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很多人都在嘗試創業,而餐飲恰恰是門檻較低的行業,很多年輕人都湧進來淘金,有人做傳統餐飲,有人做細分市場,比如滷味、快餐等等,甚至有人做互聯網餐飲,像雕爺牛腩、黃太吉煎餅果子,然而,此時此刻,你再盤點,有幾個活下來,又有幾個滿載而歸?究其原因:有人不懂餐飲,有人不懂市場,有人不懂技術,有人不懂……,失敗的原因千千萬,但若要歸根到底,一句話:自以為是,這才是最大的坑。

今天,我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經歷,來盤點一下曾經的“自以為是”。

一、所謂的“產品思維”

記得雷布斯在談互聯網思維的時候,總結了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其中的“極致”,意思是要把產品做到極致,好的產品讓用戶尖叫,只要能創造出來好的產品,就一定能大獲成功,事實上,你自己認為的好產品就真的是好產品嗎?雕爺牛腩,號稱從食神戴龍那裡花500萬買來的配方,甚至在資本市場上2013年就實現了A輪融資6000萬,後期又融了戰略投資,都知道這店的背後老闆是因阿芙精油而爆紅的孟醒,可是,最後,還是不得不把餐廳賣了,無獨有偶,皇太吉,泡麵英雄,很多互聯網基因的餐飲都倒了,哪一位不是注重產品思維,不挖掘用戶需求?這就是自以為是的最大的坑,牛腩真的好吃嗎?測試的時候,請了各路大神,KOL,軟文、自媒體鋪天蓋地宣傳產品的極致,然而,你考慮清楚了嗎?①誰才是你的真正消費者?②你的消費者在哪個地域?③他們中有多少人喜歡你的產品?毫無疑問,那些大神,KOL不是你的消費者,是你請來捧場的,而且他們的口味,甚至是不同於消費者,就像飯店裡的炒青菜,我的媽媽會覺得比不上她的鹹菜好吃,就像為什麼炒肝、豆汁兒,北京人喜歡,而幾十公里公里之外的河北香河人並不喜歡那個味道,一樣的道理,去兩廣一帶,大家吃米粉都喜歡放酸筍,產品也是做到了極致,可是北方人一開始又有幾個愛吃酸筍的?消費者有區域界限,就像狗不理在天津火,到了南方,大家更喜歡灌湯包,就像周黑鴨加入了甜麵醬而帶來的回甜和醬香味道,在長三角一帶很受歡迎,到了北方,反而是詬病。煎餅果子好吃嗎?顧客說不好吃,黃太吉創始人甚至告訴顧客健康的食材做出來就是這個味道,你吃著不好吃,大概因為你沒有吃過健康的東西……

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我之前做水餃的時候,受喜家德的啟發,也嘗試著去打造自己的爆品,對此,我做了很多工作:①去河南駐馬店找到他的麵粉加工廠,選擇定製的麥芯粉,為了餃子上來能有麥香味;②產品上做減法,精簡到8種,餃子皮控制在8克,餃子重量控制在25克上下3克,一盤15個;③豬肉選擇去皮前槽肉,堅持剁餡,用老湯替代水打餡,調料用秤稱量,為了標準化。④現吃現包,拒絕冷凍水餃。⑤煮肉餃子確定工序和工藝。在我看來,盡善盡美了,可是顧客來了:“有茴香雞蛋的嗎?”,“沒有”,轉身就走,這就是區域決定的,大城市裡吃飯不排隊都幸運,而我的區域是在一個縣城裡,隔壁就是另一家餃子店,顧客吃東西就是要大餡、大盤、大實惠,如果偏離了真需求,那還是自以為是。

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二、別人做火的不得了,我又不差,為什麼我不行?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各行各業裡的成功人士,甚至是大佬,感覺往往是“見面不如聞名”,他這樣都能行,都能成功?我為什麼不能?這也是典型的“自以為是”思維。

之前,在企業,我負責一個部門,能接觸到很多客戶和員工,在那個位置,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然而,離職自己創業了,發現自己反倒不如別人,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某個點,而非某個面,看到的多是顯性的,能否成功偏偏取決於很多隱性的因素,這類似於一個水裡的冰山,恰恰是水下的部分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單憑某個點是無法獲得成功的。

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再比如,你的小龍蝦做的好,你就可以成功了嗎?除非你是胡大你在簋街,擁有巨大的流量,即便在簋街,同樣有很多因素,決定著流量,有像他門口一樣排隊的嗎?原因依然是隱性的,因為他積累了十幾年的用戶,投入了很多運營推廣,在其他家你並沒吃過,但是在你心裡,似乎他家就是全北京最好吃的,恰恰又是這種隱性的因素,決定了事情的發展。

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所以,很多時候,別人行,你不行,這事在正常不過了,尤其對於很多跨界進來收割的,除非你真有顛覆式的創新,像360軟件那樣,別的殺毒軟件收費,我免費,否則連想都不要想。

三、逆向思維加類比思維,你再想想看,也許就通了

昨天有一個頭條的朋友諮詢我,在石家莊做鹽水鴨是否可行?我的觀點,如果有店,增加單品,可以嘗試,如果投入開店,需要謹慎,我的思維就是逆向思維,為什麼全中國只有南京鹽水鴨賣得火呢?這就是逆向思維在告訴我們,在外地,它可能行不通,我嘗試的話,風險就大。如果你對河北的飲食做個調研,你會發現,河北更喜歡口味重一些、顏色重一些、香味重一些的,比如燻肉、燻雞、豬頭肉,同樣類比一下,哈爾濱紅腸,出了黑龍江,又如何?福建風乾鴨,離開福建也不溫不火啊,廣東的腸粉,在北方有人做,也做不起來的,川渝一帶煙燻肉,在北方也是無人問津。

做餐飲:“自以為是”才是最大的坑,嘗試著換個思維你再試一試看

當然,也不是說引進就不對,要看引入的項目是不是能符合當地的真需求,在河北大家喜歡吃羊雜湯,我敢說,山東的羊肉湯完全可以引入進來並且能成功,再比如唐山的燻雞,在唐山已經成了產業了,那麼,在石家莊做同樣成功的概率大。

所以,我們平時要儘可能地從自以為非去思考問題,三思而行,才是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