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支持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嗎?

楊默晗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通過人體的感知器官,通過聽,說,嘗,嗅,等感知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孩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大腦是空白的,灌輸或者學習什麼知識,日積月累就會塑造什麼樣的人格,進而形成個體的世界觀,然後上升到方法論和認識論。這並完全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試想一個學齡期兒童,不具備起碼的中華民族的興衰歷史,沒有國內的地理知識,到是把歐美這些國家的家長裡短記得倍清,把西方人如何看待國際關係覺得很正常很應該,這樣的小孩長大成人後你指望他們愛中華民族,不可能的,很簡單的例子,一個小孩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則對姥姥家的人感情深,在奶奶家長大則對奶奶家的人感情深。


偶爾偶然間


今天剛和同事討論過這個問題。

起因是前幾天網報中國僅在英國一國的未成年留學生,就有1.5萬人。這數字說明,未成年留學非常流行,甚至很熱。

那麼既然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的現象非常普遍,又是否值得支持呢?

首先,從法律層面界定

《義務教育法》以及國家教育部門,從未禁止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

《義務教育法》的核心精神,是讓適齡孩子必須上學,但對在國內還是國外,並未做要求。所以,這就意味著,義務階段出國留學,不犯法、不違規。



第二、從家長層面考量

我想無非有幾大類

1.出國鍛鍊

到國外接受良好教育,回國做人上人。偉大的金正恩同志當年走的就是這個路線。而我們從報道中也看到過,很多原高官,現在富豪的孩子都在國外讀書。

2.為移民做準備

讓孩子先過去,自己後過去。

或者父母帶孩子一起過去。但沒有得到綠卡,所以孩子也算出國就留學。

但他們最終的想法就是移民,而現在這麼做,是為了以後孩子更好融入當地社會。


第三、孩子的文化認同感。

孩子過早去國外,會對中國文化不認同,甚至出現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情況。有的回國後也鄙視國人。前幾天有一個“豌豆公主病的日常”大抵就是如此,她已成年多年都這樣,小孩子可能更容易如此吧。

而在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時,外國人又不認為他們是外國人。這種悲劇會讓孩子陷入兩難的矛盾中。



第四、總結

綜上,情感上,我反對義務階段出國留學。希望孩子接受中國教育。現實中。我對此持開放態,因為畢竟這是家長自己的選擇。

不過,範兒希望,家長多跟進孩子的教育,至少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輔導員範兒


在國內的義務教育階段,國內的各方面都是不錯的,以前的亂收費現象也少了,師資水平也不差,最大的毒瘤就是課堂上學生學到的知識太少了,都讓老師拿家裡去了,然後加幾倍幾十倍的價格再賣給學生——補課。小留學生的大量湧現,就是補課造成的惡果。誰都會算這筆賬從小學開始補,補到高中畢業所用的補課費也是一筆巨大開資,甚至和留學的費用差不多,綜上所述,疫情過後國家勢必加大力度整治一下補課現象!


奔馳十奔波


大家好,我是愛講故事的牛仔爸,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闡明我的觀點:以現在的整體情況來說,低齡留學需要謹慎,也許孩子和國外環境都不能像家長想象的那樣發展(比如此次疫情,對留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考驗)。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換一個環境,“逃離”國內呆板的教學機制,是否就是對孩子好?其實並不盡然,還是要因人制宜、因家制宜!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很多家長(包括我在內)已經開始擔心孩子今後的升學和留學了。從繁重的日常功課到各種各樣的課外班、興趣班,中國孩子所需要承受的壓力,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名列前茅的!


從孩子還未出生,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恐慌和焦慮:出生、上幼兒園、小學,這一件件一樁樁“大事”接踵而至,不光讓家長喘不過氣,甚至孩子本身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切“順利”之後,還有一大關——高考,這簡直是一個無窮無盡的無底洞啊!



