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代在清朝最后一个封侯者是谁?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砖家


康熙元年(1662年),随着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明朝正式覆亡,但民间“反清复明”的运动却并未因此消失,除部分依附于台湾的郑氏集团坚持抗清外,更多的人则是打着“朱三太子”(崇祯帝第三子)的旗号,不断地发动对清朝的反抗活动,让清廷头疼不已。


雍正帝即位后,“反清复明”的情绪依然浓厚。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思虑再三,觉得与其让真假难辨的“朱三太子”闹下去,倒不如豢养一个听话的明朝皇室后裔,让他来承认清朝的合法性,岂不是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雍正帝想到便做,最终选中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简王)的后裔、时任宣化知府朱之琏,册封他为承恩侯。



在清朝27等世爵(主要授予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不同于满、蒙两族的宗室爵位)中,承恩侯属于一等侯爵,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然而,承恩侯不能穿戴明朝衣冠,不能使用明朝正朔、祭礼,且必须得到向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履行祭祀的职权。与此同时,承恩侯每年仅能得到俸银610两、俸米305石,待遇标准也远不及元朝之前的亡国君后裔。


虽然承恩侯并无实权,所享受的待遇标准也不高,但它毕竟属于世袭爵位,在身份上属于旗籍(汉军正白旗),每年还能领取俸银、禄米,对于朱元璋碌碌无为的后裔们来讲,还是充满巨大的诱惑,因此,围绕着爵位的继承,朱之琏的子孙们还进行过数次争夺。从雍正二年(1724年)朱之琏开始受封,到1929年朱煜勋被取消爵位,先后有12人担任过延恩侯。



在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历代承恩侯作为“吉祥物”,基本上还能得到清廷的礼遇,然而随着满清覆亡、民国建立,以废帝溥仪为首的逊清小朝廷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能力优待朱明后裔。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承恩侯朱煜勋虽然没有被取消爵位,但已经难以拿到足够的俸银、禄米,生计日渐艰难,最终竟沦落到衣食无着的窘境。


1924年,废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偶然间看到一份“宫门抄”(专用于公布朝廷内外大事的文件,即“邸报”),内容为“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庄士敦大感惊奇,经询问后方才得知,“延恩侯”乃是朱煜勋,在清朝灭亡后依然从逊清小朝廷领取微薄的俸银,并履行祭扫明陵的职责。



庄士敦对朱煜勋深感好奇,便怂恿溥仪下旨召见后者,并对其进行近距离观察。溥仪见到朱煜勋后,只是勉慰客套一番,便打发他去见庄士敦,而经过一番攀谈后,朱煜勋给庄士敦留下朴实敦厚、礼貌自尊的好印象。出于好感,庄士敦希望将来能亲自拜访他,但遭到朱煜勋的婉拒,原因是自己的居处破败,不便接待洋国师,而这也是实情。


同年,溥仪被军阀冯玉祥、鹿钟麟等人赶出紫禁城,仓皇逃往天津避难,朱煜勋彻底失去经济来源。但即使如此,当朱煜勋得知溥仪“蒙难”的消息后,还是借钱坐车到天津去探望溥仪,并对他行三跪九拜大礼,申明效忠之意,庄士敦在目睹这略近荒诞的一幕后,不由得在日记中大发感慨。



五年后(1929年),生活难以为继的朱煜勋,不得不向南京政府申请救济,而内政部经过研究后,决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而委以明陵保管委员的职务,月俸为大洋50元,并列入财政部预算。按照当时的购买能力,1元大洋可以买20斤米,以今日米价每斤3-5元计,50元大洋可购米1000斤,合人民币3000-5000元,仅够维持两人基本生活所需。


怎奈朱煜勋有老婆孩子,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全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支撑,实在是难以为继。朱煜勋没有一技之长,在愁苦无计之余,竟然伙同他人盗掘十三陵某位皇妃的坟墓,并将所得珠宝分赃。但是,盗墓案很快便被查清,内政部甚是愤怒,由此撤销朱煜勋的职务,时在1933年10月。



