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于杜甫的“表白”为什么不做出回应?

首先,咱们先看一下杜甫给李白写过的“情诗”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李白我想你了)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李白我又想你了)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我和李白拜访了小范)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送东西也能想起李白)

《饮中八仙歌》 (我和李白喝醉了)

《冬日有怀李白》 (冬天我想李白了)

《春日忆李白》 (春天我想李白了)

《梦李白二首》 (我做梦都想李白)

《天末怀李白》 (在一天的尽头我想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给李白些一首诗)

《不见》 (李白好久不见)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小苏请我吃东西想起李白了)

《遣怀》(想起和李白一起的日子)

《昔游》(想起和李白游玩的日子)

杜甫像个小女生一样天天没事就发发牢骚,“我又想李白了”。

然后,并没有什么卵用,李白貌似对杜甫的一片“痴情”并不上心。

李白的送人诗不是写给汪伦《赠汪伦》,就是写给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让单相思的杜甫情何以堪?


公元744年,当32岁考进士不第而游历四方的杜甫在洛阳遇到了43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如闻一多先生描述的那样,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也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是“太阳与月亮的相碰”。

从此,杜甫就开始对李白念念不忘,自己无聊的时候会想起李白,看见别人喝酒会想起李白。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目光所及都是你

李白对于杜甫的“表白”为什么不做出回应?

而李白呢,这个人有点傲娇,诗仙嘛,受外物的牵绊要比杜甫少一些。他用诗干谒时,免不得要赞扬别人,各种夸奖。这点杜甫也是如此。其他时候,除了对前辈诗人谢朓反复写诗赞扬之外,其他很多人他不大看得上。后来有句对联:一生低首谢宣城,就是说他只对谢朓低头。而且那时候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了,而杜甫并不算很有名气,在盛唐诗坛,杜甫和他地位不能比。另一方面,他和一个人感情好,写诗也不会像杜甫这样,会写很多,反复写。

李白对于杜甫的“表白”为什么不做出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