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楊淩示範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投身一線,堅守崗位、日夜奮戰,全力抗擊疫情,不斷湧現出大批主動作為、敢於擔當、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為弘揚先進,鼓舞士氣,激勵全區黨員幹部在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戰役中再鼓幹勁,示範區黨工委對白莉等8名防疫一線先鋒人物予以通報表揚,這也是楊凌通報表揚的第二批先鋒人物。即日起,楊凌融媒體中心開設《農科先鋒在“疫”線》專欄,對這些抗疫一線先鋒人物進行專題報道。本期推出《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2月24日,一名女士駐足在隔離病區樓前久久不願離去,她就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隔離病區主任王琤的妻子。當天是王琤離開家進入隔離病區的第25天。王琤的愛人說今天她住的小區解封了,終於能出來看看他,雖然只能遠遠地望著,對其心裡也是很大的慰藉。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生日當天奔赴病區

大年初七,由於發熱病人增多,王琤接到通知需要他前往隔離病區負責病區管理工作。這天也是王琤的生日,吃完愛人做的長壽麵後,他連夜奔赴病區,途中也不忘微信曬了長壽麵的照片,表達對愛人支持他工作的感謝。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科學規範管理

既積極救治患者,又確保醫護安全

一個背影、一段故事。瞭解王琤的人都知道他屬於偏瘦身材,也有人笑他“大風一吹能吹跑”,然而晨曦下,王琤的這個背影,在穿上防護衣走進隔離病區的瞬間顯得特別偉岸。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查房、制定方案、搶救病人”,王琤在隔離病區的工作軌跡,雖然單調卻驚心動魄。呼吸專業出身的他,雖然有無畏困難的勇氣,但病區更需要科學規範的管理。剛剛進入隔離病區,好多事情還不規範,比如個人防護。當然,還有一些醫護人員存在恐懼心理。他深深地明白,作為科室負責人,不但要全力救治患者,還要對所有醫護負責,保證他們不被感染。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為此,他及時組織科室學習,反覆強調個人防護,親自督導,並邀請院感人員進入病區隨時檢查。在他的管理下,醫護人員的防護更加規範。他組建了病區微信群,及時學習最新版診療方案及防護方案,並組織考核,讓每一位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對診療規範熟記於心。他堅持每天對每一位住院患者集體討論,共同研判病情,確保每一位醫生都能熟悉隔離病區的每一個住院患者病情。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王琤的病歷日記

雖然科室裡王琤的經驗最豐富,卻也最小心謹慎,他總說,“這次疫情其實蘊含著對醫學極限的挑戰,大到技術上的突破,小到醫療行為的‘吹毛求疵’,都有著對精益求精更深層的註解。”正因如此,目睹患者們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際遇,王琤總是感慨:“醫學就是這麼一個富有挑戰的學科,你不勇敢面對,它就停滯不前。”

給患者以溫暖和關愛

王琤清晰地記得,一名李姓女患者剛進病區時的恐懼。她剛進入病區後情緒焦慮,擔心在上級醫院治療的丈夫,擔心在酒店隔離的兩個孩子,這種心情讓她坐立不安。王琤在工作之餘,主動擔任起“知心大哥”的角色,聯繫自己在上級醫院的老師瞭解其丈夫的情況,並將其丈夫每個階段治療效果的照片拿給她看,直到看到丈夫坐在床前開心的比“耶”的照片,李女士心裡的石頭才放下。出院時,李女士寫了感謝信,向他們真情告白。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一切的付出只為踐行從醫初心

提起王琤,他的家人和孩子既愛又恨。愛人吐槽:“他整天在單位不回家,回家第一句話沒有說多想我多想家,而是激動地說‘我今天又搶救成功了哪個病人’。”雖然感覺跟病人比起來自己總是被忽略,但她還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孩子也吐槽:“爸爸基本不參加我的家長會,好不容易去一次還遲到,遲到原因是不知道我上幾年級,找不到教室”。家人的吐槽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真實發生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王琤的家人理解也明白,病人更需要他照顧。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王琤和他的戰友們走過了一個特別的冬天,經歷了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在踵踵的疫情中穿行奔走,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他總是對科室的年輕人說:每個行業每個專業都有其社會價值所在,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他們的心中就有多重。從醫20年來他一直是這樣說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一切的付出只為了踐行一位呼吸科醫生的初心——那就是他在選擇醫學事業時許下的承諾:“終日嚴包裹,誓把疫魔伏,無畏為了誰,民與國安康”。


記者:許正斌

農科先鋒在“疫”線 | 王琤:生日當天 逆向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