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1月24日,湖北省政府决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全省采取最严格措施。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武汉江夏区环境监测站立即组织了一支疫情防控小组。这支疫情防控小组里有身体抱恙,却冲在一线的监测站站长和副站长,朱全福和王祥,有头发花白却仍在一线的党支部书记葛茂中,有夫妻俩双双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监测室主任舒必涛,有家有脑梗病人的监测站党支部副书记周祖明,有临近退休的综合室主任艾卫红,有把老公和孩子扔在老家自己留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实验室化验人员刘慧,还有很多年轻的环境监测人员……

他们走出机关,来到医院、街道、社区,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参与联防联控并实施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在雷神山医院对医疗废水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比对监测

为筑牢战“疫” 防线,坚决遏制疫情造成的环境次生问题,江夏区环境监测站的环保卫士们严格按照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的工作安排,开展一系列针对疫情防控的应急监测工作。如每日向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江夏区中医院、江夏污水处理厂和江夏区大花山户外活动中心(方舱医院)污水处理情况,检查江夏区大花山户外体育活动中心(方舱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开展雷神山医院医疗废水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工作,为防止疫情防控期间饮用水源污染,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等等。通过疫情防控期间一系列的环境监测“组合拳”,为江夏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筑牢了疫情防范的环保防线!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采样工作


排查社区网格点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中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党组发出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通知后,该站立即抽调5名监测人员赶赴纸坊街新北路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大风雨雪的恶劣天气下,迎着风雪,不畏严寒,一户一户上门排查,逐户做好记录,严格测量进出社区人员体温,广泛张贴防疫宣传知识和通告。配合对社区进行全面消毒杀菌,慰问生活困难群众,劝说多名轻症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由居家隔离转至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全力营造社区居民良好生活环境。“基层防疫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守好小区的门,才能守好武汉这座城!”江夏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朱全福如是说。


值守封闭小区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阻断病毒的传播,减少外部感染源的输入,在分局党组成员的带领下,该站组织6名监测人员参与住宅小区的封闭管理工作,负责值守江夏区环境监测站小区和微波站小区。这两个小区属于江夏区龙头街上的老旧小区,卫生条件较差,人员复杂,疫情风险较大,值守人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不仅仅是小区出入口的值班值守、测温登记,更要注意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居民生活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生活需求等。微波站小区没有门房,参与值守的环保卫士们只能在这寒冷的天气在小区门口值守,冷了就来回巡逻走动走动,饿了吃碗泡面充饥。24小时的值班值守,换来的是社区居民的安心和放心,他们觉得相当值。

抗疫日志 |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江夏环境监测人员

其实,一直以来江夏区环境监测站人手就不够,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就已经经常加班加点,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更是格外忙碌,连轴转是常态。通常是完成环境样本的采样任务回到单位后,紧接着交接班开展夜间值守,又或者是完成监测分析任务后又匆匆赶往新北路社区……在医院里、在小区里、在实验室里,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在所有需要他们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步履匆匆又坚毅执着的身影。

累吗?肯定累!辛苦吗?怎么可能不辛苦!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害怕被传染,可是他们还是冲在最前面,任劳任怨、毫不懈怠!江夏区环境监测站的环保卫士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彰显了监测人员的本色!


江夏区环境监测站 李兰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