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沙僧是西遊記中最複雜的角色。01沙僧剛成仙就被封捲簾大將,卻因為一個玻璃盞被貶下界。捲簾大將是個什麼官職?沙僧對自己職位的介紹是:南天門裡我為尊,凌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這個就是玉帝的貼身護衛,出入都跟在玉帝身邊。因為貼身侍衛的特殊性,一般都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沙僧是玉帝信任的人?他憑什麼當上捲簾大將?玻璃盞是什麼呢?應該就是一個玻璃的容器,比較名貴。西遊記中還出現過三次玻璃盞。第一次是女兒國處。“近侍官連忙取幾個鸚鵡杯、鸕鷀杓、金叵羅、銀鑿落、玻璃盞、水晶盆、蓬萊碗、琥珀鍾,滿斟玉液,連注瓊漿,果然都各飲一巡。”第二次是寇員外處,“雕漆桌上五雲鮮,雕漆盒中香瓣積。玻璃盞,淨水澄清;瑠璃燈;香油明亮。一聲金磬,響韻虛徐。”第三處是李世民給唐僧慶祝: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這三處都是重要場合,可見玻璃盞比較名貴,可也就是能算上名貴,不能算獨一無二。玉帝為何因為這麼一個東西,貶掉自己的貼身侍衛?很多解讀也都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將這點解釋為,玉帝故意將沙僧貶下界,目的是混進取經隊伍給自己做臥底。這種觀點完全無視了玉帝對取經的態度。其實玉帝對取經是支持態度的。既然支持取經,為何要派人進取經隊伍做臥底?既然支持取經,為何沙僧進了取經隊伍,卻不出力呢?


02沙僧吃了九世取經人,阻礙了傳經,為什麼觀音還讓他進取經隊伍?這是沙僧自己說的“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前面有提過一點,那就是流沙河是西行路上的必經之路,並且靠人力是完全無法渡過的,更不要說還有沙僧這樣的妖怪在,可能同化吸收是最方便的辦法。但是還有一點,西遊記中的佛派並不是善良之輩,為了發展無所不用其極,為什麼沒除掉沙僧?要除掉沙僧並不是沒有藉口,畢竟沙僧在這吃人。要說沙僧背後是玉帝,佛派不敢除掉他。這個點是不成立的,為什麼呢?大家還記得沙僧被貶的那屆蟠桃會上發生了什麼麼?佛派的獅子精帶人堵了玉帝的南天門,嚇的天兵不敢出門。佛派敢在蟠桃會這麼重要的場合打玉帝的臉,會在自身發展重大問題上,看玉帝的面子不殺沙僧?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03沙僧進了取經隊伍卻很少出力。沙僧在取經過程中,只打死了一個猴怪,這還是因為猴怪變了自己的模樣,沙僧一氣之下將其打死。除此之外再無寸功。封賞的時候如來對沙僧的評價是,“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保護唐僧有點牽強,因為保護唐僧的工作主要是孫悟空在做,而沙僧很多時候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不要說保護唐僧了。那麼他的功勞就只有牽馬了,可是唐僧的白馬不是普通的馬,是小白龍變的龍馬,需要人牽?沙僧在取經隊伍的功勞是什麼?有的解讀也看到了沙僧的無所作為,但他們將這種表現解讀為沙僧是聰明人,只出工不出力,出最少的力,得和豬八戒相同的封賞,收益和投入比最高。看到這種解讀,我真的想說,把不作為解釋的這麼清新脫俗,合適麼?也許有人要說,沙僧自身實力不濟,沒有機會出力,只做好自己能力之內的事,不也是好的麼?這就要講一段豬八戒和孫悟空的對話了。第二十三回,取經隊伍剛剛湊齊人員。
