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流行病如何暴击娱乐业?

娱乐业对大萧条免疫,这一传统信条早在 1929 年华尔街危机中已信誉破产。

没有什么业务是百毒不侵的。唯一赚钱的是可以免费收听的广播。但也不是所有电台都盈利,只有最大的两家广播公司 NBC 和 CBS 吃饱了饭。

大萧条期间,美国娱乐业其实过得很惨。

就拿电影来说,随着有声片流行,制作成本上涨,各家制片厂解雇了 20% 以上的员工,电影院入场人次下降 12%,电影票降价 10 美分;全球经济不景气,好莱坞的海外票房收入也开始疲软。另外,三分之二的百老汇剧场关门。马戏团和杂耍剧场垂死挣扎。

眼下,这一切都正在发生。大规模流行病侵蚀着全球娱乐业。

影视

1 月 23 日中午,不到 2 个小时内,2020 年春节档 7 部电影全部宣布撤档。去年,春节档票房为 58 亿元人民币左右。这是中国电影最赚钱的档期,往往为低线城市影院贡献一半以上的全年收入。

影院陷入经营困境,影片质量撑不起市场。2018 年末倒闭潮时,影院已经营生艰难,如今更惨,两三个月没票房收入,还要支付房租、和设备维护成本。小型院线再次集体关门。例如,万都影业集团旗下子公司“深圳万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已申请简易注销,其拥有 4 家影城。

互联网公司迅速抓住了这一机会。1 月 25 日 0 点起,喜剧片《囧妈》在手机和智能电视上首映。制片方欢喜传媒和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签下 6.3亿版权合同,相当于 16 亿全国票房的分账收入。

片方赚了钱,发行方出其不意地切入长视频领域,苦的只有院线,而且未来更苦。虽然电影局尽量想要将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分开来管理,但逐利的自由市场中,片方自然会倾向于更赚钱的渠道。

未来,更多人会喜欢去电影院观影,还是宅在家里看剧呢?

更迫近的问题是,疫情持续发展,剧组无法尽快复工,片方根本无法制作出来足够多的电影产品。电视剧行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横店影视城 31 个剧组暂停拍摄,停工意味着制作成本上浮,直到 2 月 13 起,横店才阶段性复工。剧组停摆,剧集减产或者延迟,下游的宣传营销公司也无工可开。

主题乐园

1 月 24 日,上海迪士尼官网宣布,为配合目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保障广大游客和演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自 2020 年 1 月 25 日起暂时关闭上海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包括华特迪士尼大剧院)和星愿公园。

截至 3 月 13 日,迪士尼全球六家主题乐园全部关闭。最直接的损失是门票收入。之后是其他园内消费收入,比如度假区酒店、音乐剧演出等等。

迪士尼 CFO 克里斯汀•麦卡锡曾在一季度财务会议上表示,“闭园是在第一季度,往年这时候适逢春节假期,人流量和入住率都很高。至于对财务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闭持续时间,以及多久之后能恢复正常运营。”

麦卡锡预计上海迪士尼两个月亏损 1.35 亿美元。不过,乐园门票不是迪士尼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有园内消费,以及其他业务抵御风险,例如电视广告。

对中国其他主题乐园公司来说,乐园陷入亏损,虽会增加运营成本,但他们也主要靠卖房子挣钱。低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大规模开发建成主题公园、炒热片区、最后通过房地产变现,是国内开发商一贯赚钱的方法。

但任何时候房产都不是避险资产。房地产行业高负债,资金饥渴,中国房地产企业负债率往往在 80% 以上。恒大线上打折卖房,也是为了回笼资金,为拿地积极储备资金。而受疫情防控、农民工返城难等影响,建设工期也还会延迟。

音乐演出

2 月 12 日,刘德华官网“华仔天地”宣布,“My Love Andy Lau World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广州及北京站共 9 场全部延期。五天后,先前取消的红馆 12 场开始处理退票。

取消演唱会后,他们要处理预售门票退款,重新协商场地合同。以及,考虑到几个月的闲置时间,赞助商肯定会削减预算。

这是个恶性循环,前期演出投入套牢,部分观众要求退票,赞助商撤走广告预算,还要给员工发工资,演出代理商几乎没有周转的余地,资金链断裂。大规模流行病影响下,缺乏现金流支撑的小公司几乎无法度过难关。

同月,东阳秋水堂影视有限公司注销。其近年来一直在处理刘德华在内地的演唱会、代言等,也是刘德华在内地的唯一经纪代理公司。

演出市场恢复后,留下的会多是些财务实力雄厚的玩家,在美国是 Live Nation和 AEG 这样的大公司。该市场也不全然是僵局。空中音乐会再次流行,不是通过电波,而是云计算。但这么做的好处有限。

唱片公司摩登天空把演出搬到了线上,云音乐节“宅草莓”已经办到第二季。不过,目前来看,线上音乐会只能聚拢人气,几乎无法以此获取收入,更无法弥补巨额损失。原定全年 50 场、上半年 26 场的草莓和其他音乐节,摩登天空只能将它们延期,挪到下半年。

体育赛事

3 月 24 日,国际奥委会与东京奥组委联合发表声明,东京奥运会正式推迟至 2021 年举行,举行时间不晚于 2021 年夏天,具体时间未定。运动员、电视、赞助商和体育机构一起陷入了长期的不确定性中。

据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师永滨利广估算,延期举办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 3 万亿日元(约人民币 1912 亿元)。办次奥运会亏得比日本动漫产业一年挣得还多,后者去年全年最高产值 2 万亿日元。

延期后,一些先前利好的赞助品牌和媒体协议势必和东京奥组委会重新谈判,甚至陷入法务纠纷。奥运会却主要靠赞助和赛事转播赚钱。中国奥运代表团也要重新签赞助合同,特别是那些短期赞助品牌。

奥运会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招商会。主办方通常希望借办奥运会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提振本土经济。这个备受质疑的长远收益,如今变得更加难以预料。

不只是奥运会。病毒在全球扩散 50 天以来,欧洲五大联赛、北美四大职业球类联赛全部停赛。除了影响门票收入之外,明星球员作为俱乐部重要资产,他们如果感染病毒,影响竞技能力,转会费随之降低,也意味着重大风险。


进入 3 月后,病毒在全球爆发,电影院关门,剧组停工,演唱会取消,主题乐园闭门,体育赛事停办,全球娱乐业也正在承受同样的损失。

回头看,中国入世、全球化和人口红利鼎盛,2003 年至 2007 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五年”,消解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2003年中国经济甚至还实现了阔别 7 年的两位数高增长,让很多经济学家感到意外。

但如今,中国正在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型成一个消费大国。服务业因此受疫情冲击最直接。2019 年 12 月新冠肺炎病毒扩散以来,所有人整个春节都待在家里,各项消费锐减。除了餐饮和零售,娱乐业受影响最为严重。

如果消费需求难以尽快恢复,节后返工一再延期,将严重影响实体企业复工和营收增长,部分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可能活不下去。一旦大面积地出现企业倒闭,投资的产出不利,引发债务违约潮,再传导至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会将陡增。

17 年后,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娱乐业,之后公布的财务数据都不会太好看。


参考:

BBC中文,武汉肺炎:如果经济的“灰犀牛”遇见疫情的“黑天鹅”

Georg Szala,Hollywood's Growing Debt and Earnings Risk Amid the Pandemic: "It's All About Liquidity"

题图来自:《体育画报》4月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