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魏國的夏侯霸為什麼投靠蜀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五金員工陳可為


說起夏侯家族,那一定就會聯想到曹魏。不錯,曹家與夏侯家是曹魏的兩大中流砥柱家族,而且兩家關係密切。可以說曹家能打下半壁江山,夏侯家族的功勞最大。夏侯家族雖然勢力龐大,但是對曹操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曹操掌權的時候,夏侯家族也得到該有的優待。

當然這一切的美好只是在曹操活著的時候,曹操死了以後,曹魏大權被司馬家族奪取以後,這一切都變了。因為曹家最親密的人就是夏侯家,勢力最龐大的也是夏侯家,所以司馬懿掌權的時候,第一個要剝奪的就是夏侯家族的權利,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曹家最後的依靠曹爽被殺以後,司馬懿就以朝廷的名義召見當時的司職徵西將軍的夏侯玄,以及他麾下司職徵蜀將軍的夏侯霸。

其實,這次召見就是要剝奪他們的權利,面對這種情況,只有兩種選擇,一就是反叛,二就是接受。反叛一無理由,二如果兵敗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面對這種兩難的選擇,夏侯玄最終選擇了入朝奉召,當然,夏侯玄選擇奉召是有理由的,一是因為他是曹爽的內弟,司馬懿一直很尊重他,二是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司馬師,所以回朝之後起碼不會有殺身之禍。

而夏侯霸卻選擇另一條路,那就是反叛,因為夏侯霸沒有夏侯玄的那種可以保命的關係,而且他以前還跟郭淮不對付,以前作為宗室當然不怕他,現在回去自己絕不是郭淮的對手,回去只有死路一條。在這種情況下,夏侯霸選擇了投降蜀漢。當然,夏侯霸投降蜀漢也是有原因的,夏侯霸的父親是夏侯淵,夏侯淵的侄女嫁給了張飛,與張飛所生的女兒又嫁給了後主劉禪,這也是有親戚關係的。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層關係,夏侯霸到了蜀漢以後,頗受禮遇,最後官至車騎將軍,也證明了當初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反觀夏侯玄整日鬱鬱寡歡,以前曹魏宗室第一人,早已成為司馬氏的眼中釘了,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可以對他以禮相待,司馬懿死後,司馬師跟司馬昭可不會禮待他,後來捲入一樁謀反案,被誅三族。


野史共享


1.夏侯霸為什麼投靠蜀國

夏侯霸,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徵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了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失去了兵權,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嘉平六年(254年),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誅殺大將軍司馬師,以夏侯玄代替他主政。但密謀洩露,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夏侯玄又被殺,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



2.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曹魏大權已經被司馬懿掌握了,可以說,曹丕建立的魏國已經滅亡了。而且司馬懿開始消滅忠於曹氏人員,夏侯霸沒辦法,肯定得出逃啊,蜀漢的皇上劉禪還和自己是親戚,所以就投親戚去了。


揚楊劉


夏侯霸投降是逼不得已啊!

夏侯霸是誰?提起這個名字你可能有點陌生,但說起他的老爸你就非常熟悉了。他就是曹操心腹愛將夏侯淵,曹操早期奠定基礎的數次大戰,如滅呂布、滅袁紹、打劉備等,皆有他的身影,可謂是戰功赫赫。可是,最後卻在漢中與劉備對峙時,遭到黃忠部隊偷襲,中亂箭而亡。他的死倒是成全了大器晚成的黃忠。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當時的夏侯霸剛剛成年,正是血氣方剛之時,他立志要為父親報仇雪恨,繼承父親遺志,親帥大軍剿滅蜀漢。

他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多次帶軍力敵姜維,切斷了姜維與北方胡人合兵一處的部署。可是造化弄人,當時的夏侯霸肯定不會想到,有一天他會投靠蜀國。



夏侯霸為何要叛變?一切還要從曹爽說起。

魏國第二任皇帝曹叡僅僅活了三十六歲,就掛了!死因大概是縱慾過度。曹叡雖然慾望很強,但能力一般,到了三十歲還是未能留下子嗣,臨死前就將皇位傳給了從曹彰那過繼過來的,年僅八歲的曹芳。因其年幼,曹叡臨死前又給小皇帝找了兩個託孤大臣,即曹爽和司馬懿。

曹爽就是曹真的兒子,司馬懿還是司馬懿。司馬懿命真是長啊,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叡,曹操祖孫三代都掛了,可他還健在。曹操這個老奸雄,閱人無數,他早就看出司馬懿有不臣之心,但隨著郭嘉、荀彧等一批謀臣相繼離世,為了對抗諸葛亮,又需司馬懿出謀劃策。所以,曹操留下了司馬懿,他認為他的兒子或者孫子能夠駕馭得了司馬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還是高估了兒孫的能力,低估了司馬懿的壽命!



