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靈獸按

疫情是一面鏡子,無論是供應鏈數字化還是其他數字化,都是過去長期積累和探索的結果,而疫情過後,社區商業變革的序幕將拉開。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作者/十里 靈獸 ID/lingshouke

“選址在社區內的綠標店銷售額上漲一倍多。”好鄰居總經理陶冶告訴《靈獸》。

經過兩年的探索,綠標店終於在近期交出讓陶冶滿意的答卷,陶冶透露,表現好的200平方米綠標店最高日銷達到7萬元,生鮮日銷也有2-3萬元。

疫情爆發開始,物流運輸受阻、農產品批發市場關停,對生鮮佔比40%的綠標店來說供應受到極大影響,從1月21日開始,陶冶就成立防控疫情小組,深入產地和基地直接採買生鮮產品,以滿足周邊社區消費者一日三餐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需求。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和好鄰居的綠標店一樣,各個一二線城市社區業態的日商許多都實現了50%-100%的同比增幅。

同時,新冠疫情也使消費者的購物路徑和購物渠道產生一定變化,距離消費者更近的社區生鮮店和賣生鮮商品的便利店銷售有了較大增長。

新冠疫情下,或許是社區商業升級的一次契機。

1

消費者倒逼社區業態升級

“紅標店和綠標店簡直冰火兩天。”陶冶告訴《靈獸》。這也折射不同零售業態在疫情下的現狀。

在冗長的零售鏈條中,從生產端、供應鏈到物流,產業鏈任何一環的變化都可能影響整個鏈條。新冠疫情之下,百貨店、購物中心被迫關閉,商超門店客流下滑,生鮮電商爆單,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便利店和生鮮超市等社區商業卻逆勢成長。

由於疫情期間餐館、菜市場、夫妻店等業態的關閉,或是供應不足,使得消費者只能在家吃飯、就近購物,社區商業充分發揮了離社區近的優勢,成為消費者的購物首選,從而帶來可觀的銷售增量。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靈獸》瞭解到,社區業態超市發正月銷售同比增長45.47%,客單價增長102.1%;北京華冠正月銷售同比增長45.3%,交易客單價同比增長78.2%。

陶冶認為,新冠疫情會下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整個零售行業,消費者的購物路徑和購物渠道產生一定變化,

一是,大店型壓力會更大,比如大超市、大賣場等;二是,社區店尤其是社區生鮮店會變好。

陶冶向《靈獸》表示,針對疫情,好鄰居在戰略上做了相關調整,未來綠標店與紅標店的佔比將調整為2:1。

不止好鄰居更加註重社區,大潤發也正計劃開出新店型大潤發mini,定位社區超市,面積500至1000平方米,相關團隊目前正尋找合適物業。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但疫情帶來的“紅利”將會逐漸消退,各業態將逐步迴歸充分競爭的市場狀態。而此時,疫情給社區商業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進入社區商業的下半場,不再考驗“跑馬圈地”的速度,而是商品和供應鏈的基本功和創新能力。

陶冶預測,疫情讓“回家吃飯”成為一種習慣,完成對顧客進行強制培養的過程,有利於消費者對商品品類熟悉度的提高,相信疫情結束之後一定有一批用戶沉澱下來,這為生鮮熟食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消費者的購買的內容也將會發生巨大變化,有助於預包裝生鮮商品和半成品的發展。

實際上,好鄰居綠標店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往社區超市的方向在滲透。

在疫情期間,好鄰居老年顧客(60歲以上)的上漲不到10%。主要客戶還是白領,其主要需求是果菜肉、糧油等。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綠標店的典型目標顧客是40歲-45歲左右的女性,孩子在小學、中學、高中不等。要在家做飯,可以在就近的便利店買菜,她們對菜的品類要求並不複雜,同時也可以買一些小吃、飲品等。以前在便利店很少有,現在則是主力消費群體。

綠標店實際上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超市的一部分功能。

改變也才剛剛開始。

2

社區商業的變革

疫情下,連鎖社區商業玩家有的背靠巨頭,有的已成規模,在終端消費者和上游供應鏈中都有絕對的口碑和影響力,因此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而同樣深扎社區中的傳統零售店,則是另一番生存景象。

周老闆是南四環外某社區內的個體戶店主,經營一家500平米、售賣生鮮加雜百的綜合商店。

他告訴《靈獸》,“經過隔離14天,才有人將門店正門的封條撕下,允許正常營業,但規定了顧客進門要登記、測體溫等流程,還要限流。”