豬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輕省,那裡管別人累墜?自過了流沙河,這一向爬山過嶺,身挑著重擔,老大難捱也!須是尋個人家,一則化些茶飯,二則養養精神,才是個道理。”行者道:“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象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豬八戒抱怨行李太重,孫悟空說像高老莊那麼自在恐怕不行了,既然做了徒弟,就需要受些苦。八戒道:“哥哥,你看這擔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從有了你與沙僧,我又不曾挑著,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數兒麼: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匾擔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豬八戒把行李從頭到尾數了一遍,說了一句“似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這句話一說,目的就很明確了。難為老豬一個,除了豬八戒還有誰啊?還有沙僧啊。沙僧可以分擔下行李啊。“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師傅的徒弟還有誰啊?還有沙僧啊。這就很明顯了。豬八戒抱怨這麼多,其實是說給沙僧聽的,目的想讓沙僧和他分擔行李或讓沙僧挑行李。孫悟空多聰明的人啊,能聽不出豬八戒話裡的意思?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誰說哩?”看似是孫悟空笑著問,你和誰說話呢?其實孫悟空是在說,八戒你這話說給誰聽呢?可惜豬八戒沒有明說,而是說“哥哥,與你說哩。”其實豬八戒是想讓孫悟空幫自己說話,讓沙僧挑行李。孫悟空也聽出了豬八戒的意思,只是他不想管。所以孫悟空才說“錯和我說了。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僧,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孫悟空的意思是,別和我說,我只管師傅的安全,行李馬匹你和沙僧分配,要是感覺分配不合理,和沙僧說,我不管。八戒道:“哥啊,不要說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只馱著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看到孫悟空不幫自己說話,豬八戒就打起了白龍馬的主意,要讓白龍馬馱一部分行李。行者道:“你說他是馬哩!他不是凡馬,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喚名龍馬三太子。只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他父親告了忤逆,身犯天條,多虧觀音菩薩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鷹愁陡澗,久等師父,又幸得菩薩親臨,卻將他退鱗去角,摘了項下珠,才變做這匹馬,願馱師父往西天拜佛。這個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沙僧這時候出來搭話了,“哥哥,真個是龍麼?”他的這一搭話就說明了,上面孫悟空和豬八戒這段對話他都是聽到了的。在這段對話中,豬八戒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分一部分行李給沙僧,或者讓沙僧挑行李,自己找個輕快的活幹。沙僧是聽不懂?孫悟空都聽出了豬八戒的意圖,常在玉帝身邊,精通人情世故的沙僧,會不知道豬八戒說這些話的意思?而他一句話也沒接,你說你的,我就當沒聽到。這就表明了沙僧就是自己不想出力,而不是沒機會。

