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乾盛世都不算盛世,那中国古代还存在盛世么?

沈静轩


汉初的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练兵练马,打击匈奴做好了充足准备。

汉武帝掏空了大汉的积蓄,户口减半,面临崩溃边缘,后世的昭宣中兴再造辉煌,绵延其国祚一百多年,号称中兴之首!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奠定盛唐这一称号,以至后人仍缅怀当时的万国来朝。

仁宗盛治,宋仁宗在位时,人口,税收堪比汉唐,尤其税收比贞观,开元年间加起来都多!更有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洵,苏澈,晏殊,包拯,沈括,米芾等名臣,文人绚烂夺目,令人艳羡。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是有明一朝的盛况,尤其永乐盛世期间,文治武功煊赫一时,文修永乐大典,武有征平漠北,外交有郑和远洋,不管其动机是什么,都有大国气象!


远方的南公子看童年


康乾盛世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盛。康雍时期还是不错的,而到了乾隆时期,爷爷和老爹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被他大手大脚的花了。当时花钱的地方多,还有大贪官的出现。

最先提出盛世的是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乾隆也宣布: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国家势当全盛,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各级官员也争先使用盛世这个词语,譬如户部右侍郎曾歌颂乾隆:

觐光扬烈,继祖宗未经之宏规;轹古凌今,觐史册罕逢之盛世。这个盛世的诞生来源于皇帝和官员的嘴。

康乾盛世这三朝只能说国库比起以前要丰裕许多,但是百姓手里却没有多少钱,再加上还有和珅这样的贪官,手底下当官的日子也没有多好过,乾隆身居高位,看到的只是表层的富华,里层的衰败却是不闻不问,所以乾隆执意下江南,东游,各种娱乐活动,而且美名曰微服私访,但这可苦了当地百姓,乾隆每到一地的钱是需要摊派的,这钱都来自百姓之手。

辛苦忙碌一年,交往各种赋税,家里剩的粮食本就只够一年节衣缩食的食用,现在却还要另拿出钱财来供给乾隆享用,百姓能不怨声载道,一些文人志士也开始写文抨击乾隆,面对这种声音,乾隆实施了文字狱,无数文人因不经意的一句话被杀被捉,整个社会处于高压之下。

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是对皇帝的赞美,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中,更是不会出现一点埋怨之余,这种盛世,也仅仅存在于文章之中,文人迫于朝廷的压力,不敢去说真话,只想一味地阿谀奉承。

历史上真正是盛世也是有的,唐朝的“贞观之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聆听忠告,乐于规劝,这是“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唐太宗求谏时态度诚恳,方法多样。对的,则加以褒奖;错的,也不以委罪。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纷纭复杂的各种意见,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人以心,信人以贤,用人以才,待人以礼,广罗天下各种人才,”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又一个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唐太宗被后人界定为贤明君主的重要标志。唐太宗坚决反对以人际关系和血缘亲情为标尺来选拔人才。他注意从新人、疏人,甚至敌对营垒中选用许多杰出的文官武将。

著名的政治家,忠于职守的当朝重臣魏征,就是他从敌对的政治集团中选拔出来以后加以重用的。 “贞观之治”的第三个特征是唐太宗和他统治集团里的重要成员,一般都能节制开销,收敛私欲,精简机构,减少赋役,反对奢侈,杜绝贿赂,尽一切可能减轻人民负担。

是不是盛世不应该是统治者说了算,而应该是那个时代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安定。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这样的盛世才称得上真正的盛世。


鼎鼎九公主


康乾盛世其实更多的是满清吹捧出来,康乾盛世除了康熙和乾隆执政时间长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太多优点,执政时间长只是代表着这个帝国的政治比较平稳,并不代表国民水平有多么高,达到了空前盛世。

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制的回光返照

其实康乾盛世更多的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在当时世界文明已经发展迅速,工商业越来越重要,而康乾盛世还是一味地重农抑商。

虽然实行海禁的闭关锁国政策不能完全归责于康熙,这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开始实行的,只是清朝沿用了明朝的政策而已。

但是康熙一味的重农抑商,严重的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得中国更加落后。而他的儿子雍正以及孙子乾隆则是完全秉承了重农抑商的想法。

