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我教过的学生。为保护人物隐私,不披露真实姓名。故事有点励志,请慎入)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我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卑微的命运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命是一辆车,运是一条路。有些人命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驾着六轮大马车;而有些人命不好,出生穷困,生不逢时,驾着两个轮子的小马车熬一生。

而这路,有时是康庄大道,有时是羊肠小径。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路也不觉得摇晃。

我想,我就是驾着小马车出生的,而且这辆小马车还破烂不堪。

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因为小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奶奶就是“妈妈”,而且奇怪我的妈妈为什么比别人的妈妈老。奶奶笑着纠正我:“奶奶就是奶奶,咋能是妈妈呢?”

我问为什么我没有妈妈,奶奶就流泪了,说妈妈不要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生下我之后总是上网聊天,不带我不做家务,爸爸看不惯。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后来闹到离婚。之后,妈妈就义无反顾地抛下我,一去不回。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爸爸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上出了问题,变得像另外一个人。奶奶说爸爸需要治疗,但是家里没有钱给他治病。

即使爸爸正常的时候,也不好好工作,他整天东跑西颠的,不往家里拿一分钱,反而朝家里要钱。一次,两次,没有休止地要。爷爷奶奶因此累弯了腰。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五十多岁了,身体都有病。奶奶甲亢,需要常年服药。爷爷冠心病,也是个药罐子。但是为了我,为了半疯半癫的爸爸,他们依然去干他们已经很难承担的体力活——给砖厂拉砖。

为了让我能上一个好的学校,爷爷奶奶搬迁到了县城,借住亲戚家的房子,但他们还是开着三轮车,每天往返于县城和乡村之间,拉砖维持生活。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十来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厌世,一心想离开这个世界

我自小就是在别人怜悯的目光中长大的,爷爷奶奶说我可怜,亲戚、邻居、家里的长辈也都说我可怜。奶奶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家境都很好。我们在街里借住的房子就是我姨奶奶家的。他们特别照顾我,给我买新衣服,给我买零食和水果。

但这种帮助和怜悯让我窒息。它提醒我,我没有爸爸妈妈疼爱,和别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被父母爱是天经地义的,被别人怜悯和照顾,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特别是当别人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爷爷奶奶的时候,我更觉得像有一座山,沉沉地压在心底。

因为我,爷爷奶奶才这样辛苦,那么大岁数了还拖着病体疲于奔命,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负担。

我越来越恨我的父母,恨他们不负责任,让我成为爷爷奶奶的负担。但这种恨无从发泄,我只能把它默默地压进心底。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对他人怜悯的抗拒,对父母的失望与恨,这两种情绪常常纠缠到一起,让我透不过气来,我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

七岁的时候,我在县城上了小学。上学这件事对我来说压力山大,因为我承载着爷爷奶奶的全部希望,但是这种希望,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的确太沉重了。

我虽然比别的孩子早熟,但我的内心比他们脆弱。有一本书说,人内心的力量来自童年时父母无条件的爱,但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爷爷奶奶的爱又让我有一种负罪感。

在班里,与几十名同学在一起,我感觉处处不如他们,自卑、怯懦、格格不入。这种压抑的情绪一直纠缠着我,让我无法心无旁骛地学习。尽管我学习很努力,但成绩在班里并不是很出色,这更加重了我抑郁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敏感。那些亲戚熟人怜悯的目光和话语,还有爷爷奶奶病痛劳累时对父亲的抱怨,像一把刀扎在我心上。

不知道哪一天,突然间大脑里就蹦出了一个想法:活着这么累,要被别人怜悯,要成为别人的负担,不如死了算了……

那会儿大概是四年级,满肚子的忧愁无从倾述,我就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想法写在了日记中。被我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看到了。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老师的一席话,唤醒自哀自怜的我