言歸正傳!曹叡將小皇帝曹芳交給了曹爽和司馬懿後,曹爽和司馬懿明爭暗鬥,因為曹爽是老曹家的,所以曹芳更信任曹爽,還給了他“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資格。這幾個字是不是很熟悉?當年漢獻帝時,董卓和曹操都是享此殊榮的!

曹爽不簡單,利用曹芳的信任,大肆任用親信,排擠司馬懿,幾乎將司馬懿架空。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決定避其鋒芒,於是韜光養晦,裝病躲在家裡,等待機會。而曹爽沒有了司馬懿的牽制,愈加張狂,把持朝政,禍亂朝綱,更過分的是還納了皇帝的才人當老婆,大臣怨聲載道。



司馬懿的等待的機會說來就來!司馬懿趁曹爽和曹芳外出祭奠之機,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宣佈解除曹爽一切職務。這時候曹爽慌了手腳,下屬建議曹爽帶著曹芳回到許昌,以皇帝之名,號召天下擒反賊司馬懿。曹爽猶豫不決!

司馬懿多次派出特使誘勸曹爽,稱只要曹爽放棄權力,不會傷其性命,並保其永享榮華富貴。曹爽妥協了,交出了軍權。然而,沒過幾個月,狡猾的司馬懿就以謀反的罪名,殺掉了曹爽並滅其三族。

夏侯霸認為司馬懿是在清洗曹爽勢力,自己平素與曹爽往來不少,怕是司馬懿不會放過自己,於是決定逃跑,擺在他前面的只有兩條路:一是逃往吳國;一是逃往蜀國。



為何夏侯霸不投吳國,而投靠蜀國呢?

一是位置較近。當時的夏侯霸在甘肅與蜀軍對峙,從地理位置來說,吳國太過偏遠,逃往吳國路程太長,容易被司馬懿逮住,逃往蜀國最快捷。

二是蜀國有親戚。所謂的親戚就是張飛的老婆夏侯氏,張飛和夏侯氏還生了個女兒,這個女兒還嫁給了後主劉禪。所以於情於理,劉禪肯定不會虧待他。


一半秋色


這還是源於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殺曹爽專國政,此後曹魏政局產生一系列變化,讓當時處境尷尬的夏侯霸感受到危機。


先要解釋一下夏侯霸歸降蜀漢前所處的位置。夏侯霸是曹魏名將夏侯淵之子,頗有軍事才幹。原本僅僅官位為偏將軍,爵位僅僅最低的關內侯。並不十分顯眼。但是,夏侯霸受到曹魏權臣曹真、曹爽父子的信任。太和四年曹真伐蜀時夏侯霸被破格提拔為先鋒。曹芳繼位後,曹爽和司馬懿併為託孤重臣,夏侯霸依附曹爽,升任討蜀護軍、右將軍,進爵博昌亭侯,前往防範蜀漢的前線。很快又升任徵蜀護軍,屬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尚之子、夏侯霸族侄)統轄。


在防範蜀漢的過程中,夏侯霸與地位高於自己的雍州刺史、前將軍郭淮不和。姜維屢次犯境,郭淮總是想方設法讓夏侯霸為自己擋槍。二人因而變得不可調和。


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曹爽獨專國政。曹爽是曹氏宗族和夏侯氏一門的領軍人物,他的倒臺讓曹、夏侯二家地位岌岌可危。徵西將軍夏侯玄與曹爽關係交好,他們曾共同發動伐蜀大敗(夏侯霸也參與此戰),故而曹爽死後,司馬懿調夏侯玄入京,剝奪兵權,改任大鴻臚。郭淮接任徵西將軍。這種情況下,夏侯霸慌了。曹爽是他的後臺,現在死了;夏侯玄是他侄子,現在調走了;郭淮是他死對頭,現在成了頂頭上司;曹氏、夏侯氏地位又急劇下降。夏侯霸知道再留在郭淮麾下必然沒有好下場。懷著對未來的恐懼,夏侯霸只好逃走。

