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實體商圈生意“熱”起來 排隊買美食的日子回來了


南昌實體商圈生意“熱”起來 排隊買美食的日子回來了


南昌實體商圈生意“熱”起來 排隊買美食的日子回來了

勝利路步行街在一家服裝店內,顧客正在選購商品。


隨著各行各業陸續復工,我們生活逐步恢復到了正常秩序。街上的人流量增幅明顯。那麼市民的消費熱情隨之復燃了嗎?商圈人氣旺不旺?3月27日至昨日,晨報記者走訪了南昌的洪城大市場、勝利路步行街、中山路商業街、紅谷灘萬達金街、恆茂夢時代廣場等新老商圈,雖然市場消費還沒完全恢復往日的繁華,但總體來看,各大商圈“復甦”步伐有快有慢,整體活力日漸回暖。

洪城大市場:甩賣庫存商品 迅速回流資金

3月27日,晨報記者來到江西省最大的交易市場——位於南昌市西湖區的洪城大市場。洪城大市場有17家專業批發市場,經營戶2萬餘戶,來自五湖四海的各類從業人員達30餘萬人,經營品種包含老百姓日常吃、穿、用產品以及農副產品、文化用品等。為保障民生,服務百姓日常需求,洪城大市場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儘快促進市場正常運行和商戶正常經營。目前,洪城商圈17家市場已全部開業復工。

在入口處,掃碼、測量了體溫後,記者走進C區服飾區,這裡客商雲集,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商戶們紛紛清倉大甩貨,部分年輕的商家還瞄準線上,開啟直播賣貨。

記者在一家名為“新商貿男裝”的檔口看到,商戶周秀萍站在凳子上大聲吆喝,“清倉大甩賣,全場100元2件,進來看一看!”記者注意到,該檔口人來人往,生意異常火爆。店主周秀萍說,受疫情影響,檔口50多天沒營業,貨品銷售不出去,導致庫存增加,降低了現金週轉率,與此同時,還耗費了人力、物力,佔用了倉儲,增加了成本。而庫存消化不出去也會導致資金鍊斷裂,直接影響下個季度的採購與良性週轉。

“庫存積壓了100多萬元的貨物,疫情前,一件衣服賣200至300元,現在全部50元一件,雖然每天營業額能突破1萬元,但基本沒利潤,目前就是要回流資金。”周秀萍說。

商戶轉戰線上 開啟直播賣貨模式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商戶迫切需要一個銷售渠道將產品售出。受疫情影響,“直播帶貨”迅速升溫,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線上購物。在此背景下,部分服裝商戶轉戰線上,開啟直播賣貨模式。

記者來到一家名叫“Nana”的女裝店,恰巧碰到了店主羅娜正在店內直播,向粉絲們推銷自家服飾,員工們也忙著當起了客服。

“疫情對我們實體店衝擊很大,不管是我們批發市場還是零售市場都有庫存壓力,但是壓力與機遇並存,我現在開通了抖音直播,開始嘗試網上直播銷售,從線下向線上轉型,現在每天營業額都在3萬元左右。”羅娜每天直播4小時展示店內新款服飾,除了維繫與老顧客的關係,也吸引了不少新客戶。

“目前我店裡已恢復到了疫情前70%銷售。服裝廠家也很‘給力’,如有壓貨,可直接退回廠家。”形式多樣的線上銷售幫助羅娜開闢了另一條銷售渠道。

洪城商圈管委會主任胡延告訴記者,為了幫助商戶們渡過難關,南昌市西湖區商圈管委會迅速組織網絡銷售的培訓課程,幫助商戶快速學會互聯網銷售。胡延說,“我們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經營。鼓勵商戶向線上線下有機融合轉型,我們還組織了500多家商戶免費參加‘零售轉型升級訓練營’,將交易轉移到線上。”

對此,南昌市萬馬服飾負責人萬春花表示:“服飾城內有的商家從14時開始直播銷售,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4時。大家一起學習,日銷量5萬元、8萬元、15萬元的商家很多。”此外,為了讓網絡銷售更火爆,南昌西湖區政府還主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電商節,300多家餐飲、服裝、家政等線下商家被接入網上購物平臺,在網上進行讓利銷售。

紅谷灘萬達金街:週末營業額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3月28日中午,晨報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的萬達金街南門,這裡設置了體溫檢測登記臺。對體溫不正常的顧客,保安人員會禁止其進入商業街。目前,該商業街四個出入口都有工作人員值守,客戶必須掃“昌通碼”和體溫測量登記出入。

在一家名叫“正新雞排”的店鋪,五六名食客聚集在店門口等餐,“現在逛街的人越來越多,相信逐漸會好的。”雞排店的店員徐華秀說,3月21日復工第一天營業額1000餘元,復工第二天就1500餘元,現在每日營業額已經可以達到3000餘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雖然現在客流量沒法與去年同期相比,但雙休日客流量已明顯增多。”今年21歲的雷然和朋友正在買雞排,她說,在家憋太久出來逛街,呼吸新鮮空氣。“春暖花開