有一天,语文老师让其他同学上自习,把我叫到无人的地方,郑重其事地跟我谈了一次。就是那次谈话真正地触动了我,让我在黑暗当中看到一丝光亮。

时间长了,我记不清老师的原话是什么了,但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

第一,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无法选择父母,但是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可以决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人生得有目标。

第二,亲戚朋友对我的怜悯和帮助,尽管让我不舒服,但是他们心存善意。不要抵触这种善意,要勇敢地去接受。当我有能力的时候,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帮助别人,把这种善良传递下去。我该做的,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拥有可以帮助别人的能力。

第三,吃苦未必是坏事,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掉进了福窝里,吃不了苦,长大以后可能会吃更多的苦头,而像我这样小时候就吃很多苦的孩子,长大了才能经受得起挫折。

第四,要能理解爷爷奶奶的唠叨和抱怨,他们很苦,也需要疏解的渠道。要在他们的抱怨和叮嘱之中看到爱。

第五,读书改变命运。除了学习课本,让自己有一个好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读很多课外书,了解和我们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打开视野,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局限在生活的这个小圈子里。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说实话,老师给我讲的那些话我当时并不是很懂。但是,它们就像一根针,刺破了我一直无法自拔的自哀自怜,让我觉得我的人生还可以是另外一番样子。

老师不光开导我,还做奶奶的工作。奶奶不再像以前那样总说我可怜,总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经常鼓励我说,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个好工作。

从那以后,我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因为不再停留在哀怨的情绪中,所以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也逐渐敏锐。

这个时候,老师让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大量读书的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我读书不再是表面上的看热闹,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知道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那么多快乐或痛苦的事,那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我的心灵世界慢慢打开,接纳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接纳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

我的数学老师也像我的语文老师一样,给了我许多帮助和鼓励。他甚至在物质上帮助我,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我家里买许多东西。

我小学时的两位恩师,如同我的再造父母。我对他们终生感激。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懂得努力,就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底气

因为不再纠结于那些沉重的事情,我开始全力以赴地学习。我没有多聪明,但是从大量阅读中获得的强大的理解能力使我学起来也毫不费劲。

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在班级已经比较拔尖了,性格也变得阳光自信,有了很多朋友。

语文老师尤其夸奖我的作文,说我文笔细腻,擅长描写事物的细微之处,是全班一绝。数学老师也经常让我上讲台给全班同学当小老师。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我不再是那个让人可怜的小女孩,而是变成令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爷爷奶奶向别人提起我的时候,也是满满的骄傲。他们对我的未来,终于不那么担心了。

成功是成功之母,我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但是我知道,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后的课业负担会越来越重。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应对繁重的作业的能力。

我给自己制定计划: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每天晚上还要再做多少练习题,再背多少知识点,周六周日再刷几套卷子。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我也没有放松自己,依然是不断地刷题,刷题。

现在,我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中的课业量是小学的好几倍,但我很快就适应了。在班级里,我的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始终排在前三。

疫情期间,自己在家里上网课,我仍然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仍然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严格按计划完成。

下面第一张表是疫情期间,我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安排,第二张表是周六的时间安排。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现在我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家里经济不宽裕,爷爷奶奶经常生病,尽管有低保,有贫困补助,但能剩下的钱寥寥无几。

我知道,随着我年级的升高和爷爷奶奶的年龄越来越大,经济上会越来越紧张,但我相信,这些困难一定会过去。

我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抛弃,十来岁的时候,我想自杀

从一个悲观厌世的小女孩到如今的自信满满的阳光少女,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变化,得益于我的两位启蒙老师给我的呵护,得益于现在的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得益于我自己的努力。

《哪咤之魔童降世》中,哪咤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是的,即使我的命是一辆破败不堪的小马车,我也可以用努力去修复,让它变得轻便和坚固。

虽然前路渺茫,还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只要肯努力,就能拥有与命运抗争的底气。那么命运的逆转,也会随之而来。我相信那一天不会来得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