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早年曾被張飛劫持娶為妻子,生下二子二女,兩個女兒先後被蜀漢後主劉禪娶為皇后。所以,夏侯霸可以說也算是蜀漢外戚。另外,夏侯氏在曹魏的地位超然,加上在與蜀漢作戰過程中展現出的軍事才能,劉禪對他十分歡迎,給予極高地位,封為車騎將軍(武將中第三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此後,夏侯霸隨姜維北伐,非常活躍。死後,夏侯霸是劉禪第一個賜予諡號的大臣(整個蜀漢建國後也是第二個,劉備僅授予過法正一人諡號),足見在蜀漢受到的重視。


伊耆角木


夏侯霸,字仲權,是曹魏名將夏侯淵次子。

夏侯淵是曹操身邊重要將領,與曹操可謂生死之交。早年曹操在家鄉受案件的牽連,夏侯淵代其入獄受罪,最後曹操又設法營救,才得以免禍。後來夏侯霸妻子丁氏更是曹操妻室丁夫人之妹,雙方成為連襟關係。曹操對夏侯霸也特別重視,曹操統一北方後,三面對抗劉備、孫權,主要由三個信任的將領負責,東線由夏侯惇負責,南線由曹仁負責,西線由夏侯淵負責。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進軍陽平關,準備爭奪漢中。當初夏侯淵官拜徵西將軍,率張郃、徐晃等將鎮守漢中,後被老將黃忠斬殺。

夏侯淵去世後,除過五子夏侯榮跟隨其父陣亡漢中外,留下其餘六個兒子,均受到曹魏政權的重用。其中,長子夏侯衡承襲夏侯淵爵位,再轉封安寧亭侯;次子夏侯霸為護軍右將軍,特別受曹爽之恩寵;三子夏侯稱受到曹操喜愛,與曹丕也有交情;四子夏侯威,歷任荊、兗二州刺史;六子夏侯惠,歷任散騎黃門侍郎、燕相 、樂安太守;七子夏侯和,歷任河南尹、太常。

夏侯霸之所在能夠投降蜀漢政權,是因為自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開始清除曹氏方面權臣。夏侯霸深受曹爽重用,歷任討蜀護軍、右將軍、徵蜀護軍,進封博昌亭侯,隸屬於徵西將軍統率。就在司馬懿殺掉曹爽之後,徵西將軍夏侯玄就被剝奪軍權;夏侯霸作為夏侯玄叔叔,由於新任主帥郭淮不和,同樣擔心受到迫害,就乘勢逃入蜀漢。

此時蜀漢經歷劉備、諸葛亮後,劉禪掌權時代。劉禪先後兩任皇后都是張飛之女,張飛又娶夏侯淵侄女夏侯氏為妻,所以說,論淵源蜀漢現任皇帝與夏侯淵家族還是存在血緣關係的。因此當夏侯霸投靠蜀漢時,在陰平迷失道路,糧盡遇困,遠在成都的劉禪得知後,就及時派軍接應。

所以說,當劉禪見到夏侯霸後,雙方就拉起了家常,然後寬慰夏侯霸說道:“你爹夏侯淵老前輩,是自己在交戰中陣亡的,不是我的先輩殺死的。咱們之間是沒有直接仇恨的。”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到:“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於是在蜀漢得到重用,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之後多次參與姜維對魏國的戰事,曾與姜維、張翼等率領數萬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國。這裡劉禪對夏侯霸的信任遠遠高於姜維,當初之所以由夏侯霸率軍出征,也有牽制姜維的成分在內。

夏侯霸之所以敢於投蜀,除了與蜀漢政權存在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之外,同樣作為敵方重要將領也必然受到歡迎,更重要的是夏侯霸投靠蜀國,自己在曹魏方面的親人並沒有受到清洗,只是被遷徙到偏遠的樂浪郡。這也是夏侯霸敢於投靠蜀國的底氣所在。


安定郡小書生


總的一句話,權利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是曹魏時期的權臣,因此和曹家沾親帶故。曹爽託孤後,曹爽大權在握,極力排擠司馬懿,後司馬懿得勢獲得大權,把曹爽殺害,曹爽是夏侯霸的親戚,為了活命,夏侯霸只能運走他鄉逃命。

夏侯霸的親戚在蜀國,所以他只能逃命去蜀國。


泰安碧玉


夏侯霸,是魏將夏侯淵的第二個兒子。眾所周知,夏侯淵在漢中之戰時被黃忠斬殺,那麼後期的夏侯霸為什麼反而會投向有殺父之仇的蜀國呢?