外国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其实所谓的康乾盛世更多的是清朝贵族自己吹捧出来,最好证明是盛世的存在就是在外国人眼中的康乾盛世是个什么景象。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乾隆八十岁的时候英国派出了使者马嘎尔尼来朝见乾隆,目的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同时互通有无,同时英国还将为清朝提供先进的枪炮装备,但是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乾隆帝直接拒绝了英国使者。

而这位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在回国时详细描述了在当时中国所见,根据马嘎尔尼描述,他到中国以后所见连北京和天津这些大城市的清朝百姓都是衣不蔽体,破败不堪,当时百姓多以番薯为食,用马嘎尔尼原话说叫“遍地贫困”,所以后人也称为番薯盛世。

而乾隆的高傲态度更是让马嘎尔尼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先进和繁荣已经结束了,所以从那时起英国就开始打起了侵略中国的主意。

除了康乾盛世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盛世

现代普遍都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其实大家都忽略了北宋,由于北宋疆域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小的,而且重文轻武,武功并不鼎盛,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北宋。

其实北宋才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实力最强的王朝,北宋的繁荣兴盛主要得益于宋仁宗皇帝,在宋仁宗的统治下,对外与契丹和平共处,征伐西夏、吐蕃,对内重用能臣如包拯、范仲淹、王安石等人,改革弊病,政策清明,这些都使得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力量达到顶峰。

宋仁宗时期中国的人均产值绝对是历史最高,也是全世界最高,仁宗为北宋富强打下了坚实基础。就连自诩十全武功的乾隆都对宋仁宗称赞不已,乾隆多次公开表示自己不如宋仁宗,在历史上他最佩服的两位皇帝一位是自己爷爷康熙皇帝,一位就是宋仁宗。

宋仁宗为人宽厚仁义,同时还比较开明,可以接受改革弊病,更为重要的是宋仁宗该软的地方宽厚,该硬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所以宋仁宗统治时期也被后世人称为“仁宗盛治”。

因此你说的古代还存不存在盛世,别的盛世不敢说,但是“仁宗盛治”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强时期。

写在最后

虽然康乾盛世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康乾时期虽然压制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前进步伐,但是康乾时期中国政局相对稳定平和,老百姓虽然谈不上人人小康富庶之境界,但是相对稳定的政局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这才是康乾盛世主要的功绩,至少康雍乾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整体是处于和平稳定时期,而不是战乱频繁的时代,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康雍乾三帝还是对中国社会有一定贡献。

但是把康雍乾统治时期成为历史级的盛世,恐怕还真谈不上,真正的盛世应该是像我们现代这样,国家富强,老百姓也相对小康富庶,同时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还在不断前进,至少民生得是不成问题。

所以个人一直认为康乾盛世有些言过于实,它反不如北宋的“仁宗盛治”那么真正让老百姓即富庶又稳定。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小岛知风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一直比较大,我记得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教科书中还是有康乾盛世的介绍,当时书上对这段盛世还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很多人开始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甚至有不少历史学者提出应该剔除康乾盛世这个说法。

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何谓盛世?我们经常会混淆一个概念,那就是盛世与治世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只能算作是治世,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

所谓的盛世:必须是十全的文治武功,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达到一个超前赢后的鼎盛状态。同时,具备跨国,跨时间,跨区域的深入影响力。

贞观年间,天下初定,经过战争的破坏,整个社会的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程度,受到了严重摧折,甚至还没有恢复到隋朝时期的水平,只不过在这段时间,贞观一朝,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治理,社会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但是要论盛世,还差的远。

到了开元年间,唐朝整个社会高度富裕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当时粮食作物多的吃不完的的状态。同时,这段时间,文人名家辈出,争龙斗凤,文化界十分活跃。各国分分遣使来朝,大唐风采,赫然领先世界潮流。这个是真的盛世。

我认为,康乾时期,只能算治世,不能算盛世。因为这个康乾时期的这个盛世是有缺陷的。

康乾时期,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确实在经济方面达到了一个巨大发展,很多人质疑这一点,说是“番薯盛世”,其实这点反倒不用质疑,很多数据和记载都可以证明到了乾隆初期,我国的农耕经济发展到了顶峰,而番薯等作物的引进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当时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已经非常完善了。