04每一個問題感覺都好複雜,我們應該怎麼解讀呢?其實只要我們知道了沙僧背後的勢力是誰,這些問題也就全部迎刃而解。那麼沙僧的背後是誰呢?要搞明白沙僧身後的勢力是誰,我們先要搞明白,沙僧對取經的態度是什麼?畢竟立場決定態度,態度也能反映他所處的立場。大家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會認為很傻,這需要問麼?沙僧都搶著進取經隊伍了,難道還會不支持取經,還會希望取經失敗?我們詳細分析。來看看取經隊伍和沙僧的第一次相遇。師徒三人被流沙河阻擋,正在看碑文。這時候沙僧突然殺出。“那怪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沙僧的這個襲擊很突然,而且目的很明確,“徑搶唐僧”,孫悟空都來不及阻擋,只能抱住唐僧就跑。這裡我們就要好好說說了。觀音讓沙僧在這裡幹什麼?等取經人。原文說的是“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說好的不在傷生呢?現在取經人來了,你上去就搶?這是不傷生,專門傷取經人是吧!同樣受觀音招募的豬八戒是怎麼做的?不再傷生吃人,找到人家出力掙飯吃,聽到取經人,放下武器就投降。這才是轉等取經人的表現吧。或許有人說,沙僧又不認識唐僧,孫悟空和豬八戒都很厲害,直接找這個最弱的人出手,沒問題。但是別忘了,前九世的取經人都是死在沙僧手上,他會不知道取經人是和尚?現在看到和尚,你不問問是否是取經人,而是直接對和尚下手,這個合理?再說,和尚的特徵不明顯麼?再說這個前九世取經人,全都死在了沙僧手上,這是巧合?雖然流沙河是西行路上的第一道天險,但是沙僧明確知道他們是九世取經人,還都把他們吃了,本身也說明了他不希望佛派取經的成功。所以我覺著沙僧的這次出手就是故意的,目的就是唐僧,要是孫悟空沒有救到,唐僧十有八九會成為沙僧脖子上的第十個骷髏,並且沙僧會給出一個很完美的解釋,這是一場誤會。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05再說白骨精。白骨精多次幻化成人,欺騙唐僧,孫悟空識破變化後將其打死。豬八戒為了自己私慾,借題發揮,鼓動唐僧念緊箍咒,最後唐僧將孫悟空趕走。在整個故事中,沙僧一句話也沒說。最後孫悟空對沙僧說了一句話,“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孫悟空說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希望沙僧替自己說句話,別讓師傅趕自己走,挽救下取經隊伍,沒想到沙僧還是沒說話。後來孫悟空還因為這件事找過沙僧。在奎木狼處,孫悟空對沙僧說“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如果沙僧希望取經成功,在隊伍分崩離析時,沙僧為何不多說幾句話挽救下取經隊伍。他的不說話甚至冷眼旁觀,說明了他不在乎取經隊伍是否完整,因為他更不在乎取經的成功與否。關於白骨精導致的這次取經隊伍的分離,裡面有一處bug,我們需要講講。白骨精最後幻化成一位老漢,因為有前兩次的教訓,孫悟空並沒有直接出手,而是喚出了土地山神給自己作證。“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裡照應。”但是唐僧趕走孫悟空時,孫悟空並沒有請出神仙給自己作證,那麼他為何沒有請出神仙,證明自己打死的是妖怪而不是凡人?這樣即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自己也不用離開取經隊伍。作者點出了這個點,可是沒向這個點上寫,那麼作者寫這段話有什麼用?直接寫孫悟空見到老漢,忍不住將其打死。故事該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何必在此浪費口舌?我認為這個bug是作者自己故意設計的。目的有三個第一,設立漏洞,證明這次隊伍的分散並不是必須的,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第二,如果孫悟空請出神仙給自己作證,自己沒有離開取經隊伍,取經隊伍依然完整,那麼沙僧的不說話是一個正常表現,現在孫悟空真的離開了取經隊伍,那麼沙僧的不說話就不能合理解釋了。作者就是要用這次隊伍的分散,沙僧的不作為,來反應他對取經的立場和態度。第三,這次隊伍的分散是在為後文故事做鋪墊,奎木狼的故事需要隊伍是分散的(這個後文講),所以不能往這個點上寫,雖然不能往這個點上寫,但是這個點不能少,如果沒有這段話,那麼這次分離就是取經隊伍內部矛盾的激化,是不可避免的,沙僧說多了可能讓矛盾進一步激化或更復雜,他不說話就顯得很合理了。這段話的bug,是對白骨精故事走向的顛覆,目的是表現這次分離是有問題的,而這個問題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沙僧的不挽救,來表達沙僧的立場。


