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驱动“开挂的人生”


01

国内疫情已逐渐消退,国外疫情反而气势汹汹。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一个群体呼之欲出。

这个群体就是中国的小留学生。在英国,中国的小留学生数量高达1.5万之多。由于疫情影响,他们很难找到寄宿家庭,也很难买到回国的机票。他们的父母忧心忡忡,痛苦流涕,希望祖国包机接他们回来。

然而很多网友表示:“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第一。”其实,大家并不是仇富,而是大家担心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他们会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么?他们知道我们的历史么?他们将来会报效我们的祖国么?

毕竟,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有留学生回来嫌弃没有矿泉水,不喝开水的。他们毫无感激之心,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的嘴脸让人气愤!多少人奋斗在一线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那些中产阶级的父母到底怎样想的?怎么忍心将12、13岁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这些有钱的父母,便有了捷径为孩子安排好了以后的出路。一个留学机构也道出了小留学生的发展道路:初中在国内读;30-50万进入国内的国际高中;直升国外的大学;入职外企,年薪30-40万……父母为他们包办好了一切。

还有的父母想让孩子获得外国籍,成为国际公民。即使他们混得不好,也可以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分享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优质资源。由此可见,似乎国内的教育已支撑不起富人的“开挂人生。”

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驱动“开挂的人生”


02

3月25日,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现在很多中小学生老师,一年都不读3、5本书。他们一辈子都在教书本上的知识,不断地重复一样的内容,直到自己被掏空。他说:“所以我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俞敏洪深耕教育行业多年,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很中肯,又有针对性。现在知识更迭如此之快,不读书恐怕真得不足以让我们与时俱进。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不读书恐怕真得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人生。

史美尔斯说:“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籍是我们人生最好的伙伴,当我们伤心、困惑时,它总能抚平我们受伤的心灵。

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书籍能够塑造我们的灵魂,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最终知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美尔斯还认为:“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能够让我们与智者对话,把我们带入更好的路途。

诚然,中国的教育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幸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相信未来不久这样的问题会得到改善。

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驱动“开挂的人生”


03

不论国内、国外谁的教育孰优孰劣,但人的成长不应有捷径。只有自己经历的、积累的、奋斗的,才是自己踏实的,完整的人生。

北京大学的王心仪曾将发表过这样的文章:“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我享受着上天的恩惠与祝福,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与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王心仪,这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在2018年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人生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搏一搏呢?

家庭富裕的家长会给孩子提供很多机会与条件。这些都是寒门家庭无法企及的。然而,总有不服输的人,突破重重困难,迎来怒放的生命。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驱动“开挂的人生”。

有强大的内驱力,才能驱动“开挂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