这段时间,也是我国人口大爆炸的时期,宋朝也是历史上比较富裕的朝代,但人口也只增长到一亿,但到了清朝前期,人口直接飙到了四亿。在古代,人口,户数的增长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达程度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说的白一点,如果康乾时期真的像某些人说的那么糟糕不堪,他何以能养活如此多的人口?要知道,很多所谓的现代国家,在现在这种科技水平下,都养不活几千万的人口。

所以,关于经济这一点的考核,清朝是可以过关的。

而在疆域方面,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清朝的领域也拓展到了极致,解决了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问题。关于这一点,大家也比较没有争议。

在武功这方面,清朝也是可以过关的。

其他方面,比如政治制度,皇帝的勤勉等等,清朝做的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康乾盛世唯一的缺陷,也是最重要的缺陷,就是文化影响力方面,完全达不到盛世的盛世的标准。

我们对比一下,开元盛世的影响力和康乾盛世的影响力,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后者在文化影响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世界各地有唐人街,外国很多称我们为唐人,而大唐的文化,包括文学,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时至今日,依然令人无限欣羡,无限向往,这种文化的魅力,是长期的,是久远的,是扎根在心里面的。

但是,康乾盛世在这点上,表现确实比较差劲。唐朝已经过去千年,而清朝则近在咫尺,但是,有没有外国人称我们为“

清人”?国外也没有“清人街”。

康乾时期,尽管以武力征服了十几个附属国,但是他们都只是向清朝称臣纳贡而已,并没有引发像唐朝那种万国来朝,外国纷纷以徒弟心态来学习,来膜拜,来瞻仰的景象。清朝的十几个附属国属于表面上的恭顺服从,但是心里面可一点都不仰慕大清。

清朝在文化影响力,文化魅力上的缺失,也注定了他不能称作是一个盛世。

因为一个没我强大文化影响力的盛世是没有灵魂的。

康乾时期,不用怀疑,他确实是一个治世,但是也不用争议,他绝对不能够算是盛世。

个人认为,教科书不应当删除康乾盛世,因为在政治,经济,疆域,等其他方面清朝的成就确实不错,但由于文化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如果改为“康乾之治”,是否会比较恰当?


只读帖不评论


先搞清楚什么样的状态算盛世。

如果只是老百姓能有口饭吃,遇到灾荒年能少饿死几个人就算盛世,那么康乾时期不仅是盛世,还可称是超级盛世。乾隆登位时,全国人口只一亿多,到任期结束已增长到三亿。



然而很多人不认同,说这是“红薯盛世”。这也不无道理,红薯易于栽种而且产量极大,同样大的土地种红薯能增收不少,那时候老百姓也好对付,能有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然而以此标准来甄别盛衰,无疑是太低了。仅仅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就能称“盛”,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任谁天天吃红薯都不会有幸福感,生活品质明显不达标。



那么把审查标准提高一下,康乾还能不能称盛世?真的有点悬。满清是古代各朝代中,搞思想压制最厉害的,文字狱闹得最凶残。这没法子,谁叫他们人少,最怕的就是下面有人谋逆造反。读书人往往是几句抱怨,或是写了不该写的字,就能给折腾的家破人亡,运气再糟点的近亲远亲一网打尽。



这就造成了识字之人的生活风险远高于目不识丁的文盲,这合理吗?仅仅能填饱肚皮,脑子里空空荡荡,越无知越安全,说直接些这种管理方式是典型的“愚民统治”。“物质上依赖红薯,精神上崇尚文盲”,这样的社会状态盛于何处?



那古代还有盛世吗?如按照以上标准,有是有就是不太多。

比如唐太宗起到唐玄宗时安史之乱止,这段时期勉强算的上盛世。

周边的异族势力,除了吐蕃偶有不服会闹一闹,其余的都很老实,谁乱灭谁。唐朝老百姓活的那叫一个意气风发,自豪感爆棚:我朝就是天下第一,我以身为唐人为骄傲!



