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抗日战争片感觉好假,不吸引人?

紫琴老


近几年来,由于抗日战争片屡遭吐槽,所以收视率并不是很高,这是为什么呢?在此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说说抗日剧创作的整体思路。如今抗日剧的创作,无非就是把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弱化,日军伪军白痴化,往往会在抗日题材中强行加入了一些雷人、夸张的虚构场景,剧中的多方形象早已深深地烙在观众心底,因此被观众们称为“抗日神剧”。

接下来,看看这些抗日神剧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武艺高强,一个人能打十几个人,例如《抗日奇侠》;第二种是时空穿梭,让一些现代化武器出现在抗日时期,像《黑狐》这样的作品;第三种是违背常理,我军的子弹会拐弯,典型的代表作如《神枪》;第四种就是主角光环过于强大,我方打人一枪一个,敌方打人好几枪都中不了,这样的情节在抗日剧中比比皆是,剧情还没铺陈就已经知道 结果了,观众心目中没有一点悬念。

最后,谈谈屡遭吐槽的抗日剧为何拍起来没完没了呢?一方面,由于抗日剧属于时代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容易过审,没有禁播的风险;另一方面,这种电视剧作为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剧组拍摄一些抗日题材的剧目,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华夏子孙世代传承,铭记那段历史,符合国人的心理需求,能够让人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但这些抗日神剧的播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观众,特别是一些低龄观众的思想和历史观,甚至让他们误以为抗战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因此我认为抗日剧的题材和表现,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适当做艺术升华,正确引导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家觉得理想的抗日剧是怎样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德德梅地亚


现在影片拍摄的目的是赚钱,是一个纯商业性质的产品,所以能简化的简化,能省的就省,总之是这么省钱怎么来。而以前的抗日战争片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以前拍摄的影片可都是国家队,不仅有商业属性,还有政治属性政治任务,所以出品都是精雕细磨,不敢有丝毫马虎;同时那个时期拍摄战争片,因为拍摄单位是国家队,所以可以召集大量军队,大量装备,上镜的可都是真部队真家伙,现在拍战争片你能找几个人充场?用的道具也都是粗制滥造的,还有演员就更不用说了。以前能被选上当演员,那可光荣了,和现在考上清华北大差不多,所以演员都特投入,而且那个年代刚刚结束战争,很多导演和演员都是亲自参加过真实战争的,所以那个年代拍摄的战争片会很真实,因为那个年代的导演和演员只是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去。而现在的导演演员,面对的只是一份剧本,他没有战争的真实记忆,拍出来的当然很假了。


独立者


这跟电影电视剧投资方、剧组、演员离不开关系。

一、演员。现在的剧组喜欢请一些“流量明星”,年龄偏小,且好多是由炒作成名的,如果仔细一查就会发现这些明星的大学并非影视演艺类专业,没有实打实的表演功底,甚至有些根本没有读大学。这时候可能会有人喷了,说什么“没读大学怎么了,看不起没读大学的吗?”这完全不存在的,我不会看不起任何一个努力拼搏的人,只是存在着一种现象,那些没有读过全日制大学的明星,偏偏在还是练习生或者培训营的时候,所接受的培训教育也与表演无关,在被剧组或者星探选中准备用人时再来个短时间的培训或者安个名头(哈哈哈,以上现象看过就当打个哈哈啊,懂的人都懂)。以至于表演者本身根本没有基础甚至没有天赋,或者是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没有文化的积累,没有表演的经验技巧,到最后成片时展现给群众的就是一些生硬的动作表情,有时候你从表演者身上根本看不出一点内心活动来,所以即使并非抗日神剧,也依然会给人一种“假”、“浮夸”、“失实”的感觉。

