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我教過的學生。為保護人物隱私,不披露真實姓名。故事有點勵志,請慎入)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我從出生起,就註定了卑微的命運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命是一輛車,運是一條路。有些人命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駕著六輪大馬車;而有些人命不好,出生窮困,生不逢時,駕著兩個輪子的小馬車熬一生。

而這路,有時是康莊大道,有時是羊腸小徑。命好不怕運來磨,馬車大的時候,走險路也不覺得搖晃。

我想,我就是駕著小馬車出生的,而且這輛小馬車還破爛不堪。

從我記事起,就沒見過媽媽。因為小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奶奶就是“媽媽”,而且奇怪我的媽媽為什麼比別人的媽媽老。奶奶笑著糾正我:“奶奶就是奶奶,咋能是媽媽呢?”

我問為什麼我沒有媽媽,奶奶就流淚了,說媽媽不要我了,去了很遠的地方。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後來我才知道,媽媽生下我之後總是上網聊天,不帶我不做家務,爸爸看不慣。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後來鬧到離婚。之後,媽媽就義無反顧地拋下我,一去不回。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她。

爸爸受不了這個打擊,精神上出了問題,變得像另外一個人。奶奶說爸爸需要治療,但是家裡沒有錢給他治病。

即使爸爸正常的時候,也不好好工作,他整天東跑西顛的,不往家裡拿一分錢,反而朝家裡要錢。一次,兩次,沒有休止地要。爺爺奶奶因此累彎了腰。

我上一年級的時候,爺爺奶奶都五十多歲了,身體都有病。奶奶甲亢,需要常年服藥。爺爺冠心病,也是個藥罐子。但是為了我,為了半瘋半癲的爸爸,他們依然去幹他們已經很難承擔的體力活——給磚廠拉磚。

為了讓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爺爺奶奶搬遷到了縣城,借住親戚家的房子,但他們還是開著三輪車,每天往返於縣城和鄉村之間,拉磚維持生活。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十來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厭世,一心想離開這個世界

我自小就是在別人憐憫的目光中長大的,爺爺奶奶說我可憐,親戚、鄰居、家裡的長輩也都說我可憐。奶奶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家境都很好。我們在街裡借住的房子就是我姨奶奶家的。他們特別照顧我,給我買新衣服,給我買零食和水果。

但這種幫助和憐憫讓我窒息。它提醒我,我沒有爸爸媽媽疼愛,和別的孩子是不一樣的。被父母愛是天經地義的,被別人憐憫和照顧,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人。

特別是當別人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爺爺奶奶的時候,我更覺得像有一座山,沉沉地壓在心底。

因為我,爺爺奶奶才這樣辛苦,那麼大歲數了還拖著病體疲於奔命,我覺得我就是一個負擔。

我越來越恨我的父母,恨他們不負責任,讓我成為爺爺奶奶的負擔。但這種恨無從發洩,我只能把它默默地壓進心底。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對他人憐憫的抗拒,對父母的失望與恨,這兩種情緒常常糾纏到一起,讓我透不過氣來,我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黑暗……

七歲的時候,我在縣城上了小學。上學這件事對我來說壓力山大,因為我承載著爺爺奶奶的全部希望,但是這種希望,對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的確太沉重了。

我雖然比別的孩子早熟,但我的內心比他們脆弱。有一本書說,人內心的力量來自童年時父母無條件的愛,但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的愛又讓我有一種負罪感。

在班裡,與幾十名同學在一起,我感覺處處不如他們,自卑、怯懦、格格不入。這種壓抑的情緒一直糾纏著我,讓我無法心無旁騖地學習。儘管我學習很努力,但成績在班裡並不是很出色,這更加重了我抑鬱的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敏感。那些親戚熟人憐憫的目光和話語,還有爺爺奶奶病痛勞累時對父親的抱怨,像一把刀紮在我心上。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間大腦裡就蹦出了一個想法:活著這麼累,要被別人憐憫,要成為別人的負擔,不如死了算了……

那會兒大概是四年級,滿肚子的憂愁無從傾述,我就把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寫在了日記中。被我的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看到了。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老師的一席話,喚醒自哀自憐的我

有一天,語文老師讓其他同學上自習,把我叫到無人的地方,鄭重其事地跟我談了一次。就是那次談話真正地觸動了我,讓我在黑暗當中看到一絲光亮。

時間長了,我記不清老師的原話是什麼了,但大概有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第一,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無法選擇父母,但是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可以決定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人生得有目標。

