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痛風人群總數已經超過8千萬。目前,高尿酸血癥已經成為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之後的“第四高”!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提起痛風的飲食,總讓人想到火鍋、串串不能吃,海鮮、燒烤不能吃,抑或是啤酒、白酒不能喝……


痛風患者就像是苦行僧,面對每一樣食物都要精挑細選、仔細考究,甚至現場拿出食物嘌呤含量表對照一下,含量在100umol/L以上的,趕緊閉上眼睛不看、不想、不張嘴。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然而,痛風與飲食的關係雖然早已不言自明,但還是有人逃不過食物的陷阱,被坑出半夜腳痛的問題來。


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痛風病人能吃用什麼油炒的菜,“三高”人群關注營養的朋友也同樣適合閱讀這篇文章“漲姿勢”。


你真的懂食用油嗎?各食用油的差別


食用油分為很多種,高亞油酸型、高油酸型、飽和型和均衡型四大類,我們日常把它又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類。


比如豬油、牛油、黃油、魚油等就是動物油;

菜籽油、玉米油、橄欖油、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茶油等就是植物油。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但是,在日常炒菜時,我們是按照動物油和植物油來區分炒菜嗎?其實不然。


現在人們講究生活健康,一般都會拒絕高脂肪類油,也就是飽和型食用油,豬油、牛油、黃油等都屬於飽和型,其含有充足的飽和脂肪酸成分,所以一般人除了在火鍋和西餐時選擇,在日常家中做菜時都不會選擇飽和型的食用油。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飽和型食用油/高脂肪類油——豬油


而高油酸型和高亞油酸型食用油是做菜時的常用油,高亞油酸型食用油主要時菜籽油,這類植物油怕熱,但是日常炒菜和燉煮菜餚都比較合適;而調和油一般都是用來油炸。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高亞油酸型食用油——菜籽油


橄欖油和茶籽油屬於高油酸型食用油,通常用於涼拌和做湯比較合適,也可以在個別炒菜時使用。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高油酸型食用油——橄欖油


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等,都屬於均衡型食用油,這一類油不適合用在油炸食品上,一般都是炒菜或者涼拌。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均衡型食用油——芝麻油


痛風患者適合吃哪種油?


食用油本身的嘌呤含量都較少,但是食物清淡對痛風患者比較重要,炒菜能少油少鹽,對痛風患者有益。當然,痛風患者吃哪種油比較好,很大一部分要取決於這種油配的是什麼菜?比如爆炒肥腸,再比如紅燒肉,又如清燉海鮮,無論是用哪種油做出來的菜,痛風者都不能吃。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另一方面,包括大豆油在內的植物油和動物油相比,植物油中的嘌呤含量要低於動物油,所以痛風者建議以食用植物油為主。而且植物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加速膽固醇分解和排洩作用,從而讓膽固醇降低,防止動脈硬化,一定程度上能夠讓痛風者少發併發症。動物油不僅可以讓血膽固醇升高,而且可能妨礙尿酸排洩。但是,在動物油中,魚油是另類。普遍認為,魚油可以降血脂和防止動脈硬化,尤其海魚魚油更為明顯,對於痛風者而言可以適當食用以補償偏食造成的營養不均。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痛風者在注意嘌呤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偏食一種油,比如高油酸型和高亞油酸型的植物油,如果溫度過高,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自動氧化產生有毒的過氧化物,可以讓包括維生素C在內的多種維生素氧化分解,導致人體維生素不足。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人在炒蔬菜時用動物油的原因。


對於痛風者而言,油和調味品都屬於厚膩,一般風溼免疫科醫生會建議,每天食用油的總攝入量不要高於30克;芝麻油的攝入量每日不高於5克,鹽的攝入量不要高於8克。


痛風者食油的正確姿勢


除了我們常用的菜籽油外,痛風者在食用油時,需要注意每一種油對身體的作用:

  1. 花生油:適宜痛風及併發症患者,多用於炒菜不適合涼拌,可以常食用,每日20克為宜。花生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及鋅元素等成分,可軟化血管、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2. 芝麻油:對防痛風有一定輔助,多用於烹炒、涼拌和麵食,每日5克為宜。芝麻油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能促進膽固醇排洩、消除動脈血管壁沉積物和改善血液循環。
  3. 玉米油:適宜痛風者經常食用,多用於炒菜和煎炸食品,每日15~10克為宜。玉米油富含油酸、亞油酸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夠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抗體內酸化。
  4. 橄欖油:適宜痛風合併高血壓食用,多用於燒煮煎炸食品,每日25克以下為宜。橄欖油富含多酚抗氧化物,具有降壓降糖、增進消化系統功能和降脂作用,能清除體內自由基。
  5. 茶油:適宜痛風合併糖尿病食用,多用於日常烹煮,耐高溫,每日20克以下為宜。茶油含較高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糖,抑制脂質質過氧化。


挑油挑花眼?一文告訴“四高”人群吃油怎麼選!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長時間吃一種油,食用油存放時間不宜過長,烹飪時食用油的油溫不宜過高,做菜時油量一定要控制,油鹽都要適量,對於痛風者而言,辣椒、生薑和大蒜等調味品可能刺激腎臟,也要謹慎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