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軍地方總督號護航航母性能如何?為什麼知名度這麼低?

嘯鷹評


根據提問所述,應該是HMS Nabob(D77)護航航母。

“HMS Nabob(D77)”號其中“Nabob”譯成中文:穆斯林地方行政長官、富豪、要人。譯成“地方總督號”可能是中國特色吧。該艦知名度低是因為作戰記錄少,以及該艦的作用有限,其主要是作為反潛和支援型航母。

HMS Nabob(D77)是一艘英國Ruler-class“統治者級”護航航空母艦,1943年-1944年在皇家海軍服役。該船最初是在華盛頓州塔科馬市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公司建造,當時屬於美國Bogue-class“博格級”。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Bogue-class escort carrier)是美國海軍在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建造的一個護航航空母艦級別。該級艦隻以C3-S-A1貨船的船體為基礎而建造,並且根據協議由美國租給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將其重新命名為“攻擊者級”(Attacker-Class)與“統治者級”(Ruler-Class)。

HMS Nabob(D77)於1942年10月20日作為一艘C3-S-A1型貨船開始鋪設龍骨,美國海事委員會(MARCOM)的船體命名編號為252,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公司船體編號為36。該船被美國海軍購買,美國海軍命名航空母艦為“USS EDISTO CVE-41”號(開始是ACV-41後來才改為CVE-41)。

1943年3月9日,“EDISTO CVE-41”下水。當該船還在建造中就已經決定租借給英國皇家海軍。1943年9月7日,“EDISTO CVE-41”建造完成,總共耗時322天。隨後在塔科馬交給皇家海軍,並重新命名為“HMS NABOB,編號D77”。

而加拿大皇家海軍(RCN)希望在購買自己的航空母艦之前先掌握一些實際經驗,因此希望得到英國皇家海軍的許可接管“HMS NABOB(D77)”。然而,根據美英雙方的租賃規定,租借的護航航母只能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最後,雙方達成妥協,艦員都是加拿大人(但也有英國人),而名義上艦隻仍歸屬英國皇家海軍。

經過試航後,該艦前往溫哥華。11月1日,在加拿大伯拉德干船塢開始對“HMS NABOB”進行改裝,並將其裝備成反潛(ASW)航母。1943年12月21日改造工作完成。

1944年2月,“HMS NABOB(D77)”艦長、加拿大皇家海軍少將霍雷肖·尼爾森·萊(Horatio Nelson Lay)率艦前往舊金山,接收皇家海軍852海軍航空中隊,該中隊裝備TBF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

作為反潛(ASW)航母,“HMS NABOB(D77)”被分配到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負責防衛英國周邊海域。這期間還有段小插曲,由於管理方面出現問題,加拿大官兵的待遇比英國人的要低,而工作量卻一樣。結果幾乎導致加拿大人反抗,並且不得不在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中途停留。尼爾森·萊艦長親自飛往渥太華,要求在船再次起航之前給全體船員支付一樣標準的工資。最後這項請求被批准,不久該艦於4月抵達英國水域,在卸下飛機後,“HMS NABOB(D77)”航行到克萊德河去修繕一些建造商在建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944年6月29日,“HMS NABOB”修繕完畢返回開始服役,於8月1日在斯卡帕灣正式加入本土艦隊。8月份,856海軍航空中隊也加入該航母編制。

“HMS NABOB(D77)”實戰記錄

第一次執行“OFFSPRING行動”(後代行動)。“HMS NABOB (D77)”與“HMS Trumpeter(D09)”和“HMS Indefatigable(R10)”號一同執行該任務。這次行動主要是負責在哈勒姆峽灣和萊普索列夫鋪設水雷。846和852海軍航空中隊的復仇者機組成功鋪設了47枚水雷,但損失一架飛機。

第二次是執行“Goodwood行動”(古德伍德行動)。“Goodwood行動”是1944年8月下旬,英國航母艦隊針對停泊在挪威卡弗峽灣的德國戰列艦提爾皮茨號進行的一系列攻擊行動。行動於1944年8月21日開始。

“HMS NABOB”和852中隊的任務是為特遣部隊提供ASW支持。1944年8月22日下午,“HMS NABOB”為位於北巴倫支海開普省西北部120米處的三艘護航驅逐艦提供燃料。到下午17:15分,NABOB被一艘德國U-354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右舷。右舷船尾吃水線以下被打出了一個32平方英尺(約3平方米)的大洞,直到船尾下沉了15英尺(4.6米)後才得到控制。

最後經過損管部門的搶修,該艦的時速最終保持在10節(19公里/小時)。五天後,該艦自己航行到斯卡帕灣進行緊急搶修。經過初步維修後,該艦基本能正常的浮在水面。當時由於船廠能力有限,最終認定“HMS NABOB”號不值得花費資源去修繕。

1944年9月30日,“HMS NABOB(D77)”在福斯灣南岸擱淺廢棄。1944年10月10日歸還美國海軍;1947年3月在荷蘭出售;1952年以德國貨輪“MV NABOB”號出現;1967年轉售給一家巴拿馬公司,更名為GLORY;1977年12月6日作為廢品賣到我國臺灣。


血色黃昏的黃昏


攻擊者級護航航母地方總督號是加拿大歷史上的第1艘航母,與真正的航母相比這艘航母的性能非常一般,至於這艘航空母艦知名度寥寥,甚至於這艘航母在網絡上查到相關的數據都是難上加難則是因為加拿大海軍的知名度本身就比較低,加拿大現役的絕對主力的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尚且無人關心,更何況已經退役七十多年的護航航母?

