應該早於戊辰年(1808年),因此這個帶一個門市的院子火星洞,根據記載,屬於守先、雲先的歷史已經有二百餘年。忠孝路,清代和解放前都叫學磡上,《民國瀘縣誌》卷一17頁上,採用規範簡化字為“學坎上”。

新中國成立前夕,瀘州電廠購買了這處大院。瀘州市博物館郭可夫的父親那時就是瀘州電廠職員,就居住在火星洞裡許多年。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今天“火星洞”民居已經拆除,我們現在什麼也看不見,筆者兒時住在慈善路溫家公館,跟這裡很近,但是小時候從來沒有進去院子裡看過,只是外面有裝裱和賣毛筆的,那個時候跟餘安中先生學習書法,介紹我來這裡買毛筆,叫“云溪筆莊”老闆姓張,兩兄弟,今年再去什麼都拆了,云溪筆莊搬遷到旁邊,還在賣,姓張的大哥已經過世了,老二有點老年痴呆,真是物是人非的感覺。三十年的變遷太大了。

其實“火星洞”更多的信息已經很難收集了,但是瀘州南門高家在清代民國還是很有名望的。

據《瀘縣誌》記載:很早以前,高家很窮,高樹的曾祖高耀,長期在隨高祖外跑生意。高耀兒子高位富5歲時,去看父親,父親沒有錢給他,就拿出一把鎖,對他說:“我等著你將來賺大錢時,好用這把鎖,來鎖你的錢匣子。”他父親高耀沒有賺到錢,也沒有回家。母子三人在家裡,左等右等不見回來,又沒有吃的,只好決定出去討飯,高樹的曾祖母哭著說:“看來這次我們母子都要餓死,變成高家的鬼了啊!”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祖父高位富聽了便對他母親說:“媽媽,別擔心,有兒子在,你就不用怕的。”母親聽後大驚。高位富還是一個小娃娃,才9歲多便去擔水掙錢,養活自己的母親。一天,他擔水時,足受割傷,一看地上有一枚銀戒指,他拿回家,告訴他母親,母親懷疑是偷別人家的,怒責他。他忙解釋,說明經過,並出示自己腳板上的傷痕,一看與戒指的邊邊一致,母親這才轉憂為喜,用此錢買了些米及少許胡豆,一家人得救了。他們先拜謝土地公公,才煮來吃了,這是高樹的祖父人生中第一個奇蹟。

祖父高位富長大後,最喜歡到鎮上趕場,在那裡學會了販賣牲畜雞魚;又販麻布皮革,反正哪樣能賺錢,就買賣哪樣。無管外出多遠,都必定在他媽媽生日之前回家,數十年如一日,從未超出過。慢慢地,家裡從赤貧起,累集萬金。他祖父又購了許多田產,每次都在價外多給賣田人的錢。他解釋說:“人家都困難得賣祖田地了,這是怎樣的傷心事啊,多給一點,讓他們也稍稍高興一下吧”高樹的祖父做人就是這麼厚道。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有一回高樹的祖父到湖北販米,船行江中遇大浪,快要翻船之際,恍惚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把船死死拖拽出來,全船得救。這是他人生中第二大奇蹟,從此每年的六月六日,敬祀江神。

高樹的父親高鳴謙也很厚道,也很重視教育,有一次,一戶租客,佃高家田種,秋收不交租子,他向高樹的父親高鳴謙編了一個理由說:“我兒子剛剛入學,要給老師交學費,所以,把您的租金給挪用了,請暫緩交吧。”高鳴謙問:“你兒子真喜歡讀書嗎?”答:“很喜歡。”,高鳴謙馬上從自己家裡,找來些筆硯送他。反而把收租的事給忘了。

高樹的外祖父王處士,叫王永年,高樹的母親就是他的二女兒。外祖父年輕時,仗義疏財,好結交各路朋友。不想後來家道中落,以行醫為生,來到了瀘州。那時高樹的父親剛剛死了妻子譚夫人,留下四個小娃娃,別人都嫌棄,這種條件自然不好再續絃。聽說外來郎中有女王氏,很賢惠,就大著膽子請人去說媒。

已經拆去的瀘州清代“火星洞”民居,它的主人曾是瀘州南門高氏

或許天生姻緣,前世已定,王家也沒有嫌棄,這事就成了。過門後,王太夫人對前妻譚夫人的四個兒子,當成自己親生的一樣對待。後來生了高氏五兄弟和四個姐妹,共九人。王太夫人對高氏五兄弟要求很嚴,小時候曾親訂詩書,供他們學習,對五兄弟交友也很重視。兄弟結交的朋友,來高家玩,她都要躲在窗外看,如果發現有浪蕩子,不留情面地趕他走。高氏兄弟結交的好朋友,她認可的有:合江李超瓊、綿竹楊銳、南溪包崇祜;鄉親中有黃紹謀、龍志清等等。

另外高家也是36家瀘州老酒坊之一的主人,還有窖名“大夫第”,以及一門三進士的典故,時人皆道高家五子的功成名就離不開高王氏苦心經營的釀酒作坊,便為當時的高家酒坊命名為大夫第,一時傳為佳話。高家之後,大夫第作坊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百年滄桑間,後人又陸續在原窖池的周圍挖掘了很多新的窖池。至今,風過大夫第,仍自帶一股酒香。這些故事可能很多新瀘州人都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