再說說孫悟空被趕出隊伍後,沙僧總是不經意間將唐僧獨自留下。第一次是在奎木狼這裡,孫悟空因為白骨精離開了取經隊伍。豬八戒去化緣結果找地方睡覺。沙僧將唐僧獨自留在黑松林,去找豬八戒,結果唐僧被奎木狼抓走。第二次是六耳獼猴處。孫悟空再次被趕出取經隊伍,豬八戒去取水,唐僧飢渴難耐,沙僧再次將唐僧獨自留在荒山野嶺,去找豬八戒,結果唐僧差點被六耳獼猴打死。

06唐僧在西遊記世界是怎樣的存在?第三十一回中,孫悟空說:“那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徒弟三人都在時候,妖怪都想方設法的去抓。在白骨精處分開時,孫悟空特意囑咐沙僧,“途中更要仔細。”孫悟空這話說了還沒幾天,沙僧轉身就忘了,把唐僧獨自留在黑松林裡面。別說妖怪來了唐僧根本無力抵抗,就是狼蟲虎豹來了,估計唐僧都沒了。沙僧這真是沒把唐僧的安全當會事啊。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07再講講琵琶精這章中的一段。孫悟空和琵琶精大戰,傷了頭,敗下陣來,他和豬八戒沙僧說了在洞內的事。八戒道:“這等說,便我們安歇不成?莫管甚麼黃昏半夜,且去他門上索戰,嚷嚷鬧鬧,攪他個不睡,莫教他捉弄了我師父。”因為琵琶精想勾引唐僧,並且唐僧也說了“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這樣的話,琵琶精真的要強來,唐僧可能就真的從了。所以豬八戒才說“攪他個不睡,莫教他捉弄了我師父。|”他怕唐僧真的亂了性,那這經可能就取不成了。行者道:“頭疼,去不得!”關於孫悟空為什麼喊著頭疼,不去救唐僧?這是孫悟空故意的。至於他為何要故意不去救唐僧,這要聯繫前後文,以後詳解。沙僧道:“不須索戰。一則師兄頭痛,二來我師父是個真僧,決不以色空亂性,且就在山坡下,閉風處,坐這一夜,養養精神,待天明再作理會。”這時候沙僧也出來打退堂鼓了,並且說唐僧是真僧,不會亂性。可是孫悟空和豬八戒都聽出了唐僧話中之意,知道唐僧把持不住了。孫悟空有自己的目的才不去救唐僧,才藉口頭疼不去救唐僧了,那麼沙僧的目的是什麼呢?還是不希望取經成功吧。要不是觀音及時出現,可能唐僧真的就亂性了。

08綜上所述,沙僧為取經未立寸功,甚至出力都不想出,見到唐僧的第一次就下死手,在取經隊伍分崩離析之際都不挽救取經隊伍,總在孫悟空不在隊伍時,將唐僧獨自置身荒野,不顧唐僧安全,種種跡象都表明,沙僧是不希望取經能成功的。既然沙僧的立場是不希望取經成功,那麼在西遊記的世界中,又有哪一方的立場是不希望取經成功的呢?當然是道派不希望取經成功了,但是道派的管理者玉帝是支持取經的,那還有誰呢?只能是比玉帝地位還高的三清了。取經是老君費盡全力促成的,並且派了兩位徒弟進取經隊伍,他肯定希望取經成功。那就又剩下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了。這兩位天尊是肯定不支持佛派傳經的。為何呢?因為立場和利益問題,取經成功必然給佛派帶來發展,發展成什麼樣?不得而知,但是,大唐這塊蛋糕就這麼大,佛派發展必然壓縮道派在大唐的實力,這是作為道派最高領導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其實這個觀點一提出來,就會引出更多的問題。下面我就來自問自答一下。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09兩位天尊是道派最高領導人,是西遊記最強的存在,既然不支持取經,為何不直接正面阻止?原因有三第一,取經有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嚴格意義上來說,取經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行為,是李世民為了自己的私慾,派遣唐僧到西天,幫自己取回大乘佛經。並不是佛教去到大唐傳播大乘佛經,去發展自己實力。這兩者有嚴格意義上的區別。作為道派領導人,不好正面阻擋這件事情。這也是觀音在大唐三年時間,佈置眾多,要李世民遊地府,相信來生,做水陸法會,再出來講大乘佛法這件事的原因。第二,佛派自身實力不夠。在西遊記的世界,佛派的實力並不強大。最高領導人的如來也就是五老的實力,和道派的三清中間還隔著四帝呢。佛派自身發展也並不好。雖然佛派是西遊記的第二大教派,但是和道派比起來還是不夠看。兩位天尊沒必要正面針對佛派的一次行動。第三,即使取經行動成功了,佛派會有怎麼樣的發展,不好說。畢竟大唐還是崇尚道派的,說不定取回大乘佛經,李世民做完水陸法會,就不再看重佛派了呢。兩位天尊更沒必要去針對一次,即使是成功,效果會怎麼樣都不知道的行動。