此后,内政部下令,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管理,在陵区内设置专职的护陵警察,并抽掉陵户担任。从此,朱元璋的后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朱煜勋的下落最终也不为人知。回顾朱煜勋曲折坎坷、略显荒诞的一生,难免会让人生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


文史砖家


我很喜欢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奇闻异事、道家、风水与中医,希望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关注我哦。我对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回答。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会觉得很好奇,怎么在清朝还有朱元璋的后代被封侯?其实好奇的可不是题主自己,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问题,其中一个好奇者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国籍“洋帝师”庄士敦!

1924年的时候,溥仪虽然退位了,但是还住在故宫里面,而且他还有一个英国老师叫庄士敦来教他英文,所以溥仪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中英文都会,这个我就先不说了。

且说庄士敦有一天偶然看到了一份宫门抄,也就是我们都听过的“邸报”,上面写着“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话说庄士敦也是一个中国通,但是看到这样的一个内容,就和咱们这些吃瓜群众一样很是惊奇,大清朝怎么还有一个祭扫明陵的”延恩侯“或者”朱候“呢?那这个延恩侯到底是谁呢?

然后庄士敦就忍不住好奇,到处打听,终于知道,哦,原来感情大清朝还真有一位朱元璋的后人在做清廷的”走狗“,啊呸,是”延恩侯“!他叫做朱煜勋,按照谱系来说的话,他应该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后裔!朱煜勋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朱元璋的后代里在清朝被封侯的!所以题主想要的答案就是这个了!

但是我们可能又有疑问了,那为啥朱元璋的后代会在清朝做侯爷,而且还是一等侯爵哦!

其实事情的经历是这样的。

明朝的正式灭亡,可不是崇祯吊死在景山,顺治在故宫做了龙椅就完了。而是一直到了康熙初年,也就是1662年,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土司给弄死才算是正式灭亡。但是虽然明朝算是完了,但是因为汉人不愿意被”鞑子“奴役,所以当时有很多的”反清复明“的人和组织,不停的反抗清朝统治。其中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就是”朱三太子“,咱们看关于清朝的影视剧的时候,经常就有一个反面人物就是”朱三太子“。这个朱三太子是崇祯的三儿子,也不知道是真假,反正有很多的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来”反清复明“,经常隔三差五的这里搞一次暴乱,那里弄一次破坏,把康熙以及雍正烦的不行。

后来怎么办呢?雍正不亏是一代雄主,他想了个办法,说既然你们汉人都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来”反清复明“,那我干脆让朱元璋的后代们站出来替我”代言“,让朱家人站出来说清朝的统治是顺应天意是合法的,这看你们还怎么打着朱家的旗号来反我!

于是呢,雍正就找到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后裔,当时做清朝宣化知府的朱之琏,把朱之琏封为一等”延恩侯“,享受”正部级“待遇,当然没有什么实权。这下好了,人家朱家自己人都不反清了,你们这些外人还复的哪门子明?

这样慢慢的,清朝也没有人再反清复明了,但是”延恩侯“这个爵位却一直传承了下来,一直传到了溥仪那一辈,最后一位延恩侯就是朱煜勋!

这也就有了1924年,庄士敦看到那份”宫门抄“从而了解到大清还有这么一位朱元璋的后代在做清朝侯爷的故事!

1924年11月5日上午约9点多,溥仪和皇后婉容正在储秀宫边吃水果边聊天,国民军将领鹿钟麟突然让人传话给溥仪,要求皇室在三小时内全部搬出紫禁城。这样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也结束了在故宫的生活,抗战胜利后更是一度沦为囚犯而被改造。而另一位明朝皇室的后裔,也结束了清朝侯爷的待遇。历史的发展,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神奇,只能说造化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