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在汇报发言中称,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前进在迷航中”。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面对大流量、低延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累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这些金句,数年之后,重新再读,仍然字字珠玑。


当时任老板汇报的对象是谁?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自己搜。


2020年的今天,不仅仅是华为,面对新冠病毒,全中国和全世界都开始有点“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的感觉了。


任老板当时还只是说自然科学的“无人区”,现在全世界更头痛的还得加上社会科学的“无人区”


新冠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任何单一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踢到另一块铁板。


医学上把这叫“综合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如非典流行时的“呼吸窘迫综合症”,就是多种疾病恶化时都可能发生的危重病情。每个“综合症”都有几项基本特征。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命名就表明,罹患AIDS(艾滋)的全体病人都符合两个基本条件:“获得性”(不是遗传性)和“免疫缺陷”,而个体病人可以表现为恶性肿瘤、肺炎、霉菌感染等多种多样的具体疾病。


不然,也不至于把美联储和特朗普都逼到绝路上,让世界每天都见证“史无前例”,默默统计“八熔八耻”的进度条。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外需出口是基本指望不上了。


有人说:“2020年没有比外贸更惨的行业了,2月份我们在拼命跟客人证明‘我们很好’,不影响做生意。到了3月份,不停跟客人确认‘你们还好吗’,单还要继续下吗?还能收货吗?”


剩下的内需消费与投资拉动,同样是困难重重。


内需消费的问题,猫叔以前写的“全民消费码,国家数字货币,40万亿新基建与ABCDE五种武器救经济”流传很广,已经很多地方政府开始试点,此处不再赘述。


投资拉动呢?二级市场最近一直在热炒“新基建”的概念。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不过,新基建炒得再热,其实对于解决就业,解决小微企业生存问题,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说得更严重点,单纯“新基建”是减少就业的,到时候海量失业大军的政治压力,会让领导们都睡不好觉。


所以,智囊团们逐步形成了共识,除了新基建,还要大力发展“都市圈”,搞“都市化”。


以过去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东京都市圈为例。


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3557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4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一半。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东京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绵都市带,日本第二个城市横滨距离东京市中心银座直线距离仅30多公里,已经基本实现无缝对接。


不管是大湾区、长三角还是京津冀,恐怕都得要按照一亿甚至两亿人口的规模来做规划。


我没有开玩笑,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就接近7000万。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容纳1.5亿人口也还没达到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密度。


单单只是都市化中的传统基建投资,会带来农民工就业、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和工程机械需求上升,关联一个很长很长的链条,然后相关行业的人员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如此最终刺激经济复苏。


这是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套路,上次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就证明虽然后遗症很大,但是对于拉动经济解决就业特别有效。


但是,冠后时代的都市圈大基建,除了过去的硬约束,住房、交通、教育、医疗之外,还增加了“公共卫生安全”这样一个新的甚至优先级更高的约束。


如果完全沿用东京都市圈的思路,以轨道作为主要交通方式,虽然运力高,但遇到新冠这样的呼吸道传染病,封闭车厢里面高度密集的环境会迅速放大传染度和杀伤力,极其可怕。


多年前,美国杜克大学的哈特和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尼格里写过一本畅销的思想著作,叫作《帝国》。他们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三个特点:一是资本在一个狭小的城市空间里的高度集中;二是打零工的劳动者的高度流动性;三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在全面私有化过程中被摧毁。


这三个特征,决定了发达资本主义治理体系的高度脆弱性,也决定了一旦发生疫情,病毒必然会在发达资本主义的核心区爆发,更决定了发达资本主义治理体系,难以控制、应对病毒的蔓延。


这一幕,今天正在纽约、东京、伦敦、香港上演。


所以说,即便我们开启都市化大基建,也要特别注意各种封闭环境中的传染病问题。


解决办法有很多,例如开始研发更好的口罩或者面罩(安全、舒适、可复用),大楼中央空调增加杀毒滤网等等。


不过,我更关注的是新一代“智能汽车+智能路网+智能新城”这个核心战略产业集群。


华为的战略规划水平可以说是全世界领先的。


2019年5月27日,由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BU与BG是并列的一级部门,随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成立,华为目前有三大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两大BU——Cloud BU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用华为的语言体系来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被看成是“主航道”。每一个主航道,都是千亿万亿美金级的市场规模,也才能够容纳下华为这样的大鲨鱼。


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新冠病毒来袭,很可能这个战略还得提速。


为啥要提速呢?因为都市圈大基建的重头戏是路网和新城的规划,这个要有提前量和预见性,要和智能汽车的技术路线相匹配,早了晚了都不太好。


大家一说“智能汽车”就想到特斯拉,但其实特斯拉当前的技术路线,并不能实现真正高安全低成本的自动驾驶,也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反而是华为这一派的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路协同,才真正有可能实现L5级也就是完全自动驾驶。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是车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包括车与车之间、汽车与行人、汽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以及车辆与云端之间的通信。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C-V2X是基于 3GPP 全球统一标准的通信技术,包含 LTE-V2X、5G-V2X 及后续演进(目前国内车联网处于LTE-V2X向5G-V2X演进的状态)。


