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启蒙文言文是哪一篇,有哪些经历值得分享?

李勇材


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有很多梦,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是我的美梦之一,读初中时学的第一篇古文到现在一直能背,《智子疑邻》。原文如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中的《颜则旭篇》,作者是韩非(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它的意思是: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故事背景:春秋时代。这则故事通常告诉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当年不好好读书,不用心学习,觉得除了读书上课,其他都是好玩的事,虽然能背诵原文,知晓文意,却不能解文章背后的深意和哲理,仅仅是感受了古文的行文志述,用字精到,随着年岁的渐长和知识的积累,才慢慢的懂得古文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特点和以形表意,言尽意无穷的魅力。


陆于敬


我认为您题目中的“文言文”指的应该是散文、论、赋、记、骈文等形式,因为诗词也属文言文范畴内,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床前明月光之类的了。

大多数人接触最早的应该还是《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我总感觉自己小时候上学没有学过,可是现在听说好多孩子都学习《三字经》,可见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接触最早的,毕竟是三大启蒙读物之一,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文化传统的传承,所以,我十分赞成以《三字经》最为学习文言文的启蒙读物,相对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道德方面的培养。

言归正传,您问的是哪一篇,可见您的侧重点文章类,也就是类似《过秦论》、《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这类文言文,很明显,我举例的都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我认为大多数不是很喜欢文学的朋友,接触文言文,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开始的,至少我记得我小时候没学过文言文,《晏子使楚》好像是小学学的,貌似学的也是译文,咱就不纠结于此了,也很有可能是我记错了。

不过听说现在小学就学习文言文了,而且还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篇幅,至少我是比较赞成这个做法的,从小接触国学,有利于古典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当然也可能有弊端,不过应该是利大于弊,就不讨论这个了。

本人还算喜欢古汉语,您问启蒙是哪篇,我真的记不清了,我就说说我最喜欢哪篇吧,也正是这篇文章真正的引起了我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六国论》

我记不清具体是哪年级的课文了,不过正是《过秦论》使我真正的喜欢上了文言文。

一、内容

可能和我的兴趣有关系,我比较喜欢历史,《六国论》中提到的内容我很感兴趣。

二、文体

可能是理工男的原因,我很喜欢“论”这个文体,类似于现在的议论文,《六国论》写的有理有据,至少是把我给说服了,而且还言简意赅。

三、语言

虽然是论,但是写的朗朗上口,我记性不好,这是我唯一自行背诵全文的一篇。感觉通篇没有半句废话,每句话都很重要。

四、作者

三苏中的老爸,学生时代觉得三苏可厉害了,也是喜欢此篇文章的原因。

经验分享

我觉得还是多读吧,觉得枯燥可以选择寓言类的古文阅读,然后一定要购买工具书,最起码得有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开始先追求直译,注重常用字词的意思及用法,我觉得学习进度应该还是蛮快的。


语留人


我所读的启蒙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大概四年级的时候,解读五年级的教材看到的。记忆深刻啊,摘抄见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萤之


推荐一下《百喻经》,这是一部高僧写的用来讲经说道的经书,但是故事浅显易懂,作为文言文启蒙读物很适合。

《百喻经》

,全称《百句譬喻经》,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

部著作。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

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

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

十八篇;

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

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

《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

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

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

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

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有喻

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

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

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

抽取其中的几则来看看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

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

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

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

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

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

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

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谷-禾+牛]取牛乳,牛乳

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

之,待临会时当顿[谷-禾+牛取。作是念已,便

捉悖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

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

为众宾或瞋或笑。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

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

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三)以梨打头破喻

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

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

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

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惰慢恃力痴无智慧

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

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

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

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

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广东闪耀新星


我的启蒙文言文是沈复的《童趣》。

这是一篇小孩子天真无邪的游戏想象文。当时上初一的我,在学习的时候就佩服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神往,让人好奇。

里面写到的蚊子变鹤,趋烟云游;二虫相斗,蛤蟆飞吞之,无一不趣味横生。

想起这篇课文,我就想起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个时而严厉,时而幽默的人。当时他还打趣我们:“回家以后可以试试躲进草丛里,亲身体验一下。[憨笑]”我当时听了这话,心里想的都是癞蛤蟆,体验不体验的反而不怎么重要。于是放学回家就钻进了草丛中,结果被各种虫子咬了一身,哭丧着脸回家[泪奔]什么蛤蟆,影子都没见着。

这篇文言文不仅带动了我童年的好奇心,更是增加了我对古文的兴趣,以前小学的我对古文都是头痛不已的,自从有了《童趣》,平添了几分乐趣。虽然,最后还是败给了“全文背诵”这四个字[笑哭]

我现在大学毕业了,小学的古文记不得什么,只记得一些古诗,反而我记得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初中的《童趣》。



小璆球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以犊攻毒


增广贤文,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阿Q如也


半部《论语》治天下


崇立一二


刚上初中时,遇到第一篇文言文就是《为学》。至今不明白,对初学者来说,当时是从什么角度安排这篇文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