精神标准达到了,物质生活怎么样?以长安为例,如今的世界中心欧洲,当时有五万人的城市就乖乖不得了,牛的一批。而当时长安城人口过百万,经济繁荣人民安乐,各国胡商云集,堪称世界中心盛况空前。

有唐诗为证:“长安城中百万家”。文人多有浮夸不实,那以韩愈的《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增加可信度:“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精神充实自豪,经济富足繁荣,初唐时期堪称盛世。


史海寻踪


“康乾盛世”被称为“饥饿的盛世”。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盛世有四个:文景之治(汉)、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仁宣之治(明)、“康乾盛世”(清)

但这里边,除了所谓的“康乾盛世”是徒有虚名外,其他三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盛世。

所谓盛世,就是“国强民富、国泰民安”,衡量一个盛世的含金量,可以从经济、军事、文化、政治四个维度分析,这里我们可以给四个盛世打个分。

文景之治

文帝和景帝奉行黄老无为而治思想,提倡休养生息,经过60多年积累,老百姓丰衣足食,国力空前增强。当时粮仓里的粮食,因为每年都吃不完,堆放到发霉腐烂;国库里的钱因为多年积累,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可见当时国力的富裕,因此文景之治被誉为古代经济水平最高的盛世,为之后汉武帝征战匈奴打下非常坚实的物质基础。缺点是军事稍弱,总被北方的匈奴骚扰,文化力影响也一般。

打分情况:经济100分,军事60分,文化80分,政治90分,总分330

贞观之治及开元盛世

唐太宗虚怀若谷、知人善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提倡轻徭薄赋,老百姓丰衣足食,到了开元年间,出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局面,社会空前安定,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当时可以“夜不闭户”,不用担心小偷什么的,其中有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竟然只有29人。太宗、玄宗大力复兴文化,社会风气雍容大度,唐朝也因此涌现出一大批震古烁今的杰出诗人,塑造了唐诗魅宝,大唐思想文化传播四方、名扬天下,四方臣服、万国来朝,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此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打分情况:经济90分,军事100分,文化100分,政治100分,总分390

仁宣之治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间,采取宽松治国、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停止了宝船下西洋,平反冤滥,社会生产进一步恢复,形成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这一阶段也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打分情况:经济90分,军事90分,文化90分,政治90分,总分360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真面目是什么?当时有民谚云:“康熙康熙,吃糠(康)喝稀(熙)”,肚子都吃不饱,何谈盛世?到了乾隆年间,根据英国使者马嘎尔尼记载:“很多中国人虽然年轻,但繁重的劳动使得看上去非常苍老,老百姓吃不饱肚子,而且饮食不卫生,许多穷人得了流行病和坏血病"。难怪有学者说”康乾盛世“其实是一个”饥饿的盛世“。而且康乾时期大兴文字狱,重用酷刑,使得华夏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度停滞,皇权集中程度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唯一可圈可点处是军事方面比较强大。

打分情况:经济50分,军事100分,文化30分,政治30分,总分210

综上所述,除了不及格“康乾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宣之治都是中国历史上货真价值的盛世,值得后世歌颂和称赞。


春秋笔谈


首先,我们来看看康乾盛世算不算盛世?

康乾盛世也是盛世。

康乾盛世指的是从康熙中期一直到雍正、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清朝国力达到鼎盛,军事力量雄厚,国内局势安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上升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高峰,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作“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在这一时期,全球正处在小冰河时期,气温下降,植物生长期变短,粮食产量变少,全球各个频繁出现饥荒和瘟疫,全球死亡率上升导致全球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

但康熙平定三藩后,统治者采取停止圈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引进国外农作物等措施,使得全国人口在康熙六十一年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甚至突破了三亿。在这种严峻的生存环境中,康雍乾三位皇帝统治期间,人口出生率不降反升,国家财政增长,经济稳定繁荣,所以“康乾盛世”是当之无愧的盛世。

除了康乾盛世,中国古代还有以下盛世:

1、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2、汉武盛世。汉武帝以其文韬武略,使他在位期间人才辈出,中央集权高度统一,其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昭宣之治。汉昭帝和汉宣帝注重休养生息,并将汉朝国力推向太平盛世。

