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師王陽明

王守仁(1472—1528),世稱陽明先生,又稱王文成公,出身名門,能文能武。社會環境處於政治、經濟矛盾日益激化的局面;個人環境處於政治鬥爭夾縫中貶謫升遷;格竹失敗後開始懷疑朱學;陳獻章“自得”的心學思想給他的啟發以及研究禪學的經歷;使王陽明形成自己的心學思想體系。

致良知是認識論,知行合一是道德論,教育思想是獨見、因材施教,這些都在明代後期產生重大影響。原因無外乎三點:一是與朱學背馳,致良知從內心出發肯定天理與朱學不同,這恰與明中期士大夫不滿朱學思想禁錮,個人意識萌醒相適應;二是維護封建統治的基本原則,宣稱良知即是天理,迎合了統治階層利益;三是講學活動的推動。

王守仁心學的進步之處是體現了個體意識的覺醒,更有獨見和自由,觸動了程朱代表的官方正統哲學。侷限性在於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主要集中在道德範圍,還沒有抽象到一般哲學意義的高度,限制了思想的進一步發揮。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王陽明心學的二重性(維護統治和適應士大夫思想潮流)比朱學更能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