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 :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尽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举币。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cuī);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袭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从大祝而告于祢。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

【注】世子生:世子是继承君位的嫡长子。这里指国君死未葬,停柩于殡宫之时,而世子始生。摄主:代替主持丧事的人。古时丧事一般由死者的嫡长子主持,如果死者无嫡长子,就请他人代替主持,叫做摄主。这里是以太宰为摄主。

裨冕:祭祀所用服、冠。束帛:祭祀所用供神礼物,五匹丝绸。:台阶。:指国君夫 人某氏。众主人:死者的亲属。房中:指房中的妇女。朝奠:早晨供奉死者。灵柩未葬时,每天早晚均需供奉。 少师:世子的老师,负责教养世子。:孝服。稽颡:丧事中所行的重礼。即叩头至地。:顿足,表示极度悲哀。

【译】曾子问道:“国君死后灵柩停在殡宫,而世子出生,怎样行礼呢?”孔子回答说:“世子出生的那天,卿、大夫、士都跟着摄主到殡宫,脸朝北方,站在西阶的南面。太祝身穿裨冕,双手端着束帛,登上西阶的最高一级,但不跨入堂内,命令不要哭泣,然后长喊三声, 再向灵柩报告说:‘夫人某氏已生世子,敢以禀告。’说完走上堂去, 把束帛放在灵柩东西的供几上,接着哭泣一阵,然后下堂。众主 人、卿、大夫、士以及房中的妇女都一齐哭泣,但不跺脚。众人尽情哭泣一次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泣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 毕,小宰走上堂,把供几上的束帛等供物拿起来埋在东西两阶之间。第三天,众主人和卿、大夫、士又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 位置,面向北。太宰、太宗和太祝都穿裨冕,少师抱着世子和世子的孝服。太祝走在最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从太祝,太宰和太宗跟 着世子。进门后,众人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柩前,面向北站立。太祝站在殡的东南角,先长喊三声,再向灵柩报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让执事陪同着来拜见。’少师便抱着世子向灵柩稽颡再拜,并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和卿、 大夫、士也跟着哭泣跺脚,三哭三跺脚,如此重复三次。少师抱着世子下堂,回到东面的原定位置上。众人都袒露左臂。少师抱着世子跺脚时,房中的妇女也跟着跺脚,都是三哭三跺脚,重复三次。 接着给孝子披上孝服,让他握着哭丧棒,举行朝奠。礼毕退出,太宰命令祝和史,把世子的名字遍告五祀及山川诸神。” 曾子问道:“如果国君的灵柩已入葬而世子出生,怎样行礼呢?”孔子答道:“太宰、太宗跟着太祝到殡宫向死者的神主禀告。再过三个月,又去拜见神主,并给世子取名,然后把世子的名字遍告社稷、宗庙及山川诸神。”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必告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所过山川。亦命国家五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听朝而入。」

【注】告:祭祀的名称,也用祭祀物品。五官:诸侯国内治理政务的五大 夫。诸侯有三卿、五大夫。:即祖道,祭祀道路之神,祓除不祥,求得旅途平安。

【译】孔子说:“诸侯去朝天子,一定要在祖庙和父庙设祭察告。然后穿上裨冕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社傻、宗庙、山川诸神。然后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出发之前,要举行祖道之祭,祈求旅途平安。祝官和史官必须在五日之内将告祭进行完毕,否则便是违礼。凡举行告祭,都以束帛为供品,返回时的告至也是如此。诸侯之间互访,也必须告祭于父庙。然后穿上朝服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五庙和途经山川之神。同样也要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动身之前,举行祖道之祭,以祈求旅途平安。返回时,诸侯一定要亲自告祭于祖庙、称庙。然后命令祝官史官向出发前曾祭告过的众神举行告归之祭,然后才回朝听理国事。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轻;礼也。自启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后辞于殡,逐修葬事。其虞也,先重而后轻,礼也。」孔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

【注】轻重:以关系亲疏来分别。亲者恩重,疏者恩轻。

:启殡。不哀次:指不在大门外 举行踊袭受吊的仪式,因为还有恩重者未葬。:宾客。 宗子:一族之主祭祀者。在族中行礼时,宗子、宗妇必须都参加,所以 不可有宗子而无宗妇。

