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徹底開啟無限量,無底線QE,無節操了


董法 | 美聯儲徹底開啟無限量,無底線QE,無節操了


今晚,剛要寫,收到APP推送,美聯儲徹底開啟無限量、無底線QE。簡單說就是開放式的購買國債、MBS、債券ETF,對ABS、學生貸款、信用卡、中小企業貸款搞了TALF(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還準備給中小企業貸款。

美聯儲完全無節操了,射光了,可以確定的是:

美元信用見頂了

真是生逢大時代,天天見證歷史,有生之年有機會驗證——現代貨幣政策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簡稱:MMT。

現代貨幣理論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這是一種被歸為“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少數派思想。包括凱恩斯主義、科納普的國家貨幣理論、英尼斯的內生貨幣理論、勒納的功能財政理論、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和戈德利的三部門均衡理論。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隨之到來的緊縮政策的陰影中逐漸受到重視。

現代貨幣理論說了啥?

先上個圖:

董法 | 美聯儲徹底開啟無限量,無底線QE,無節操了


我總結下:現代貨幣理論更新和融合了諸多非主流的觀點,重點在於討論財政政策與央行的貨幣政策如何協調運作。

具體來說,就是政府用創造貨幣的方式進行支出,財政支出先於收入。因此,主權政府在主權貨幣制度下不會破產,發行債券與貨幣政策操作類似。MMT進一步認為,政府債券的發行不是為了借入資金,而是與貨幣政策操作類似,可以幫助央行維持市場利率。而政府部門的財政赤字等於非政府部門的盈餘。

所以,財政政策的目標不是平衡,主張“功能財政”,簡短說這個理論認為:

財政政策的目標是實現充分就業

相比傳統貨幣理論,這完全是顛覆性的。

首先,現代貨幣理論中,主權政府不需要為了支出而借債,而主流觀點認為,政府發行債券是為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也就是說政府借錢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填窟窿,補虧空。

其次,現代貨幣理論認為財政支出由貨幣創造提供資金,而主流觀點認為央行應該獨立於財政。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獨立制度能避免政府直接從央行獲得融資,這樣可以對政府施加財政約束,阻止政府通過創造貨幣的方式進行赤字支出。然而,現代貨幣理論認為,政府有無數種辦法從制度上繞過央行這塊絆腳石,這就是掩耳盜鈴的想法,最後往往是“財政赤字貨幣化”。

最後,現代貨幣理論認為財政赤字不可怕,財政政策的目標是保證充分就業而非維持財政平衡,創造貨幣來為政府購買提供資金,一旦經濟達到充分就業,只要不面臨通脹風險,財政擴張和赤字增加就不可怕,而通貨膨脹可以通過提高稅收和發行債券來解決,從經濟中去除多餘的資金。

也就是說那虧空不可怕,只要我們就業了,靠稅收就能逐步的把爛賬沖掉。

理論聽起來很美好是不是,但是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問題出在在財政赤字和通脹兩方面

對於財政赤字,即使接近充分就業,政府赤字支出必然會推高利率並擠出私人投資,長期赤字必然會削弱人們對美元的信心。

同時,把通脹想的太簡單了,赤字可能將利率推升至不可持續的水平、引發經濟動盪,也會導致投資者對長期國債的厭倦和抵制。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無視赤字,將會開啟債務槓桿這個惡魔。比如為使美國經濟從08年金融危機中復甦,政府在隨後數年內都保持著較為寬鬆的財政政策,年財政赤字一度超過1.4萬億美元。建國上任後,雖然拼命削減福利開支,包括廢了奧巴馬的醫改,可是17年底落地的減稅政策也使得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結果18年財政赤字規模又擴大至8000億美元,佔同年GDP的3.85%。

於是,美國政府就繼續猛借債,2919年3月更是一路狂飆到:

最高債務額的上限20.5萬億美元

而且我們知道衡量一個經濟體創造財富的能力,識別到底有多少是靠債務“堆積”出來的假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國債總額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來判斷。


董法 | 美聯儲徹底開啟無限量,無底線QE,無節操了


美國目前的這一個比值達到了106.9%,除了二戰時期達到了118%的歷史巔峰,這一數據還從來沒有如此高過,

即使一戰、1929年大蕭條,也未達到這一水平。

美國政府將債務槓桿推向極限的同時,也把股市的這個泡沫越吹越大。

守正才能出奇,催肥的虛假繁榮終將會被捅破,只是這次的引爆點,是誰也沒有想到是新冠疫情。

這次,美聯儲開始了第一次MMM試驗

誰知道後續會出個什麼怪胎,唯一確定的是用黃金對沖,避險功能迴歸了。剛剛有我的小朋友聽了我這個分析,小賺了一點。

另外,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之前是MMM理論的堅定反對者:赤字對那些可以用本幣借款的國家不重要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美國債務與GDP的比例相當高,我們要麼減少開支,要麼增加收入。

呵呵,好吧,我理解他的處境,但是不贊同這個套路,雖然他我的同行——lAWYER。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