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對於杜甫的“表白”為什麼不做出迴應?

首先,咱們先看一下杜甫給李白寫過的“情詩”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李白我想你了)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李白我又想你了)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我和李白拜訪了小范)

《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 (送東西也能想起李白)

《飲中八仙歌》 (我和李白喝醉了)

《冬日有懷李白》 (冬天我想李白了)

《春日憶李白》 (春天我想李白了)

《夢李白二首》 (我做夢都想李白)

《天末懷李白》 (在一天的盡頭我想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給李白些一首詩)

《不見》 (李白好久不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小蘇請我吃東西想起李白了)

《遣懷》(想起和李白一起的日子)

《昔遊》(想起和李白遊玩的日子)

杜甫像個小女生一樣天天沒事就發發牢騷,“我又想李白了”。

然後,並沒有什麼卵用,李白貌似對杜甫的一片“痴情”並不上心。

李白的送人詩不是寫給汪倫《贈汪倫》,就是寫給孟浩然《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讓單相思的杜甫情何以堪?


公元744年,當32歲考進士不第而遊歷四方的杜甫在洛陽遇到了43歲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時,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如聞一多先生描述的那樣,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也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是“太陽與月亮的相碰”。

從此,杜甫就開始對李白念念不忘,自己無聊的時候會想起李白,看見別人喝酒會想起李白。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目光所及都是你

李白對於杜甫的“表白”為什麼不做出回應?

而李白呢,這個人有點傲嬌,詩仙嘛,受外物的牽絆要比杜甫少一些。他用詩干謁時,免不得要讚揚別人,各種誇獎。這點杜甫也是如此。其他時候,除了對前輩詩人謝朓反覆寫詩讚揚之外,其他很多人他不大看得上。後來有句對聯:一生低首謝宣城,就是說他只對謝朓低頭。而且那時候李白已經名滿天下了,而杜甫並不算很有名氣,在盛唐詩壇,杜甫和他地位不能比。另一方面,他和一個人感情好,寫詩也不會像杜甫這樣,會寫很多,反覆寫。

李白對於杜甫的“表白”為什麼不做出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