二、导演。导演是谁?就是为整个剧组和投资方挣钱的人。(咳咳,说的太不含蓄了些)所以“神剧”导演在导戏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大概是:1、导出的戏有没人感兴趣,能不能赚到流量钱;2、导出的戏有没有人愿意花钱去电影院或者线上购买,能不能赚到片子的钱;3、导出的戏有没有热度,有多少人赞,有多少人喷,有多少人讽刺热评,能不能因此热度而吸引观众购买观看。于是呢,为了令人感兴趣,就利用人民的民族情怀,命个“抗日”有关的标题,不愁没人感兴趣;为了有人购买观看,请大量的新生代流量明星,既有热度又有大量的粉丝买票;为了争取热度,当然是神话又神话,插着广电过审的条件边缘能夸多大是多大。于是热度起来了,流量有了,电影票也不缺了,坐等收钱就是了。这多好,他又没有要拿奥斯卡,也没有要拿这个那个的奖项,要求个啥质量啊啥精神啊啥文化啊?不用。所以烂片烂剧那么多,偏偏热度还高,赚钱还多,很多好片好剧辛辛苦苦几年拍出来,收益却远不如这些糟糕电影电视。

三、幕后老板。他们有钱投资,用一笔钱去赚更多的钱,以生意人的头脑眼光,着眼于影视未来(钱多就是未来啊)。要求剧组和导演:1、先把热度给我炒起来;2、请最近热度最高的那几位演员,会不会演没关系,包装一下就当会演了;3、生意上那么多朋友,媒体行业的朋友们,给我大量宣传,少不了你的好处;4、演员们,你们演戏不好,就多借活动的时候,多博取粉丝们的关注和同情,顺便宣传一下新剧,加片酬哦!5、某某朋友,你打不打广告?不打我可给别人打了啊,但是广告费交一下谢谢!6、某地,哥,来来来,好烟好酒,过一下审呗,过几天一起吃个饭去某地玩玩呗,保证合你喜好。小弟先告退了啊。

综上所述,有渠道会让你知道这些神剧,有方法会让人愿意购买观看,有方法能因这些神剧使得演员、剧组、投资老板赚到大量的钱,所以这些神剧当然会大量存在啦。

胡乱说一通,信不信由你。哈哈哈



微灯丶


怎么说呢,现在的大部分的抗日剧主要是给中老年人看的,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就是我们年轻人看《复仇者联盟》的感觉,衣着光鲜皮靴铮亮的燕双鹰出来就跟我们看黑客帝国一样绝对的爽片,要啥剧情?要啥细节?一顿打就完了。服装条件什么的主要是迎合中年人的观念,无脑吹地下党员

个人认为还是有些拍的不错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雪豹》强烈推荐《亮剑》


我叫老钟哥


因为广电总局的纵容,审查门槛降低,就会出烂片,奇葩片。

在大陆发行的影视剧先要广电总局审查的,有问题的不能播,不能放映。现在知道了吧,问题的关键就是广电总局。


点亮心中奇梦


现在都叫抗日神剧了!那些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右军懦弱化,日军伪军白痴化的一种电视剧,由于这些抗日题材中强行加入了一些雷人、夸张的虚构场景,所以网友们纷纷称这类电视剧为“抗日神剧”所以吐槽多,没有看头,不真实。


喵的希宇


都开始用一些小鲜肉,角色形象都是一些大背头,头发摸得发亮的,哪有一些抗战的样子,都是用小鲜肉的热度来博收视率


泉州府邸888


个人感觉以前的抗日片拍的很经典,现在的片不好超越,而且许多演员都是为了挣钱,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去演,许多新人演技一般,但却常常要很高的薪酬,所以制作成本大,但效果一般


小兲才


太神化、艺术化了不接近当时状况,都是美女帅哥而且服装时尚不像当年社会状况,杀敌也虚夸,多看些六十年代抗战剧真实,如(三进山城)(地雷战)等影片。


仁义话娱乐


一是因为演员功底不行,第二因为剧本改编的不尽人意。相比之前小说改编的亮剑 再加上演员李幼斌的演绎。把这部剧推上了神作巅峰。强烈推荐大家观看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两部战争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