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图|网络

文|海蓝

纵使见过太多黑暗,心中仍然充满光明和温暖。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电影《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影片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份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

白墙、黑瓦、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边陲小镇,在革命政治斗争中增添了沉重的压抑,这种压抑像浓浓的迷雾,笼罩着镇上的人民,让想要前行的人看不到方向;时而又沉浸在暴风雨的冲刷中,冲刷出面容狰狞,人心丑陋;又或者淹没在夜的黑暗中,而那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却始终存在着,它传承着黑暗中的坚守和不灭的希望。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苦难中的悲悯与选择,走下去,活下去


《芙蓉镇》围绕着芙蓉姐。人称“豆腐西施”的胡玉音展开,她美丽大方,勤劳善良,却家庭出身不好,因为阶级的鸿沟,让她与初念情人黎满庚,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后来做了胡玉音的干哥哥)人生最无奈的事,就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她接受了自己的出身和老实人桂桂结了婚,但她不接受自己的命运,婚后小两口以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环境,在小镇摆了一个豆腐摊,以卖米豆腐为生。经过几年起早摸黑的劳作,用省吃俭用的钱盖起了新屋,在新屋落成之日,镇上的父老乡亲都赶来庆贺,而这一热闹却引起了国营饭店李国香的嫉妒,盛气凌人的跑过来查营业证。这一嫉妒也成为后来胡玉音悲剧人生的开始。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长,阶级斗争开始了,贫下中农王秋赦是这次运动的积极拥护者,二人狼狈为奸,大抓阶级斗争。自知情势不妙,胡玉音决定把家中一千五百元现金托付给干哥哥黎满庚保管,丈夫桂桂让她先外出避一避。然而一切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黎满庚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党籍,主动上交了胡玉音托付的钱。粮站主任谷燕山因为卖碎米给胡玉音,因而被停职反省,黎满庚虽然积极配合,却因界限不清被降职。最后,胡玉音家被划为“新富农”,新屋被查封,丈夫也被逼得自杀了。

她委屈,她想不明白:他们没偷没抢,不欺压百姓,不剥削群众,凭自己的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怎么突然就成了斗争对象了。这世道,要不你踩我,要不我踩你;要不你死,要不我活,不然就过不下去了。黎满庚的再次背叛,让胡玉音彻底绝望了。

丈夫死了,在荒凉的坟地里,胡玉音嚎啕大哭,在悲痛绝望中,她不知道如何走下去,此时出现的秦书田成了她情绪的出口:都是你,都是你,我成亲的时候,你来做什么喜歌堂,败了我的彩头……在面对人生悲剧时,胡玉音不幸而痛苦的目光并没有直视李国香、王秋赦等人,而是把一切不幸都归咎于秦书田身上。可逃避并没有减少胡玉音的痛苦,在一次生病中,她甚至想就此放弃自己的生命。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在绝望的苦难中,死是容易的,就如桂桂的死,而活下去,是去面对还是逃避?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动荡时代下更是如此,命运没有或多的选择。一直默默帮助胡玉音的秦书田,在胡玉音生病中照顾她,并说:“这个时候,只有咱们自己看重自己了。”这句话是宽慰胡玉音,同时也是在鼓励自己。

在秦书田真诚的关怀和帮助下,同病相怜的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并不顾一切的相爱了。胡玉音怀孕后,秦书田请求王秋赦批准他们登记结婚,不料因此惹恼了李国香。又一场磅礴大雨浇灭了两个人所有的希望,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了3年,因身怀有孕,监外执行。

他们站在雨中,她低着头,紧紧抓着衣角,死死的抿着毫无血色的嘴唇,秦书田在她耳边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胡玉音心里,鼓励着她,带着这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在漫漫长夜里期待着光明的到来。

在秦书田身上,谢晋导演寄托了自己对深受迫害群体的悲悯,无论命运如何黑暗,人还是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因为光明终将会来临。走下去,活下去,不放弃,是对生而为人的生命权利的敬畏,是对未来的希望。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苦难中的坚守,人心不死,黑暗中的微光

电影中,有一位带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的人物,谷燕山。他热爱民众,帮扶弱小,他的存在对小镇生活起着安定和谐的作用,他是全镇人民尊重敬爱的老谷。曾经他帮过胡玉音,卖碎谷米给她做米豆腐,因这事被连累停职审查,它对这一切毫无怨言。

他正直无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时代的迷茫,他看不清,看不懂,在漫天飞雪的黑夜,他大呼:“完了?没完!”他回忆起身在战场的岁月,拿起武器英勇的同敌人作斗争。而这漫天黑夜,在这运动年代,他却找不到敌人,一个在战争中流血牺牲的保障战士,他们几乎用生命换回来的胜利,而这疯狂的政治运动,却把人性的恶全都激发出来,用于残害善良的老百姓,他借酒发疯,说出的是对体制的控诉和对人性的拷问。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没有倒下,在秦书田与胡玉音结婚时,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参加这对“黑夫妻”的婚礼,在秦书田坐牢后,胡玉音难产,又是老谷把胡玉音送到医院,救了母子两条命,这位充满正义与善良的老人,在这个“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黑暗世界里,传递着温情,他的正义就如黑暗中的微光,只要人心不死就有希望。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苦难中的舞蹈,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未来的希望

一场运动,一场人生,至暗的色调贯穿了整部剧,黑暗让人恐惧、压抑的,但黑暗也是澄明的,在芙蓉镇的夜里,没有白天的喧嚣和政治的残酷,没有事态的丑陋,有的只是宁静和美好,黑暗又是纯粹的,它让人性的善在黑夜中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影片开头,秦书田唯唯诺诺,自轻自贱,面对斗争,他不拒绝,也不反抗,是阶级斗争中的积极份子,所以人们称他为“秦癫子”。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表象,是他变形的一面,他还有未变形的一面,“癫”成了他的生存智慧,呵护他的顽强坚韧,不让自己的灵魂被那个可怕的时代扭曲。

在撞见李国香和王秋赦的奸情时,他没有以恶制恶,而是小小捉弄了一下王秋赦,然后继续他苦中作乐的日子。这里可以看出,他仍然是一个有自尊,希望做一个有人格的人的渴望。身体上承受的痛苦并不是最大的痛苦。对于秦书田,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灵魂的扭曲和人心的泯灭。

伟大哲学家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所以,白天,他是“秦癫子”,以“癫”应对世道的癫狂,夜里,他是秦书田,他用真诚和良善的心,让胡玉音从绝望悲痛中走出来,重燃生活的信心。清晨的街道上,面对日复一日的劳动改造,秦书田说:“其实扫地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关键看你怎么扫。”他挥舞着扫帚,跳起了华尔兹。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拿走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环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选择在黑暗中舞蹈,那是支持他们渡过那个荒唐年月的光和希望。

《芙蓉镇》:对苦难的怜悯,戴着镣铐舞蹈


影片最后,谷军的出生,犹如一轮新生的红日冉冉升起,新时代的来临,芙蓉镇上的芙蓉花谢重又开,小镇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秦书田归来,最终,他们守得云开见月明。

古华说:时间才是最严厉的审判官,时间无情,却也深情,它让该死的死,让生的生,该诅咒的归于毁灭,该赞美的郁郁葱葱。

《芙蓉镇》诠释了那些关于苦难中的悲悯与选择。在今天的社会,在我们面对挫折迷茫时,或许回过头来,细品他人的人生,苦难中的舞蹈,他们的顽强和韧性,经历苦难,然后放下,臣服,才懂得生命本身最基本的价值所以,珍惜身边的美好,珍惜内心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