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才卻命薄的女子?

青蓮解鋒鏑


明末才女葉小鸞,離世時16歲。

1.出身。父親葉紹袁是進士,任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在詩詞方面造詣頗深。葉在書香門第之家的薰陶成長。

2.才學。葉自小聰慧伶俐,三四歲時,就能背誦《萬首唐人絕句》,琴棋書畫均涉獵並擅長。她的詩詞集《返生香》至今流傳於世。

3.人脈。葉家和曹雪芹家交好,所以多數紅學家認為筆下“林黛玉”的原型就是葉小鸞。

4.死因。因死在婚前,有說對婚姻恐懼,憂鬱而亡,她的詩中就有這些情緒表現,有說死於肺病,有說死於近親結婚的遺傳病。後者為主流觀點,因父母葉沈兩家三代近親,可能是導致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

無論如何,花季少才女香消玉殞,總是讓人扼腕嘆息。





小高讀書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魚玄機生平不見正史。儘管魚玄機名傳千古,但因其非官宦顯要,正史官文終不能留下片紙隻字,其生平傳記資料散見於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書。另外《太平廣記》、《南部新書》、《直齋書錄解題》和《全唐詩》等書中還存留有相關的斷章短句。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志對魚玄機之記載資料均甚少,故於其之研究多在其詩。其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詩》有收錄。


四點半walkon


明末清初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杜麗娘,宋朝李師師,唐朝楊玉環、上官婉兒,隋朝蕭後,南北朝祝英臺,漢朝衛子夫、趙飛燕、貂蟬,秦朝………


半畝先生


要說命薄?!歷史上的大才女幾乎都是,又有才命又好,簡直是廖若晨星!

三國時大才女蔡文姬,遠嫁塞外,伺候了幾代野蠻的汗王,曹孟德將她接回,也是孤獨終老!

盛唐才女上官婉兒,全家被殺,充於宮掖,最後被李隆基一刀下去,封了個"平頂侯"。

晚唐才女魚玄機,本來有自己的夢中情人,醜男溫庭筠。可這位大叔級的才子,不解風情。把魚幼薇轉給李億做妾,被大老婆折磨的夠嗆,最後被栽髒而殺。

女詞人李清照,前半生還行,和趙明誠夫妻恩愛。金兵一來,顛沛流離,她也守了寡,晚景淒涼。

嚴蕊、薛濤、唐婉。

不說了,讓人惋惜讓人悲!


滄州老夫子


晚唐才女魚玄機

魚玄機是唐代女詩人,又名魚幼,字蕙蘭。一開始嫁於李億為妾,後來因為李億底夫人嫉妒二人感情,李億隻好拋棄魚玄機。後來出家為咸宜觀女道士,改名魚玄機。魚玄機容貌傾城,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喜歡讀書和寫文。在她十歲的時候和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相識,並吟詩作對。她出家後,對李億卻還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魚玄機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據記載,後因打死婢女綠翹,被京兆尹溫璋處死。

陸游前妻唐婉

唐琬 ,字蕙仙,是浙江紹興人。她是鄭州通判唐閎的獨生女兒,祖父是北宋末年鴻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唐琬成婚。夫妻感情很好。但是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路由母親的不滿,後陸母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琬。多年後,陸游遊覽沈園,遇到唐琬夫婦也在園中,唐琬徵得丈夫趙士程同意,親手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

沈園一別後,唐琬悲慟不已。回家後反覆品味陸游的詞,便寫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不久便怏怏而卒。陸游直至晚年,仍常常憑弔遺蹤,追憶當年,不能忘懷舊情,為此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人們在感動於這些詩句時,也便記住了他與唐琬的故事。從這裡我麼可以看出兩人都對對方念念不忘,奈何陸母的從中作梗,也算是封建禮教的悲哀吧。

易安居士李清照

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婉約派的代表之一,結局也是令人惋惜。明代世人楊慎曾這樣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相信許許多多的人都學習過易安居士的詞吧,比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丈夫趙明誠剛去世後,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帶著她和趙明誠一生蒐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在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牆盜走。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這個張汝舟,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來他是想佔有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張汝舟在將李清照娶到手後十分得意,就將自己科舉考試作弊過關的事拿來誇耀。李清照知道,只有將張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脫離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當時又有許多人關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幫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件事在她心靈深處留下了重重的一道傷痕。

李清照的悲劇在於她是生在封建時代的一個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人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又處在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許多別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著許多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無論對待政事、學業還是愛情、婚姻,她決不隨波,決不湊合,這就難免有了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解脫的悲哀。她揹著沉重的十字架,集國難、家難、婚難和學業之難於一身,凡封建專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衝突、磨難都折射在她那如黃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已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細細談歷史,如果你還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評論。


細細談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卻大多紅顏薄命,下面介紹其中的幾位!

