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直說孩子,卻總得到相反的結果

孩子小時候經常會挑食又或者是不好好吃飯,如果此時父母在一旁對其訓斥,告誡他不要挑食,要好好吃飯。當下一次孩子繼續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會怎麼做呢?依舊是重複第一次的做法。但是顯然對於孩子而言,是沒有效果的。同樣的事情,如果是選擇用相同的方法,那麼所能夠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因此,想要有新的收穫,那麼自然是選擇新的方法。一味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直說孩子,卻總得到相反的結果

孩子的行為沒有發生改變,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溝通與教育是無效的。此時,作為家長應該改變我們的溝通方式。但不少家長因此而感到迷茫,在過去父母也是這麼教育我們的,為何那個時候能夠行得通,到了如今卻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有時候還會起到反作用呢?這是因為之前是畏懼教育,而現在則是提倡愛教育。在以往,孩子不聽話,多半都是打一頓,通過責罵與威脅等各種方式來讓孩子妥協。而如今,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還會站出來跟你講道理,告訴你這些作為是不對的。因此,重複以往的老辦法,是不會有任何的效果,只會是得到令人失望的結果。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直說孩子,卻總得到相反的結果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要想改變孩子遠比改變自己困難,因而作為父母的主動去選擇改變。如果說,我們改變了,但是孩子並沒有發生改變,那應該怎麼辦?這隻能說明所用到的方法還沒有起到效果,又或者是這個方法也是錯誤的。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結果卻已經發生了多了一種可能性。每一個問題再也不是有唯一結果,而是有多種結果的可能性。因此,對於家長而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地改變與完善自己的觀念以及方式方法。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為清楚,因而尋找一種最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進行與孩子交流溝通。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直說孩子,卻總得到相反的結果

我們父母總是用舊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這是因為我們過於關注問題本身,而沒有考慮每個孩子的差異性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當孩子吃飯挑食,雖然這是問題的根本所在,那麼這可以說明什麼呢?說明孩子對於吃飯的文雅,如此才能夠感受每個食物的感覺,才會有自己個人的喜惡。從這方面入手,瞭解孩子挑食的真正原因,就能做到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直說孩子,卻總得到相反的結果

因此,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它的道理所在。不要一味地關注問題,而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當舊的方法沒有用的時候,因時制宜,把握好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時候我們要從固有的想法中跳出來,不執迷於問題本身,關注於效果,不斷嘗試新的方法,讓效果有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夠有新的突破點,才能夠解決問題,才能夠得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