【译】曾子问道:“如果有两个亲人同月而死,怎么办呢? 操办丧事 谁先谁后呢?”孔子说:“葬事,以恩轻者在先,恩重者在后;他们的 祭奠,应先祭恩重的,后祭恩轻的。这样才合正礼。先葬者恩轻, 从启殡到入葬之间不设奠,灵柩直接移至墓地,不在门外举行踊袭 受吊。葬毕回来后,设奠,决定恩重者的启殡日期,然后把日期告 知宾客,于是为恩重者举行葬礼。葬后的虞祭,必须先祭恩重者, 后祭恩轻者,这样才合正礼。” 孔子说:“宗子即使到七十岁,也不能没有主妇;如不是宗子, 即使没有主妇也可。”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lǐ),彻馔而扫,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父没而冠,则已冠扫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

【注】冠者:指参加冠礼的宾和赞宾等。内丧:同族的亲属之丧。醴:冠礼三 加之后用醴酒庆贺新加冠的人。:通“撤”。:陈设的物品器具。

【译】曾子问道:“将要为儿子举行加冠礼,参加冠礼的宾客都已经 来了,并且已把他们请到行礼的庙中,这时突然遇到有齐衰或大功丧服关系的亲属的丧事,怎么办呢?”孔子说:“如果死者是与自己同一宗庙的族亲,那就废止加冠礼;如果不是同一宗庙的族亲,那就继续行加冠礼,但要省去用醴酒祝贺新加冠人的仪节。礼毕把陈设的物品器具都收走,再把庙中打扫一下,然后站到相应的位置上为死者哭泣。假如参加冠礼的宾客还没有来,那就废止加冠礼。 假如将要为儿子举行加冠礼,但还没有到选定的日子,却先遇到齐 衰或大功或小功丧服关系的丧事,那么将要加冠的儿子照样按亲属关系穿戴丧服,到时给他加丧冠。” 曾子接着问道:“加丧冠的人在除丧之后是否要补行加冠礼 呢?”孔子说:“天子在太庙赐给未冠的诸侯、大夫冕服、弁服,诸侯、大夫回到家庙设奠祭告祖宗,然后就穿戴起受赐的冠服。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只用清酒宴饮宾客,而不用醴酒。据此推论,似乎不必补行冠礼。至于父亲死后而行加冠礼的,要在冠礼三加之后撤除行礼器物,打扫庙堂,改行祭告父庙之礼,祭后去拜见伯父、叔父, 然后再设宴酬谢参加冠礼的宾客。”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注】旅酬:古代宴飨在正献之后,依爵位尊卑和年龄的次序递相劝酒。奠酬:主人回敬宾的 酒,宾接过杯子便放下来,不把酒喝掉,过一会儿用这杯酒向地位较低的宾劝酒,叫奠酬。

:这里指练祭,即小祥。因祭时可服练冠练服,故称

【译】曾子问道:“祭祀在什么情况下才不举行‘旅酬’呢?”孔子说: “我听说过的。小祥的时候,主人服练冠练服祭祀死者,不应行旅酬,主人回敬宾的酒,宾接过就放下来,不举起来劝别人,这是合乎正礼的。从前,鲁昭公练祭的时候行旅酬,这是失礼的。鲁昭公在大祥时不举杯旅酬,这也不合礼。”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

【注】馈奠:棺柩在殡宫时的祭奠。不足:指大祭奠时人数不足。:指棺柩埋葬之后的祭奠,即虞祭、卒哭之祭和小祥、大祥之祭。

【译】曾子问道:“自己有大功丧服,可以穿着丧服去参加别人的祭 奠吗?”孔子说:“岂止大功可以! 从斩衰以下都可以参加祭奠,这样做是合乎正礼的。”曾子又问:“这不是看轻自己的丧服而注重别人的祭奠吗?”孔子说:“不能这样说。比如天子、诸侯死了,服斩衰 的臣下要去祭奠;大夫死了,服齐衰的家臣要去祭奠;士死了,服大功的朋友要去祭奠。如果人数不够,才由服大功以下丧服的人补足;如果还不够,就让每个人多做几件事。” 曾子问道:“有小功丧服的人可以参加出殡以后的祭祀吗?”孔 子回答说:“何止小功能参加?从斩衰以下参加祭祀是正礼。”曾子又问:“这不是看轻丧服而注重祭祀吗?”孔子说:“天子、诸侯的丧 祭,不是斩衰丧服的人还没资格参加呢;大夫的祭祀,只有服齐丧 的人才能参加;士的祭祀,只有人数不足时,才让兄弟大功以下的人参加。” 曾子问道:“相识的人之间,一方有丧服在身,可以参加另一方的丧祭吗?”孔子回答说:“只要有丧服,哪怕是最轻的缌麻丧服,都 不能去祭祀自己的宗庙,又怎么能去帮助别人举行丧祭呢?”曾子又问道:“除去丧服后,可以参加别人的丧奠吗?”孔子说:“刚除丧 服就去参加别人的丧奠,这是不合礼的,但去协助别人是可以的。”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注】纳币:古代的婚礼六礼之一,亦称纳徵,就是送聘礼。称父:用父亲的名义去吊丧。:通娶。