4、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回复,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5、明章之治。汉明帝和汉章帝崇尚儒术,息兵养民,使民生富足,社会稳定,成为汉朝历史上黄金时期。

6、贞观之治。唐太宗任人唯才,广开言路,以农为本,大力平定外患,最终取得天下大治。

7、永徽之治。唐高宗继续执行太宗的政策,发展经济,提倡文教。

8、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

9、会昌中兴。唐武宗改革唐朝后期弊端,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使朝政为之一新。

10、咸平之治。宋真宗时期政治清明,税收富足,国家管理日益完善。

11、仁宗盛治。宋仁宗年间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12、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时期发展农业、工商业,经济增长,人口增加。

13、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改革吏治,组建内阁,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

14、仁宣之治。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期间,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补充,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哟!


漫谈文史八卦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盛世,如西周有成康之治,西汉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东汉有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隋朝有开皇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有永宣盛世,清朝则有康乾盛世。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有人认为清朝时期,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因此不能叫做盛世。不过,这些盛世都是纵向比较,并无横向比较。本人通过一系列的史料来证明,康乾盛世还是中国古代史上发展的巅峰。

一经济上:中国稳定时间最长的时期在中国古代,要评价一个时代是否是盛世,我们要从三个三方面去考虑。一是经济是否繁荣。一个王朝及时在强大,如果经济凋敝、百姓痛苦不堪,那也不能说是盛世。

二是看政治:是否清明,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战争才会减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三是看国力是否强盛。国家强盛,国力强盛,可以扩大疆域面积,提高民族威望,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至于文化呢,这里不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历史上往往会出现乱世百家争鸣,盛世万马齐喑的现象。首先来看经济吧。在古代,看一个朝代的经济是没有GDP的,而现在人估计的数据也是不可信的。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耕地的数量、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才判断一个朝代的经济是否发达。这个道理很简单,往往一个时代太平了,人口数量就会增加,耕地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再结合当时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我们就能够判断当时的经济发展如何了。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总是随着政治的稳定程度和经济的繁荣程度而波动。如,西汉初期,由于战争,使得人口减少到1000万左右。在文景之治时期,由于国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天下太平,人口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到武帝上台之初达到了3000多万人口。后来又因为武帝穷兵黩武,导致人口不断下降。西汉后期,又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人口迅速恢复,到达了5900万。西汉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鲜明的例子。在古代史上,西汉人口立下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直到明朝才超过。而西汉就拥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两大盛世。盛世时间的长短往往会影响人口的增长程度。汉初休养生息共70年,唐朝统一到安史之乱共100多年,明朝建立到土木堡之变经历了81年。而清朝的1664年统一汉地到1840年,总共经历了180年的稳定发展。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间就有130多年,无可争议成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

从清朝入关以来,多尔衮、康熙、雍正就采取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并且实行了“摊丁入亩”,废除了新增人口的人头税,这些政策加速了经济的恢复。加上西南山区和岭南地区的土地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使得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高峰,人口随之暴增。到了乾隆时期,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了2亿,到1840年突破了4亿人口。

这表明了清朝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顶峰。当然,人口的暴增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为历代最低,但是由于加上美洲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得大量的荒地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土地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工商业方面,虽然政府继续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但是并未阻碍工商业的发展。清朝时期的商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国的商帮十分活跃,尤其是徽商和晋商,掌握着天下大部分的财富。当时中国虽然实行了闭关锁国,但是对外贸易并未中断。当时中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畅销于欧洲,连进入工业时代的英国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状态。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古代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康乾盛世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清朝政府统一蒙古、东北、新疆、西藏、台湾,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通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等一列改革和发明推广御稻、双季稻等高产作物,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并连破三亿。为中国人口大国打下基础,废除贱籍制度,解放了社会最底层阶级的百姓,子孙代代不得翻身的命运。


正史观看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纵观中国古代史,能称为盛世的时间少之又少,数得出的无非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么几次。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次盛世,跨度很长,若从康熙1661年继位开始算起,到乾隆1796年让位为止,前后历130年。康乾盛世一度为史学界所公认,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下面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康乾盛世到底成色几何?是否名不符实?