C-V2X 产业链条主要包括:通信芯片厂商提供 C-V2X 芯片,由模组终端厂商集成通信模组,研发出相应的车端、路端与通信基站产品;然后整车端与智能道路端集成 C-V2X 终端产品,通过各自的数据感知、分析能力进行车路协同;最后从局部的技术测试验证,逐渐发展出成熟的 C-V2X 运营与服务。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意味着今后的路网规划和新城规划,都要提前把5G-V2X的部署考虑进去,现在的路网也要考虑进行升级。


举例来说,国家把汕尾接近500平方公里的地给了深圳,搞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这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北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深汕四街道(小漠、鹅埠、鲘门、赤石)组成,海岸线长50.9公里,户籍人口约7.73万人,常住人口15万,海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深圳合作区的居民已经改为深圳户口,同时这里的地产限购是放开的,大家去这里买房,价格比深圳市区便宜多了,而且未来也能够同样享受深圳市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和市政规划体系。


深汕新城的规划不是睡城,同样有很多的企业、学校、医院布局,绝大部分就业居住可以区域内循环,但与市区的交流仍然会非常频繁。


最大的问题还是交通,这里离深圳市中心高速里程120公里,而且现在东部高速很容易堵车,开车差不多得两个小时,所以基本上没有可能开车上下班。


但如果华为等企业和深圳市深度合作,新建一条深汕智能高速,路旁布满了5G-V2X基站和传感器,在早晚高峰只允许智能汽车进入这个通道,那么大家就可以上车睡觉看书刷手机,一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和市内公交上下班区别不大了。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脑洞再开大一点,新一代智能汽车要符合编组标准,例如汽车前后都有类似列车的车钩硬件接口,在进入高速后可以自动编组挂钩,接近目的地时自动解编。这个安全性和舒适性就更好了。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而且新一代智能汽车都标配病毒过滤装置,特斯拉管这个叫“HEPA生化模式”,就是指首先用HEPA滤清器,将风扇以大速度运转,使车厢内保持正压,即使车门这些有缝隙,也会由于气压问题,不会有外界气体“钻入”。而在气体更新上,HEPA滤清器能对0.3m的微粒实现99%以上的过滤,对于空气中的绝大部分微粒都可以进行过滤。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有这样的智能路网和智能汽车支撑,深汕新城和深圳市区的交通问题就解决了,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建设者在深汕新城买房也就没了顾虑。现在深汕新城的房价还不到一万,深圳市区已经快十万。即便将来深汕新城房价只能到市区的三分之一,那也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特别是年青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生活也就有了盼头。


现在深圳市区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公里,实际常住人口在2000万左右,咱们就按1平方公里1万人测算。深汕新城500平方公里,上限容纳500万常住人口是没问题的。


外需没了要扩内需才能保经济保就业,但说实话,中国老百姓甚至全世界老百姓真正愿意掏钱的最大内需就是买好地段的好房子,这个主要矛盾抓住了,其他问题都好办。


500万常住人口大概是120万套房(一家四口的二胎家庭),每套房一百来万,这里就有差不多两万亿的基本内需,我还没算装修等其他消费。


我还只简单测算了深汕新城一个案例500万人口增量,就不止两万亿内需,而新一代“智能汽车+智能路网+智能新城”这个发展战略,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都市圈,都是同样适用的。


“智能汽车+智能路网+智能新城”这个都市圈发展模式可以简称“三智战略”,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实施过,我们已经进入“无人区”,没有办法再摸着石头过河,肯定存在很多执行层面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这个战略有三大好处是无可代替的。


第一,可以解决从顶级科学家、优秀工程师、熟练程序员、高校毕业生到普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和置业问题。因为这个战略的实施需要庞大的训练有素的科技人员、工程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和服务人员队伍。而且由于这个目标充满挑战,对于全球顶尖人才例如马斯克都极具诱惑力,大家都可以来到一个气候环境比肩硅谷的地方施展才华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不受西方反华势力制裁和干涉(技术、石油、粮食、金融)的威胁。这是我们自己家内部的建设,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很小。首先这些“无人区”技术和经验西方自己也没有,拿什么来制裁?其次智能汽车都是新能源动力,大大降低了对外石油依存度。第三这个战略让农村人口大量都市化腾出了闲置土地有利于粮食增产。最后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进展远远走在西方的前面,基于此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圈绕开美元SWIFT体系也在稳步推进中,这次新冠美元滥发更会大大加速全世界启动新一代结算体系的速度。


第三,给全球化的重生和国际友人的团结指明了方向。本来这段时间,猫叔的心情是比较灰暗的,作为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多年来全球化的研究者、从业者、投资者和受益者,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和极右翼政客的歇斯底里让全球化1.0已经死亡,全球化的重生切入点在哪里呢?直到我从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中得到了灵感写出这篇文章,才回复了内心的安宁。只有中国才能重启全球化,只要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以特朗普、蓬佩奥为代表的反全球化势力,用尽包括制裁、战争、投毒、造谣、撒谎、欺骗、偷盗等所有手段,也无法阻止中国牵头重启的全球化2.0,持观望态度的绝大多数国际友好力量(包括日韩、中东、欧盟、拉美、非洲和东盟)才会真正全力投入。


任正非最先看见的“无人区”和新冠后的“全球化2.0”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这样的战略才像当年的“论持久战”一样,堂堂正正的阳谋,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有你大家一起赚,没你一样玩得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