第二,親戚朋友對我的憐憫和幫助,儘管讓我不舒服,但是他們心存善意。不要牴觸這種善意,要勇敢地去接受。當我有能力的時候,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去幫助別人,把這種善良傳遞下去。我該做的,是讓自己強大起來,擁有可以幫助別人的能力。

第三,吃苦未必是壞事,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掉進了福窩裡,吃不了苦,長大以後可能會吃更多的苦頭,而像我這樣小時候就吃很多苦的孩子,長大了才能經受得起挫折。

第四,要能理解爺爺奶奶的嘮叨和抱怨,他們很苦,也需要疏解的渠道。要在他們的抱怨和叮囑之中看到愛。

第五,讀書改變命運。除了學習課本,讓自己有一個好成績之外,更重要的是讀很多課外書,瞭解和我們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觀點,這樣才能打開視野,而不是僅僅把自己侷限在生活的這個小圈子裡。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說實話,老師給我講的那些話我當時並不是很懂。但是,它們就像一根針,刺破了我一直無法自拔的自哀自憐,讓我覺得我的人生還可以是另外一番樣子。

老師不光開導我,還做奶奶的工作。奶奶不再像以前那樣總說我可憐,總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經常鼓勵我說,只要好好學習,將來一定會有個好工作。

從那以後,我慢慢地發生了變化。因為不再停留在哀怨的情緒中,所以對美好事物的感知也逐漸敏銳。

這個時候,老師讓我們從一年級就開始大量讀書的成果也逐漸顯現出來。我讀書不再是表面上的看熱鬧,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知道了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人,那麼多快樂或痛苦的事,那麼多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我的心靈世界慢慢打開,接納了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接納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

我的數學老師也像我的語文老師一樣,給了我許多幫助和鼓勵。他甚至在物質上幫助我,逢年過節的時候,給我家裡買許多東西。

我小學時的兩位恩師,如同我的再造父母。我對他們終生感激。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懂得努力,就有了與命運抗爭的底氣

因為不再糾結於那些沉重的事情,我開始全力以赴地學習。我沒有多聰明,但是從大量閱讀中獲得的強大的理解能力使我學起來也毫不費勁。

六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在班級已經比較拔尖了,性格也變得陽光自信,有了很多朋友。

語文老師尤其誇獎我的作文,說我文筆細膩,擅長描寫事物的細微之處,是全班一絕。數學老師也經常讓我上講臺給全班同學當小老師。

在親戚朋友的眼裡,我不再是那個讓人可憐的小女孩,而是變成令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孩子”。爺爺奶奶向別人提起我的時候,也是滿滿的驕傲。他們對我的未來,終於不那麼擔心了。

成功是成功之母,我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但是我知道,隨著年級的升高,以後的課業負擔會越來越重。為了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我從六年級下學期開始,就有意識地鍛鍊自己應對繁重的作業的能力。

我給自己制定計劃:除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每天晚上還要再做多少練習題,再背多少知識點,週六週日再刷幾套卷子。小學畢業後的暑假,我也沒有放鬆自己,依然是不斷地刷題,刷題。

現在,我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初中的課業量是小學的好幾倍,但我很快就適應了。在班級裡,我的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始終排在前三。

疫情期間,自己在家裡上網課,我仍然要求自己上好每一節課,學好每一個知識點。仍然給自己制定計劃,每天嚴格按計劃完成。

下面第一張表是疫情期間,我週一到週五的時間安排,第二張表是週六的時間安排。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現在我依然面臨很多困難,家裡經濟不寬裕,爺爺奶奶經常生病,儘管有低保,有貧困補助,但能剩下的錢寥寥無幾。

我知道,隨著我年級的升高和爺爺奶奶的年齡越來越大,經濟上會越來越緊張,但我相信,這些困難一定會過去。

我出生後不久,就被父母拋棄,十來歲的時候,我想自殺

從一個悲觀厭世的小女孩到如今的自信滿滿的陽光少女,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變化,得益於我的兩位啟蒙老師給我的呵護,得益於現在的老師的悉心教導,也得益於我自己的努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是的,即使我的命是一輛破敗不堪的小馬車,我也可以用努力去修復,讓它變得輕便和堅固。

雖然前路渺茫,還充滿很多不確定性,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只要肯努力,就能擁有與命運抗爭的底氣。那麼命運的逆轉,也會隨之而來。我相信那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