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 《打通》課程感悟

機制是什麼,怎麼才能形成正確的機制,成事為什麼一定要講機制,怎樣才能提煉出或找到最理想的機制。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學習林格教授

《打通》課程有關機制內容的學習。

還是借用文中林格先生的原話,只稍作整理,並加以內化。

機制:一、它是客觀存在的。

二、它反映了人們對運動規律內在結構認識把握

我的理解:

機制,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支配著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內在邏輯,這可是成事者不可未逆,必須遵循的東西,反其道而行之,必將讓事物發展推向反面。

簡單講,就是事物運動發展內在的客觀規律

既然如此,我們做事,做成事,也只能是循例而行,以理推動事物向正確的方向走就是了。認識事物發展的結構、功能、系統,協調各要素之間原本就有的內在運行機制,或找到正確的內在機制,就是行事的步驟或工作的思路。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事物發展的反饋機制上做些協調,讓整體系統運行在更好的反饋和監督之下,最後讓整體系統以更快、更好的走向事物推進的終點。

用耗散理論創始人普利高津話來說就是:“即使在最簡單的細胞中,新陳代謝也包含幾千個耦合的化學反應,並需要一個精緻的機制加以控制”。

尋找事物合理正確的機制,似乎就是一個尋找從哲學高度來看上正確的事物發展規律。比如:“教育規律”,“實事求是”,“體系的力量”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 “生態循環發展”“和諧協調發展”等等,這些宏觀的原則之下,做事就得遵從內在體系運行的規律,應用好這些哲學的認知,成事之路就不會走偏。

林格教授課程中原話:“在教育甚至企業管理

上,生成一種機制,往往是把期待、機會、評價三個環節加以調製,生成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閉環的動力模型,這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立身、做人、成事”,前兩者是成事的前提,成事是前兩者的落腳點。所以,三者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彼此相互作用,可以在成事中立身,做人;也可以在立身、做人中成事。追求內在機制,理性引用,才是收穫真正高級、美的東西。


機制· 《打通》課程感悟

簡約而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