蔡文姬-流亡的女詩人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諱司馬昭,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人,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是漢代大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能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可以說蔡文姬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的經歷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十分相似。父親死後,關中地區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跟著難民四處流亡。那時,匈奴趁火打劫,擄掠百姓。一日,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搶走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自此,她就成了左賢王夫人,並生下了兩個孩子,她在南匈奴一待就是十逾年。

她在《悲憤詩》中寫下自己坎坷的經歷。“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慘的當然是百姓。其中被亂兵所虜,流落南匈奴十二載的蔡文姬更是不幸。幸好曹操思賢慕才,將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當時社會的悲哀。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上官婉兒-巾幗不讓鬚眉

鬥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

上官婉兒,唐女政治家、詩人。陝州陝縣。上官婉兒是當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年間,上官儀因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同被配沒掖庭。十四歲的時候,她出落得妖冶豔麗,秀美輕盈,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儀鳳二年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為欣賞,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命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詔書,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上官婉兒建議皇帝設立修文館,召天下詩文才子,邀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皇帝、韋后和公主,數首詩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命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列第一者,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從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一種風氣。韋后本不擅長作詩,即由上官婉兒代為捉刀,文臣也明知非帝后親筆,但當面只好格外稱揚,韋后遂把婉兒愈加寵愛。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之一,她的一生可謂是傳奇。雖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后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貞元時,呂溫做《上官昭容書樓歌》。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女性,《舊唐書》、《新唐書》的“后妃傳”中都有記載。

儘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成為了皇權爭鬥的犧牲品。

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女詞人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南宋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作品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如夢令》等。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善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早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後期的詩詞變為淒涼悲痛。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國之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

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她的詩卻雄渾豪邁。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十分惡劣。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裡,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醒當朝皇帝要注意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詭狐w


很高興能參與這一問題的回答。

對於“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才卻命薄的女子?”我認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絕對是榜上有名的。

首先,李清照的才學是不容置疑的。璀璨的宋詞代表人物有很多,但如果提到女詞人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李清照。《如夢令》、《聲聲慢》、《浣溪沙》等等她的宋詞作品不勝枚舉;詩歌作品中一首《夏日絕句》的慷慨激昂便足矣供後人傳唱千古。如果你以為李清照的才只是詩歌之才就大錯特錯,李清照與他的丈夫趙明誠還是著名的收藏家。二人合著的《金石錄》對後世的考古學有極大的影響,如果單從對歷史文化的貢獻來看,《金石錄》甚至是比李清照的詩詞貢獻還要大很多。

那麼,李清照為何是命薄。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境優越,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弟子,她的外公還當過北宋時期的宰相。李清照後來的丈夫趙明誠同樣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親也當過宋朝的宰相。婚後兩人生活上相親相愛,事業上更是相互扶持,過著神仙眷侶一般的日子。然而,這一切的美好很快被一場“靖康之亂”擊的粉碎。 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痛失摯愛,半生所收集的文物丟失被毀,在百般痛苦中還遇渣男的折磨好在及時自救,最後在孤獨淒涼中離世。相比於一直在艱難困境中頑強抗爭之人,李清照這種前後人生落差如此之大,所遭受到的痛苦體會一定更深。

一點愚見請多指正。


史勁造


要說命薄的才女,非魚玄機莫屬了。


魚玄機出身似乎不太好,根據唐才子傳,她十七八歲就嫁給李億當侍妾,偏偏還遇到一個嫉妒的主婦。李億為求家庭和睦,送魚玄機去咸宜觀修行。魚玄機本來就是才女,估計相貌也很出眾。在咸宜觀的時候,他與李郢、溫庭筠交往甚密,雙方有詩信來往,詩詞相和。

唐才子傳評價魚玄機說:當時的很多所謂才女,都充滿脂粉氣息,寫的都是小女子那些事。但是魚玄機不一樣,有男子氣概。魚玄機看到那些中榜的青年士子,並不是產生愛慕之意,反而覺得自己若是男兒,一定也會去參加科舉,同他們科場較量。

○魚玄機
玄機,長安人,女道士也。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鹹通中及笄,為李億補闕侍寵 。夫人妒,不能容,億遣隸咸宜觀披戴。有怨李詩云:“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與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詩筒往反。復與溫 庭筠交 遊,有相寄篇什。嘗登崇真觀南樓,睹新進士題名,賦詩曰:“雲峰滿目放春情,歷歷銀鉤指下生。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觀其志意激切,使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頗賞憐之。時京師諸宮宇女郎,皆清俊濟楚,簪星曳月,惟以吟詠自遣,玄機傑出,多見酬酢雲。有詩集一卷,今傳。

《唐才子傳》並沒有交代她的結局,但《陝西通志》等書記載的有。

他先前做妾,受盡歧視,送到道觀,也難忍寂寞,據說是從事皮肉生意。那個時代的女性,估計沒有多少選擇餘地。可偏偏她涉及一樁殺人案,看案情描述,似乎沒有多少疑點。在男權的世間裡,魚玄機靠著男人的賞識而活著,也因此沾沾自喜,看到自己的侍女得到別人寵幸,非常生氣,怒而殺之。魚玄機也因此被判死刑。

縱觀魚玄機的一生,風流文采,世間少見,可惜一生都是男權下的附屬品,一生都是悲劇。


襄陽賈芸


歷史上有才命薄的女子非常的多,秦代的宓辛漢代的卓文君蔡文姬,西晉的左芬綠珠曹魏的甄氏貂蟬,唐代的李冶薛濤魚玄機楊玉環,南唐的周娥皇,宋代的李清照等。


豫州青陽


人則至美無疑,有《洛神賦》為證,且又才德皆備,偏偏卻一世遭遇坎坷,嫁樹樹倒,靠山山崩,嫁袁氏公家潰滅,嫁曹丕遭遇變異,也曾賦詩一首,想挽回離心於郭女王的男人,然反被賜死,遭遇讓人一見生憐。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主要貌似她沒做過什麼錯事。曹丕真是個千年人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