【译】曾子问道:“婚礼已经进行到送过聘礼,又有了迎娶的日期,女 方的父或母死了,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男方要派人去吊丧。假如男方的父或母死了,女方也要派人吊丧,如果是男方的父亲死,女方就以父亲的名义吊丧;如果是母亲死亡,女方就以母亲的 名义吊丧。如果女方的父母已亡,就用伯父伯母的名义吊丧。男方在死者埋葬之后,由男方的伯父出面向女方致意,说:‘某人的儿 子因为有父(或母)的丧服在身,不能和府上结亲,特地派我来说 明。’女家同意,但不把女儿另嫁他人,这是正礼。到了男方除丧以 后,女方的父母请人重提婚事。如果男方不准备娶过去了,女家便把女儿另嫁他人,这也是合礼的。如果女方的父或母死亡,男方也要这样。” 曾子问道:“结婚的那天,新娘已经上路,突然接到新郎的父亲 或母亲的讣告,怎么办呢?”孔子说:“新娘就换掉新装改穿深衣去 吊丧。如果新娘在半路上听到自己父母的讣告,就返回娘家。”曾 子又问:“假如新郎亲自去接新娘,新娘未到男家,而新郎有齐衰或 大功的亲属之丧,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新郎不入大门,在外次换 上丧服;新娘则进入大门内在内次换上丧服;然后站到哭位上哀 哭。”曾子问道:“这样的情况到除丧后是否要重新举行婚礼呢?”孔 子说:“祭祀,过了日期就不补祭,这是合乎礼的;婚礼为什么要补办呢?” 孔子说:“嫁女的人家,一连三夜不熄灯就寝,表示想到女儿就 要离别了。娶媳妇的人家三天不击鼓奏乐,表示是为了接续后代 才娶媳妇的。男方在父母死后成亲的,结婚三个月后,新娘要备礼 到庙中拜见公婆的亡灵,祭告时新娘称‘来妇’。选取吉日祭告父 庙后,才正式成为这家的媳妇。这就是庙见礼的意义。”曾子问道: “如果新娘未行庙见礼就死去,怎么办呢?”孔子说:“她的灵柩不要 移到男方祖庙中去朝祖宗,她的神主也不放在皇姑的后面,她的丈 夫也不为她执丧杖、穿丧鞋、居丧庐。把她葬在她娘家的墓地,表 示她没有成为男家的媳妇。”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及反,藏诸祖庙。庙有二主,自桓公始也。丧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注】孤:丧主。二主:庙中为一个人立两个神主。尝禘:都是祭祖宗,以太祖为最尊。:祭众天神,以上帝为最尊。:祭众地神,以后土为最尊。季桓子: 鲁国的大夫,名斯,季康子的父亲。

【译】曾子问道:“已经选好迎娶的日期,而女的死了,怎么办呢?”孔子说:“男的要服齐衰丧服去吊丧,等到她下葬之后就可除去丧服。 如果有吉日之后男的死了,女的也应如此。” 曾子问道:“丧事有二丧主,庙中同一人有两个神主,符合礼 吗?”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天子,尝禘郊社所 祭祀的鬼神,也只有一个是最尊贵的。我没听说过这是合礼的。 从前齐桓公经常出兵征伐,做了个假神主带着同行。到了征伐回 来以后,又把假神主也供在祖庙中。一庙之中有两个神主,是从齐 桓公开始的。至于丧事有二主的由来,那是先前卫灵公到鲁国来, 正好遇上鲁国大夫季桓子的丧事,卫灵公要吊丧,鲁哀公推辞不 了。于是哀公做丧主,灵公做客人吊丧。季桓子的儿子康子站在 大门西面,面向北;哀公揖请客人升堂,自己从东阶上升堂,面向西 站立;客人从西阶升堂吊丧。哀公拜客人后,站起来哭泣,而季康子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向客人行稽颡礼,当时司仪也没加纠正。 现在丧事有两个丧主,是从季康子那次违礼开始的。”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二十五讲曾子问第一节: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