10沙僧背後的勢力是兩位天尊麼?是的。除了立場相同外,還有什麼原因?第一,沙僧不是玉帝的親信,封神時就被直接安排在了玉帝身邊,當貼身侍衛。如果老君的面子也就給豬八戒謀了個天蓬元帥這麼個虛職。而捲簾大將這個職位,是在玉帝身邊的貼身侍衛,對玉帝的言行舉止都瞭如指掌,除了兩位天尊,沒人有這個能力。第二,沙僧在流沙河吃掉九世取經人,而佛派卻不敢動沙僧。前面我們講過,佛派敢在蟠桃會這麼盛大的宴會上,堵玉帝的門,卻不敢動阻礙自己傳經的沙僧,只能說明沙僧背後的勢力比玉帝要強。第三,兩位天尊架空了玉帝的權利,需要人來監視玉帝的言行。沙僧就是兩位天尊派在玉帝身邊,監視玉帝言行的眼線。

11沙僧的背後勢力是兩位天尊,為何玉帝還要將其貶下凡,還要利劍穿心?前面我們講過,玉帝被兩位天尊架空權利,為了奪回自己對天庭的控制權,借孫悟空背鍋,實施自己的蟠桃計劃。在第二屆蟠桃會上,玉帝沒有請佛派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之類,想殺雞敬候,向各路神仙施壓,可是雞沒殺成,還被雞啄了眼。文殊菩薩派出自己的獅子精,打到南天門,嚇得天兵不敢出門,依然沒有神仙幫玉帝解圍,這也預示著玉帝蟠桃計劃的失敗。蟠桃計劃的失敗預示著,玉帝想要從兩位天尊手中奪回自己的權利,只能通過更加厲害的手段了,無論什麼樣的手段,對兩位天尊肯定要保密。但是玉帝的貼身侍衛捲簾大將是兩位天尊的人,所以首先就是要清除他。而所謂的打破玻璃盞,只是欲加之罪,哪怕沙僧沒打破玻璃盞,就是喝酒把酒撒了,玉帝也可說有失禮儀,貶下凡間。玉帝選擇在蟠桃會上,當著三清的面將沙僧貶下凡間,是做給眾神仙和兩位天尊看的,表明自己不願再受人擺佈的態度。包括後來玉帝支持佛派的取經計劃,有自己利益的考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故意和兩位天尊作對。雖然玉帝將沙僧貶下凡間,卻不敢處死沙僧。沙僧畢竟是兩位天尊的人,要是玉帝想處死沙僧,兩位天尊都不會答應。沙僧要是被處死了,為兩位天尊效力的其他神仙怎麼想?天尊連我們的命都保不住?兩位天尊的面子往哪放?玉帝可以找藉口把天尊的人從自己身邊清除,可以表明自己不滿的態度,但是還沒有膽量去打臉兩位天尊。但是僅僅貶下凡間怎能消除玉帝的怒火?蟠桃計劃的失敗,蟠桃會被佛派堵門丟的臉,眾神不幫助的無奈,沙僧多年來在玉帝身邊的臥底,對兩位天尊的不滿,種種怒火都發洩在了沙僧這顆棋子身上,於是“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

12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佛派為什麼沒除掉沙僧?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玉帝在蟠桃會上,當著眾神和三清的面將沙僧貶下凡,可見沙僧是兩位天尊的人,這件事在天庭不是什麼秘密。佛派肯定知道這層關係。玉帝都不敢輕易處死沙僧,佛派更不敢除掉沙僧。觀音為何要讓沙僧進取經隊伍?原因有三。1. 流沙河是橫亙在犀牛賀州和南瞻部洲之間的必經之路,流沙河徑過八百里,上下千萬裡,繞也繞不過去。觀音看了都說,“取經人濁骨凡胎,如何得渡了。”2. 河裡不僅有弱水,鵝毛不浮,還有沙僧這樣的妖怪。過,過不去,除,除不掉。讓他進取經隊伍,可能是最好的處置方法,既不用打打殺殺,又可以讓他幫助渡河,一舉兩得。3. 觀音料定了,雖然沙僧是兩位天尊的人,不希望取經成功,但是他不敢正面破壞取經,一些小動作,破壞不了取經,都在可控範圍之內。並且,為了讓沙僧進取經隊伍,菩薩不惜撒謊騙他。在招攬三位徒弟時,給豬八戒的條件是“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給孫悟空的條件是“教他救你,秉教伽持,如我佛門,再修正果。”他給沙僧的條件是“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給豬八戒和孫悟空的條件都算公道,可行。但是給沙僧的條件,復你本職,這個觀音能做到麼?前面我們分析了,沙僧是兩位天尊派在玉帝身邊的臥底,玉帝貶沙僧下凡只是表明自己不想再受兩位天尊的擺佈,而所謂的打碎玻璃盞只是藉口。並且這件事眾神都是心知肚明的,觀音有這個能力讓他復職?肯定沒有。並且最後取經成功後,觀音也沒兌現自己的承諾。觀音更加明白,自己不可能讓沙僧復職,當時給的承諾,只是為拉沙僧進取經隊伍,安撫沙僧別搞事畫的餅。讓沙僧進取經隊伍,是佛派的無奈,但他帶來的方便,要遠大於他可能帶來的不利。