萬物復甦,各類店鋪陸續開張,南昌的實體經濟也一定會像天氣一樣逐漸回暖。”雷然說道。

在萬達金街“寶島眼睛”專櫃店,幾位顧客正在店內試戴眼鏡,結賬時大家都比較自覺保持安全距離。市民魏女士說:“從年初一開始就沒出門了,特別想購物,買一副眼鏡就當是護目鏡。”店員胡苗苗介紹,隨著防疫消毒舉措的落實,顧客的心態也不再緊繃,感嘆“最難熬的時候”已過去。“現在週末營業額能達到3000餘元,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勝利路步行街:門店客流減少 但線上銷售不降反升

勝利路步行街位於南昌市東湖區,是一條百年商業老街,步行街全長1.38公里。3月28日下午,晨報記者走訪勝利路步行街,雖然沒了昔日的繁華喧鬧,但街頭的人流明顯比前幾日增多。走進“CoCo”奶茶店,店員饒慧霞告訴記者,門店客流雖然減少了30%,但線上銷售不降反升,恢復營業的這幾天,外賣訂單數量一直保持著增長趨勢。門口正在取餐的一名外賣小哥小王表示,這段時間,外賣下單的數量比前段時間多了一倍。

在一家精品百貨店,10餘名顧客正在選購商品。家住象山北路的朱女士說,這是她春節後第一次來到勝利路步行街購物,“聽朋友說步行街復工了,我就出來逛逛,散散心。”對於安全問題,朱女士很放心,“你看現在防疫措施那麼嚴格,到哪裡都要測溫、掃碼,多注意防護就好了。”

“我們店3月10日就恢復營業了,是勝利路步行街第一家復工的店鋪,現在每天營業額都在6000元左右。”店員孫小陽說,復工後,店內也開啟了線上銷售模式,客流迅速回暖,各家門店陸續開業,也給步行街聚集了人氣。記者在勝利路步行街來回走了一圈發現,餐飲、服飾、珠寶等門店,8成以上恢復營業。

中山路商業街:食客排起了長隊買網紅點心

3月28日傍晚,晨報記者來到南昌市西湖區的中山路,這條商業老街和往日一樣,人來人往,車流湧動,隨處可見提著購物袋閒逛的行人。“我店鋪小,壓力沒有那麼大。我們3月6日就恢復營業了,現在一天能賣100斤板栗。” 楊記板栗店店員洪進泉說,現在營業額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90%。正在等待新鮮板栗出爐的顧客陳彩蓉說,“現在南昌的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已降為低風險,大家都想出來逛街。”

隨後,記者來到落座於中山路的網紅店——鮑師傅糕點店,這裡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20多名食客在他家店門口排起了“長龍”,就為吃上一口新鮮出爐的糕點。市民劉女士笑著說,自己是這家店的老顧客,疫情期間一直沒出門,就特別想吃這家店的糕點,“聞到這個味道,生活又有滋味了。”

恆茂夢時代廣場:折扣店深受消費者歡迎

昨日上午,晨報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青山湖區的恆茂夢時代廣場,這裡絕大多數店鋪已開門營業。適逢週日,商場迎來眾多顧客。雖然天空下著雨,但依舊阻擋不了市民們逛街的腳步。接近就餐時間,客流量明顯增多,各類甜品、小吃店也坐著不少人。在一家名叫“魷雞兄弟”的燒烤店,食客們正在排隊等餐,正在烤串的店員陳浪說,現在週末生意已經恢復了正常水平。

顧客信息登記表、測溫儀、酒精消毒液、上崗員工體溫測量記錄成為每家店的標配,入店堂食的消費者必須先登記後測溫方可進入。商場物業方對消毒措施的把控也十分嚴格。“當前商場的客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客流量和銷售額都在穩步提升。”夢時代營運部經理徐妍告訴記者,夢時代購物廣場入駐商戶300餘家,90%以上的商戶已復工,人流量能達到疫情之前的一半左右,只有電影院、健身房和兒童遊樂設施等封閉性較強的場所仍然禁止營業。

隨後,記者來到恆茂夢時代廣場內的百盛優客商場,此時,等待進入商場的顧客排成長隊,商場工作人員提醒排隊的顧客保持1米以上間距,有序進入商場。儘管隊伍稍顯冗長,但秩序井然。疫情防控期間,為避免出現人員聚集,對進入商場的人流量有限制,總人流量不超過平時最大量的50%。

走進商場,人流量接近往常週末,一些折扣力度大的服裝店鋪擠滿了選購商品的顧客,以中青年人為主。全場商品2折、2.9折、3.9折……,在“特步”特賣店,消費者正在搶購服飾,今年50歲的粱雲琴僅花了50元就買了兩件品牌T恤衫,“本來是要出來理髮,順便到商城逛一下,沒想到真撿到便宜了,以往50元一件都買不到!”對此,該店店長周秋秀說,商場客流量雖減少了一半,但店裡營業額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平均每天銷售2萬餘元。“我們專櫃復工後就一直在搞特賣活動,不僅在網上做了宣傳,店員們都發朋友圈分享給親友,很多顧客都是特意來買的。”

“商場導購人員全部佩戴口罩,商場不定時進行消殺,各項安全措施都已做得很到位了。”正在選購運動衣的市民李娜對於商場的安全措施表示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