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商鞅用严格律法治国,梁武帝宽厚仁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古代因为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所以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政治家施政策略就有很大的弹性,或宽或严,没有一定之规。

当然,如果能够宽严相济,不偏不倚,肯定是最美好的一种局面。

但实际上,因为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统治者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点很难做到。

另外,有许多人对于政策宽松的统治十分推崇,认为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宽松的统治不仅不利于国家稳定,还统治者自身及国家带来危害

当国家刚刚建立或者时局不稳,需要稳固统治的时候,就需要用较为严格的施政方针

诸葛亮在蜀国建立之初,不仅制定了较为严厉的法律政策,对于违背法律的人也进行严厉地惩处。

所以就有人批评诸葛亮很少宽赦他人的罪行。

但诸葛亮回复他们说:治理天下要要用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他还用刘备说过的话来作为证据:

刘备曾经跟汉末名士陈元方和郑玄交往,他们在言谈中也没有把宽赦当做一种有效的治国方法。

诸葛亮商鞅用严格律法治国,梁武帝宽厚仁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诸葛亮剧照


刘备去世后,跟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在诸葛亮北伐之际,因为当时一直下大雨,没有及时筹措军粮,他派人劝诸葛亮退兵。等诸葛亮退兵后,他又假装吃惊:我们粮食充足,为什么回来呢?

李严企图以此来推卸责任。

诸葛亮拿出李严前面写过的书信,李严理屈词穷,只好认错。诸葛亮就上书弹劾李严,把李严贬为平民。

九年春,亮军祁山,严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严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严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严违错章灼。严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严曰:“……”乃废严为民。《三国志·李严传》

李严虽然很后悔,但他还寄希望于诸葛亮能够重新启用他,只是诸葛亮直到病死五丈原,也没有再任用他。

所以,诸葛亮管理的蜀国虽然是三国里面最弱小的一个,却能够在面对其它两个国家的时候并不落下风。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地处西部,虽然土地辽阔,也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在战国时期,秦国面临很大危机,一直被强大的魏国压着打。

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诸葛亮商鞅用严格律法治国,梁武帝宽厚仁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立木为信


商鞅先是立木为信,取得秦国百姓的信任,随后又发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奖励耕战。

对于在耕作和战斗中有突出表现的人给予重赏和升职,那些没有军功的旧贵族就不能继承爵位。

对于敢于违反法律的人,商鞅毫不手软,把太子的两个师傅,一个在脸上刻了字,一个割掉鼻子。

所以,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最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反的是,一味的宽厚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生活。

刘表父子统治荆州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发布大赦的布告,结果对治理一点用处也没有。

刘表死后,曹操进攻荆州,结果荆州军民上下无心抵抗,直接就投降了,把大片的领土直接就交给敌人了。

诸葛亮商鞅用严格律法治国,梁武帝宽厚仁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刘邦剧照


诸葛亮死后,费祎掌管蜀国大权,结果他事事宽大,对待投降的别国将领不加甄别,十分信任,不听从蜀国将领张薿的劝告,结果被魏国降将郭循在酒席宴会上刺死。

怃戎将军张嶷,初见费祎恣性泛爱,过于宠信新附,张嶷曾致书戒之道:“……如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应宜鉴知前事,稍为警惕。”然而费祎终为郭循所害。《三国志·张薿传》

就像郑国著名士大夫子产所说的那样: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宽厚来使百姓服从。如果德行不够的话,还不如严格执政。

严格执政就像烈火,百姓看到了就会害怕,所以很少有触犯的,但如果你执政时就像水一样软弱,老百姓就会轻视瞧不起你,你的政策就不容易推行,所以宽容的政策很难推行。

所以,子产施政期间,虽然郑国这个中等大的国家处在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但他仍然能用宽严相济的政策使郑国能够不至于被吞并。

等到子产去世后,大夫子太叔代替他。太叔娴于辞令,是个好的外交家,但他不忍心用严厉的政策,结果导致盗贼聚集,不得已他只能下狠心平乱,出现了更为血腥的结果,盗贼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

所以,孔子才说,政策太宽松了,百姓就会怠慢,百姓怠慢了,就用严格的政策去纠正。

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十分仁慈,看见执行死刑的,就会留着眼泪宽恕他们,因此,梁国上下都不拿国家法律当回事,也不拿梁武帝当回事。

梁武帝没有儿子的时候,曾经收养了弟弟临川王的儿子萧正德为子。谁知道,后来梁武帝有了自己的儿子。

诸葛亮商鞅用严格律法治国,梁武帝宽厚仁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大梁皇帝剧照


萧正德一看没希望当太子了,竟然一气之下投降了北魏。结果,北魏不拿他当回事,萧正德竟然厚着脸皮又回来了,大概他也知道梁武帝这个大伯不会杀他。

果然,梁武帝一看他回来了,是有心疼又生气,哭哭啼啼地骂了萧正德一顿,就涛声依旧了,萧正德继续在梁国当王爷。

梁武帝年老之后,侯景叛乱,萧正德就跟侯景勾结把梁武帝包围在文德殿,把这个一直宽厚对待他的大伯饿死了。梁武帝为自己的仁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经过侯景之乱,不仅百姓在动荡中深受其害,梁国也走上了穷途末路。

综上,古代理智的政治家在动荡时期更倾向于用严格的法律政策来维护统治,而不是一味的宽厚。一味宽厚的结果很可能是身死政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