很多70、80後的父母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也有一定的關係和人脈,在面臨這些壓力時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能改變國家的政策、制度以及發展必然規律的話,我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啊!於是乎留學成為了這些父母眼中的不二選擇,在沒有其他更好地方法去改變現狀之前,留學就成為了一種比較討巧的方式。


曾經有幾個朋友在聊天時問我,有親戚在國外是否能把孩子從小送到國外去留學?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覆是需要因人而異、因家而異。有的孩子雖然有親戚(一般都是舅舅、叔叔、阿姨)在國外工作、生活,但孩子是在國內出生、國內長大的,因此這並不能說明孩子能夠適應國外的生活。還有一種孩子,在國外出生國內長大,有外國國籍,但是卻沒國外成長的經驗,適應起來同樣有難度。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留學應該越早越好,這樣能夠比較好的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為了以後在能上好大學提前打好基礎。因此現在低齡留學的趨勢表現得越來越明顯,2015年到美國讀初中的孩子就有4萬多,2016年便超過了5萬,而且近年還呈現出持續穩步增長的趨勢。


我的表弟原是新東方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從新東方出來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專職提供留學前英語培訓及留學指導。他接觸過、教過很多想要出國或是已經出國留學的學生及其家長。他告訴我留給他印象最深的學生不是獲得很好成就的那幾位,反而是留學失敗的那些孩子。這讓人有些不可思議,同時也很沉重,因為這些留學失敗或者受挫的孩子和家庭,他們出於面子,大都不願發聲、不願分享,就這樣漸漸消失在別人的視野中。



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關於出國留學的年齡

我有一個朋友在澳洲留學,我曾和他探討過這個問題。他給我的建議是,如果不能舉家都一起過來的話,最好讓孩子在高中甚至是大學在選擇留學。因為孩子在高中之後的年齡,已經基本成年或即將成年,有一定的適應力和自制力。否則,很小的年紀單獨過去留學的話,很難在後期能夠有好的規劃和發展。這和父母讓孩子去留學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2、留學前的準備

出國前讓孩子提前做好預備和銜接。因為很多孩子到國外面臨的最大難關是語言,因此在國外的第一年時間,上課都基本聽不懂。因此出國前學術英語的能力應當是要提前掌握的。

“學術英語”指的是美國高中或大學課堂中所使用到的一些專業的語言,不論是小組討論、課堂報告、或是論文寫作都要使用學術英語進行表達。而我們在國內所學習的英語基本都屬於都是交流性的英語,這是在日常的生活和交際時使用的“低階”英語,而到國外留學時需要更“高階”的“學術英語”。

另外,如果有能力、有條件,應該多讓孩子參加一些“試留學”或是“學前交流”的夏令營活動,能夠在留學前讓孩子對即將面對的新環境產生一些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避免後期留學期間的不適應。

最後,祝所有想要留學的孩子和想要孩子留學的家長一切順利!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家長的自私,和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最大的不負責。

我個人的觀點,不支持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

很多對教育很有有研究的網友,已經回答得非常全面,非常專業。我是一個媽媽,想蔥一個家長的角度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處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年齡段基本是在六七歲,到十五六歲之間。這個階段,尤其是十二到十五六歲,是孩子身心發展變化最為快速最為明顯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很多品質,行為習慣,價值觀念,自我意識,大都是在這個時期養成。

在如此關鍵的時期,孩子應該是在國內接受中國🇨🇳的文化教育,文化薰陶,建立民族自信心,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但是,如果這個時期,孩子被送到了國外,在周遭都是外國人,外國文化,外國傳統的氛圍中長大,我想,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道德觀,應該是與我們傳統的中國🇨🇳觀念,越行越遠。

另外,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的心理和情感上,還對父母的親情有著很大的依戀。這時候,孩子被送出去,其實是被剝奪了享受父母的愛和呵護的權力。在完全陌生的異國他鄉,隻身一人,雖然可能也有人能夠給予生活上的照顧,但是心理上的孤獨感,無助感,不安全感,是其他人不能撫慰的。

也許有的孩子很堅強,通過調整和磨練,能夠很好地適應以後的留學生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是經歷了其不應該經歷的事情,拋棄了本來擁有的美好的東西,體會到了本來不應該有的滋味。其中甘苦,家長也許永遠不會知道。

其實,孩子年幼時被家長送出去留學,肯定不是出於孩子的本意,而是被迫遵從了家長的意志。這種行為,是家長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的無視。我覺得,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愛孩子,應該首先滿足孩子每個成長階段,最基本的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需求。心理需求應該首先重於身體成長方面的需求。在決定孩子未來走向的時候,孩子的需求應該是高於家長的需求。因為,以後的路,是孩子要走的路。以後的生活,是孩子需要面對的生活。

家長要做的,是提供給孩子成長必要的條件。在孩子有了最基本的分析判斷和選擇能力的時候,可以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孩子參考。而不是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包辦了孩子的生活。

在義務教育階段送孩子留學,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家長的自私,和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最大的不負責。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歡迎條友討論。