康雍乾时期,中国社会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发展达到极致。从农业上来看,不论是当时的人口数量,还是耕地面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

。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急剧增长。城市也有了很大发展,到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时,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比现在更加辉煌。据美国经济学家估算,170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2.3%,而整个欧洲占24.9%。中国大致与整个欧洲相当。

既然国家如此辉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当时清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不错呢?历史的真相也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扬州是当时非常富裕的地方,扬州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史料记载,当时扬州的大盐商喜欢建私人园林,盐商家里则要招募各类雇工来为其服务,而雇工的工钱也就是一个月二钱银子,我们权且认为是包吃之后的工钱。

二钱银子在当时可以买一斗米,约合现在的15斤米左右,每月按30天算,一天约为半斤米。而根据清朝当时的普遍说法,一个人每天吃饭需要米1升米,一个月需要3斗米,根据前面的换算,实际上一个人每天需要1.5斤米才能吃饱。这样看来,一个雇工的工资,连自己的口粮都不够,挨饿岂不成为常态。

历史学家测算,清代雇工的工钱3/4,甚至4/5以上都用于饮食。我们知道后来有一个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在百分之40一49%为小康,百分之30一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当时雇工的恩格尔系数竟高达到百分之75一80%,应该说是非常贫困的。

雇工如此,自耕农又怎样呢?康雍乾时期,清朝政府沿用明代摊丁入亩的税赋制度,废除人头税,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这使得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但却促进了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使人地矛盾空前突出。据史料记载,至乾隆年间,中国人口已达三亿,而当时世界人口约为九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3.3%,这比今天的占比还要高很多。

所以,这很好理解,当时,康乾盛世时GDP总量很高,但人均并不高。即使人均GDP比较高,也不代表老百姓生活水平就高。康乾盛世时的清朝,是一个分配严重失衡的社会,权力支配着社会财富的分配。没有权利的大多数清朝老百姓的财富,被少数有权利的皇亲国戚通过各种方式掠夺走了。最终,少数人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让大多数老百姓却难以生存。这就是康乾盛世时,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

那么有人肯定要说,康乾盛世中国在军事上空前的强大,对外用兵都以胜利告终。但有一个事实你不得不承认,当100多年的盛世结束之后,中国社会骤然下跌,整个民族进入了苦难的深渊。

我们不妨来看看康乾盛世时,西方国家都做了一些什么?

17世纪以后,科学革命席卷了欧洲。特别是在17、18世纪之交,也就是中国的康乾盛世时期,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继牛顿之后,大批科学成果诞生,大批科学研究机构成立,研究自然科学在欧洲蔚然成风。

在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纺织工序的逐步机械化、焦炭炼钢、蒸汽机的应用、工厂制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农村购买力的增加,以及市场的兴旺、商人的活跃、航海的进展、殖民地的开拓、交通运输的改革等等,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跨进了“近代社会"。一个生产力如地下泉水喷涌迸射的人类新时代全面展开。

然而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清廷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拒绝开放,拒绝变革。其结果是烈火烹油,夕阳西下,100多年的盛世之后中国社会骤然下跌。极端的闭关,把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距离大大的拉开了,到1840年,千年前的耕作方式基本没有变化,而在英国,每个农场都有一部蒸汽机。这时全世界的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这时还不知道铁路为何物。军事上,为了使八旗骑兵弓马的“技术特长“不致失传,清政府废用大炮等热兵器,恢复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水兵仍然是帆船。

明朝及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经过清朝200多年,尤其是关健的康雍乾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中国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些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才缓慢地介绍到中国。

十七、十八世纪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把西方社会迅速地推进了一个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形之下,中国的在康乾盛世的迟暮中步履蹒跚,落日虽然輝煌,接踵而来的却是漫漫长夜。

幸好,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走到了现代化的今天,但我们没有理由不反省康乾盛世这段历史,以获得一份自信与警醒。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曾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与此同时,当时出使清朝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把清朝说成是“饥饿的国度",认为所谓的盛世并不值得吹嘘。说到这里,我想读者朋友的心里都有了一个评判的标准,你认为康乾盛世的含金量有多高呢?

文中资料参考《大科技.百科新说》。

图片源自网络,仅表谢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