地方總督號

地方總督號護航航母於1942年10月20日開建,1943年3月22日下水,1943年9月7日加入加拿大海軍。

地方總督號是加拿大海軍向英國租借的攻擊者級護航航母,而攻擊者級護航航母是英國向美國租借的博格級護航航母,博格級護航航母是以C3型標準貨船為基礎,經過簡單改造安裝機庫與飛行甲板而成的護航航母。博格級航空母艦共建造44艘,其中30餘艘出租給了英國,兩艘被英國出租給了加拿大。

攻擊者級護航航母,艦長約為151米,寬21.18米,吃水深度7.77米,飛行甲板長,142.2米寬23.91米,最大航速17.6節,最大續航能力為15節/26,340海里

能夠搭載18-24架艦載機

航母自身武裝包括艦尾處的雙聯裝的127MM/L38高平兩用炮,位於兩舷的8座雙聯裝的40MM博福斯機炮和20門單裝的20MM厄利孔。

航速沒有20節,長度沒有200米,防空炮也是寥寥無幾。這些數據表明攻擊者級護航航母是大量建造的批量生產型艦艇,大批量艦艇會犧牲性能以降低生產成本。

使用民用船隻為基礎進行改造,等於抗損性差。

護航航母本身又屬於二線艦艇,船員素質低。

採用商船動力,航速低。

防空炮少,防空能力差。

艦載機數量僅為18-24,艦載機攜帶能力差

因此攻擊者級護航航母的性能非常的一般。

作為加拿大海軍的第1艘航空母艦,地方總督號的知名度低的原因

1. 護航航母的重視度本身就比較低,在各國海軍當中的定位,遠低於主力艦艇,僅僅被視為廉價的替代品。

2. 加拿大海軍本身缺乏存在感,加拿大皇家海軍在二戰當中更多的充當的是打雜的角色,他往往被看作美國或者英國的附庸,沒有人會關心附庸國的具體軍事水平。

3. 加拿大海軍戰鬥力問題,因為加拿大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因此在各自海戰當中加拿大也就沒有做出任何的突出貢獻。

4. 地方總督和護航航母本身所參與的最著名的一場戰役,也就是1944年1944年7月18日,那場圍剿提爾皮茨的戰役,而地方總督號在那場戰役中的角色也只是一個邊緣打雜艦艇,在這場戰役中,地方總督號被一發魚雷命中,癱瘓,後續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封堵,沒有實質性的修理。宣傳作戰經歷,無從談起。

5. 在戰爭結束以後,地方總督號被拆毀。沒有留下直接的痕跡,因此也就無法向泰晤士河的貝爾法斯特一樣,用存在來宣傳自己。

6. 非首艦,非末艦,沒有知名度加成。

7. 加拿大已經徹底放棄了航空母艦將自己把國防安全寄託在美國之上,加拿大已經沒有了航母,那麼加拿大就不會對航母多做宣傳。

總結

  • 地方總督號僅僅是一艘性能稀鬆平常的護航航母。
  • 地方總督號是一個屬於被忽略國家的被忽略的艦艇,知名度低是必然的。
  • 加拿大海軍已經沒有航空母艦,失去了航母的傳承,導致知名度降低。

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數據來源百度百科哈里法克斯級護衛艦詞條

博格級護航航母描述,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詞條

攻擊者級護航航母,數據來源於360百科相應詞條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白公子怪談明史


首先,它是一艘護航航母,主要作用就是以護航為主,搭載艦載機做偵查,運輸作用。從級別上就弱於航母。

其次,護航航母的製造工藝,材料選用,基本以民用標準打造出來的,可想而知它的抗打擊能力之薄弱!載機數量,噸位,功率,都是制約其戰爭時的角色。而且基本上都是被打中就難以修復的。

當然,護航航母並非一無是處,要不開發它做什麼。功率低,最高速度差,但是低速性能並不差。而且作為航母護航艦艇,擔任著航母攻擊以外的重要角色。

總督號護航航母的性能方面上面的介紹也差不多了。至於它的知名度低其實有好幾個方面的。

它的來歷,1941年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德國硬剛上了。美國的海上軍事力量一直都比較強盛,再加上加入的相對晚一點,軍事儲備還是剛剛的。這時候英國就前來租用美軍的艦艇,畢竟站線一統了算是,美國就答應了英國的請求給了大概30艘。英國得到後便全部改了名字。加拿大得知消息後便找到英國,一再要求英國給與加拿大幫助,也希望能從英國手中租用艦艇。畢竟當時英國是英聯邦的帶頭大哥,不好推脫,只能挑了兩艘給加拿大。加拿大拿到後也改了名字,其中一艘起名就叫地方總督號。一年的時間就被德國擊中。前面講過,這種艦艇本就不耐造,加拿大修是不會修的,再者說了,本來就是租來的,乾脆又換了回去。最後又到了美國手裡。當時的情況美國也無心再去修整,耗時費力不說,修好也已經落伍了,乾脆轉手賣給其它小國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淺見,大致就這麼回事,也不必太認真,只當個茶餘飯後的談資豈不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