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着眼“造血”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重担在肩的责任感,紧盯到户抓产业,精准到人促就业,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深度举措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深度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海东着眼增强“造血”功能,累计投资2.79亿元到户产业资金,扶持25个深度困难乡镇8309户37394名贫困人口实施特色种植、养殖、加工、餐饮、运输等到户产业发展项目,户均增收6302元;投入2100万元扶贫资金,在深度困难乡镇的7个村实施田园风光型、生态农耕型、休闲观光型、民族风情型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在带动村集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共带动763户2693名贫困人口促进农民生产性、经营性、劳务性多元增收;将深度困难乡镇206个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县区联村光扶扶贫电站,实现了深度困难乡镇贫困村光伏资产收益全覆盖;在深度困难乡镇的199个非贫困村每村投入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建立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资产收益等形式培育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彻底解决了深度困难乡镇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同时,加强转移就业,突出贫困群众就业意愿和市场导向,积极推广“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的“拉面产业”等扶持模式,采取“劳务公司+培训+农户”“帮扶单位(能人)+培训+农户”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引导鼓励深度贫困地区更多的劳动力出县、出省从事劳务经济。截至目前,海东深度困难乡镇省内就近务工人数达到37078人,解决公益性岗位727个、生态护林员2046个,省外务工人数达到23972人,年人均增收近1.2万元。把易地搬迁作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创新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0.89亿元,集中安置23个深度困难乡镇161个村共10421户37228人,占“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数的74%。

此外,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累计投入资金10.74亿元,推进水、电、路、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保障,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等,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