13沙僧的背後勢力是兩位天尊,又不希望取經成功,為何他不直接殺掉唐僧,或直接破壞取經?孫悟空不在的時候,沙僧有很多機會直接殺掉唐僧,而他僅僅是做了把唐僧獨自放在荒郊野外這種小動作。沙僧不敢直接破壞取經。沙僧確實 是兩位天尊的棋子,但是這顆棋子對天尊的作用有多大,天尊會為了這顆棋子做什麼?說白了,要是沙僧直接殺掉唐僧,佛派要以欺師滅祖的罪名處死沙僧,兩位天尊會保住自己麼?這個問題沙僧自己肯定考慮過,而且答案也不難想。玉帝把他貶下天庭,還叫飛劍來穿,兩位天尊也沒為自己說話,可見自己在兩位天尊手裡處於什麼地位。這樣沙僧在取經隊伍裡面的位置就很尷尬,要是幫助取經隊伍,怎麼和兩位天尊交代?要是破壞取經,佛派追究自己責任,誰能保住自己?所以他只能什麼都不做,任由事態發展。取經成功,佛派不會責怪自己,自己沒有為取經出力,對兩位天尊也有交代,說沒機會,況且兩位天尊也不是很在意這次取經活動。取經失敗了,那是取經隊伍自己的問題,追究責任也追不到自己身上,既然失敗了,兩位天尊更不會責怪自己。這才是沙僧不僅不為取經出力,並且在取經隊伍分崩離析時不說話,陷唐僧於危險境地而不管的根本原因。

14餘秋雨說過一句話,“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著最深刻的邏輯。”沙僧這條線,作者埋的太深了,以至於沙僧的每一個轉折都顯得那麼突兀離奇不合邏輯。剛封神就是捲簾大將,為了一個玻璃盞就被貶下凡,下凡的時候剛好吃掉了九世取經人,吃掉九世取經人,不僅沒有受到佛派報復,相反的還進了取經隊伍,在取經隊伍裡,不僅不出力,還經常搞小動作。我們通過沙僧離奇的過去和在取經隊伍裡各種不合理的言行,分析出了他的立場,通過他的立場,挖出了背後隱藏的兩位天尊,用兩位天尊這條線,將沙僧的每一處不合邏輯的地方串聯起來,才看清了沙僧的真實面目。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再吹一波作者,因為孫悟空有主角光環,作者有大量的篇幅去寫他,很多細節埋在不同的故事裡,我們讀起來會有疑問,但不是那麼突兀。豬八戒因為故事背景沒有那麼複雜,所以篇幅少也不會出現太多問題。但是沙僧則完全不同,他的故事複雜曲折,涉及人物利益眾多,時間線又長,關鍵是沒有太多篇幅去寫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前期作者抓住重要的轉折點來寫,在進取經隊伍之後,抓住細節去寫。將沙僧的每一個點都抓的恰到好處,即勾起讀者探索的慾望,又不會讓讀者盲目瞎猜,只要抓住作者給出的點,能得出的真像只有一個。老王:吳承恩真沒這麼想。

世所不知的沙僧的“壞心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