其實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夏侯與曹家為本家,司馬懿上位後開始打擊曹氏與夏侯氏。當時鎮守關中的徵西將軍夏侯玄選擇了屈服,被剝奪了兵權,夏侯霸也因此心中恐懼。

此時的夏侯霸每天都心驚膽戰,害怕司馬懿轉過頭來就對付自己。

第二,郭淮替代夏侯玄任徵西將軍,督關中。夏侯霸和郭淮不和,郭淮又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所以心裡更加不安,這直接促使了夏侯霸投蜀。

第三,夏侯霸的外甥女是蜀主劉禪的皇后。《三國志•夏侯淵傳》記載,夏侯霸的堂妹當年被張飛抓住,知道她是良家女,就娶了她為妻。後來張飛和夏侯氏的女兒成為了劉禪的皇后。所以當夏侯霸投蜀後,劉禪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啊!”

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夏侯霸放棄了報殺父之仇,真心投靠了蜀國。



九尾讀正史


三國後期,曹氏,夏侯氏在軍中勢力逐漸衰退,再加上司馬氏勢力日增,夏侯霸見曹營早晚敗亡。在尷尬時侯為了生命還是降蜀。

試看曹真他當時是曹營的頂樑柱,曹壞為了防止司馬懿篡權,任曹真為大都督,與諸葛亮開戰,結果是一敗塗地,還是硬著頭皮請司馬懿出來收場。從此軍權落入司馬懿手中。這一天司馬懿守了幾十年。因曹氏,夏侯沒有髙手。曹操時期武將人才齊齊,到曹壞時沒有後起之秀,不得意而為之,曹氏政權一失足成千古恨,軍權一到司馬氏手,那再也挖不出了。直到一晉統三國。


老龔166916589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徵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徵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


重拾歷史0020


夏侯霸不叛逃怎麼辦?等司馬家來殺他嗎?

夏侯氏也是曹魏宗室,夏侯霸更是執掌兵權的大將,司馬懿必除之而後快。當時夏侯霸駐防關隴地區,臨近蜀漢;而且夏侯霸與後主劉禪有親戚關係(夏侯霸堂妹是張飛妻子,他們的兩個女兒相繼嫁劉禪為皇后),於情於理當然選擇投奔蜀漢。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注引魏略曰:(夏侯)霸字仲權。淵為蜀所害,故霸常切齒,欲有報蜀意。黃初中為偏將軍。子午之役,霸召為前鋒,進至興勢圍,安營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戰鹿角間,賴救至,然後解。後為右將軍,屯隴西,其養士和戎,並得其歡心。至正始中,代夏侯儒為徵蜀護軍,統屬徵西。時徵西將軍夏侯玄,於霸為從子,而玄於曹爽為外弟。及司馬宣王誅曹爽,遂召玄,玄來東。霸聞曹爽被誅而玄又徵,以為禍必轉相及,心既內恐;又霸先與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為徵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趨陰平而失道,入窮谷中,糧盡,殺馬步行,足破,臥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聞之,乃使人迎霸。初,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故淵之初亡,飛妻請而葬之。及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

當然,夏侯霸即使不叛逃,也不一定馬上被殺,但這是早晚的事,他的族侄夏侯玄不肯叛逃,結果是:

爽誅,徵(夏侯)玄為大鴻臚,數年徙太常。玄以爽抑絀,內不得意。中書令李豐雖宿為大將軍司馬景王所親待,然私心在玄,遂結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謀欲以玄輔政。……事下有司,收玄、(張)緝、鑠、敦、賢等送廷尉。……於是(李)豐、玄、緝、敦、賢等皆夷三族,其餘親屬徙樂浪郡。玄格量弘濟,臨斬東市,顏色不變,舉動自若。時年四十六。《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同書注引魏氏春秋曰:初,夏侯霸將奔蜀,呼玄欲與之俱。玄曰:"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遂還京師。

抱僥倖心理想當順民,最終還是難逃滅頂之災。

順便說一下,夏侯霸叛逃蜀漢後無所作為,並沒有追隨姜維北伐盡心盡力出謀劃策,而是做個富貴閒人。後主也是明白人,夏侯霸就是個統戰工具,高高掛著養起來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