作為零售毛細血管的最末端,傳統零售店因極度分散、營業時間長、離社區消費者又足夠近,擁有現代連鎖社區商業無法替代的優勢,尤其在生鮮和商品上,它們能更靈活的滿足周邊消費者需求,但疫情的到來,發生了巨大的衝擊。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過去,靠生鮮和雜百一個月淨賺近萬元,現在(疫情中)銷售額還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周老闆向《靈獸》表示,主要原因是貨源供應不充足,進貨成本高,還有生鮮電商的衝擊,因為所在的社區內盒馬、每日優鮮、美團買菜、物美等都能輻射到。

斷貨、商品供應不足,在連鎖社區店內還頻現,而在零售渠道毫無話語權的傳統零售店內情況更不堪。

一位經銷商告訴《靈獸》,在疫情期交通受阻,批發商、經銷商無法及時補貨,而傳統零散的批發商在應對突發疫情時,無法高效動員員工、物流配送車輛,最終導致門店大範圍缺貨。

供應鏈只是疫情對傳統零售店影響的冰山一角,連帶的運營能力、集採能力、抗風險能力都被疫情打的“體無完膚”。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陶冶告訴《靈獸》,在極端情況下,顧客認識到連鎖系統的擔當和可靠,傳統零售店商品供應沒有保障、價格失控,安全和衛生意識淡薄,更缺乏制度保障等等。

陶冶透露,近期,好鄰居收到很多傳統零售店的申請,想通過加盟的方式,獲得更豐富的商品供應和規範的管理。

“旁邊連鎖店的生意蠻好的,但不知道有什麼加盟機制,等疫情過後,想要考慮加盟的事情,一是能保證供應鏈,二是想對門店進行系統化的管理。”周老闆計劃。

受到疫情的催化,消費行為已經被強制培養,消費者對健康、衛生擁有更高的要求,距離消費最近的傳統零售單體小店,本應有所提升,實際情況卻是生意受阻。在疫情下,社區商業正在迎來變革,也正在加速傳統零售店向品牌化、連鎖化的趨勢發展。

相對於傳統零散的門店,通過加盟,小店能夠得到品牌企業的背書,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全方位的商品支持和經營指導。

3

技術改變零售業

“疫情下,另一個收穫是,認識到系統的重要性和時效性。”陶冶告訴《靈獸》,數字化從前臺到後臺都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陶冶認為,便利店很小,前臺相對簡單和標準化,主要依靠後臺。

同時,由於便利店較小,不便承載更多的功能。但好鄰居綠標店的品類比一般的便利店寬,希望通過強大的後臺系統解決管理和複製的難題。

IT互聯網行業出身的陶冶,是零售行業難得對技術執著的實踐者。針對零售業前臺和後臺制定了一個X-Brain計劃,開發了兩款系統,即幫助門店做輔助運營的——X系統,供應鏈的管理系統——S系統。

簡而言之,好鄰居打造可運營的門店,降低前臺的依賴程度。店長在前臺用移動終端根據系統建議,操作訂貨,後臺則實時進行數據監控,再反向對前臺進行指導。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在疫情期間,不同門店之間物品銷售情況不同,緊缺商品和動銷高的商品都不同,可以通過X-Brain系統,清楚的看到各品類和商品的庫存、銷售、週轉等情況,負責人第一時間通過系統數據,在各門店時間進行商品的管理和調配等。

陶冶介紹,對終端門店供應鏈的輔助只是第一步,X-Brain系統通過對貨物的管理,能夠降低損耗,提醒臨期商品的處理,還能反向影響上游,協調生產。

而在疫情到來後,連鎖門店的巡查工作,也完全由系統完成。通過門店安裝的攝像頭,以拍照方式實現門店場景的實時管控。同時,在生鮮類的管理上,X-Brain系統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好鄰居後臺,有個生鮮模塊兒,所有的數據信息都在這裡累計,各負責人都能一目瞭然,並根據信息及時處理各種情況。

社區商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關鍵?

零售業的數字化進程正在這場疫情中被催化。

行業內常有預測,零售業的下一個十年會有基礎性的變化和趨勢。這當中首要就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從前臺向中後臺,商品、人員、協同等方面全面實現數字化,進而降低零售企業的成本,提高更高性價的商品,獲得核心競爭力。

這場疫情對社區商業進行的洗禮,還有關於到家和團購業務討論,《靈獸》在此前《社區生鮮的“到家”新拐點》文章也曾分析。

疫情是一面鏡子,無論是供應鏈數字化還是其他數字化,都是過去長期積累和探索的結果,而疫情過後,社區商業變革的序幕將拉開。

傳統零售店該如何轉型,連鎖社區店如何抓住消費者這波“好感”,進而創新和改變?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否則疫情下的成績,也只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偶然”。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