我是雨媽


義務教育階段出國留學沒多大意義和價值。

基礎教育國內做得並不落後,落後的是培養孩子自立自強勇於探索實踐的育人觀念,過分的呵護關照代勞包辦就如動物園裡的動物,溫室裡的花朵,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離開飼養員和園丁很難適應社會,更缺乏克服並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堅強毅力,也欠缺勇於探索闖蕩的魄力。

我們平常太過注重抓學業,忽視孩子良好習慣和品行的養成,大多數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再加異域語言基礎不足及社會風情習俗瞭解不夠,適應起來會很困難,單獨放出去得有好的寄宿家庭,代價太高。陪讀成本、留居綠卡丶工作手續都是難解決的問題。


遊俠4031859656561


我的回答是不支持,如果你們一家人都在國外,並且不準備回國發展,那是可以的。

第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義務階段的孩子正是接受認知比較強的年紀,自己的親朋好友都是國內的,大家生活習性都差不多,去到國外的話,首先語言不通,只有自己的家人可以交流,很長一段時間都交不到同齡的朋友,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心裡。其次,如果讀書的話,國外的教育模式跟國內肯定不一樣,出現不適應,找不到方向。

第二,國外的月亮圓一些嗎,不一定吧,如果在國外讀書,以後基本上是生活在國外,跟外國人打工,跟外國納稅,如果還想著國內的福利,幾乎是不可能了,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國內的人看病政府報銷,而從國外回來的要自費。

第三,現在國內發展形勢大好,各個方面不一定比國外的差,有的比國外還好一些,而且現在科技也比較發達,如果是覺得國內老師不好,可以自己花錢請外教,為什麼要留念異國他鄉,還沒有歸屬感。

雖然國內還存在著很多不好的地方,如果你還愛國,並不是要嫌棄它,要想著以自己的能力去建設它,去改變它。



涵卓微客


這個需要看具體情況,不用一刀切。

需要綜合家庭實力,以及父母對孩子的一個人期待。因為我個人本身在國外待過幾年,見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知道樓主想要一個一刀切的簡單答案,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以美國為例,個人建議是不用在九年制的時間裡出國,但如果您希望孩子去一個好的大學,尤其是好的私立大學,還是希望您可以在高中階段送他去讀書,這樣對他融入異國圈子會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只是九年制階段確實略早。



IceXpuck


不提倡、不反對。本人認為這是個人自己的事,反對干涉。

有適度的人群留學對中國是有利的,有利於中國對外貿易交流。若覺得留學的人多了,想減少,就得深入與留學生家長交談,找出自己的短板,改進。有不少人不調研,單純認為留學生家長不愛國,強調加強思政課,太天真,出國留學是家長決定的。歐美國家也沒有在中國宣傳要求我們愛他們國家。可以說家長在考慮孩子是否出國留學時,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愛不愛國”閃念,這是不相干的因素。家長想的是在國內讀下去將來會怎樣,出國讀將來又會怎樣?經過對比,看看花這麼錢合不合適,經濟強是否夠?


老牛90570656


大部分人不支持吧!不過少部分利益相關者當然跳起來支持。我來說說不支持的原因:

義務教育階段正處於價值觀形成階段

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年齡還小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階段,這時候送出去,那麼價值觀勢必和我們國家不符合,這是由環境決定的,西方價值觀在跟不上與我們的價值觀有本質區別,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期望他對祖國有多少認同感吧!

愛國主義教育會變成愛西方

義務教育階段接受的還屬於愛國主義教育吧!到後面,比如說大學,更多的是素質教育,研究生則更多的是專業化教育。

如果從小接受的不是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那麼還有什麼義務教育的意義,長大以後愛西方,而不是愛中國,那麼義務教育就變質了,當然不能送到國外去接受義務教育。

就像最近的看見的一個例子,一個英國回來的小朋友唱國歌,居然唱的是英國國歌,你說這種人長大了他對祖國能有多少感情,能有多愛國,所以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送到國外去,是為了更好的接受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而不是西方的。

當然不支持歸不支持,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要送出去呢

主要的一點是,上名校容易,去英國讀10年拿個英國國籍,然後出口轉內銷,回來讀名校簡直不要太容易,還能拿高額獎學金,這個買賣還是蠻划算的,只要有錢很多人都願意這麼幹吧!

所以要遏制這種情況,國內教育首先得自信起來,其實國內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差距沒有那麼大了,但是還是不自信,一味的對外國人各種福利,那麼就免不得國人要把孩子送出去換個皮再回來了,地位一下子就上去了。

希望經過這次,教育能夠硬起來,該補鈣就補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