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生活民俗

飲食民俗

塔吉克族飲食的內容和製作方法反映了他們的經濟狀況、生活需要和民族特點。牧區的飲食以奶製品、麵食和肉食為主,農業區則以麵食為主,奶製品和肉食為輔。每日早、中、晚三餐。飲食的質量視各家的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為早餐吃饢、喝奶茶、午餐吃麵條或烏麻什(用麵粉、玉米麵或青稞面做的糊糊),晚飯吃得較好,多以肉食品為主。過去副食品少,很少吃蔬菜。

(一)飲食種類和製作方法

潑羅:塔吉克語,意思是“抓飯”。是塔吉克人最喜愛的食品之一。抓飯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蘿蔔、洋蔥和清油,做出來的抓飯油亮生輝,香氣四溢,味道可口,營養豐富,那香噴噴的氣味,足以使你垂涎欲滴。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特別是在婚喪嫁娶的日子裡,塔吉克人一定要做抓飯來招待客人。先將油燒熱,將羊肉塊放入油中使之半熟,再加入水將水燒開,然後放入大米、胡蘿蔔、洋蔥等燜熟。吃時放在大盤了內用手抓著吃。

冬巴吉格爾:塔吉克語,意思是“羊的尾巴和肝子”。這種美食的做法較簡單。羊宰殺後,將新鮮的羊肝和羊尾油同羊肉一起煮,煮熟後,用羊肝切成薄片,羊尾油也切成薄片,然後按羊尾油片的大小,用兩片羊肝夾一片羊尾巴油並撒些孜然、精鹽和胡椒粉等調味品。羊肝煮後味淡,羊尾油卻膩而人畏,奇導的是兩者合起來吃時,卻產生香而不膩的效果。所以,這種美食往往使人“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饢:饢是塔吉克族的主食。塔吉克人的早、中、晚三餐都離不開饢。饢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面放少許鹽。饢大都呈圓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塔吉克族饢的種類和花樣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豐富。除了麵粉以外,芝麻、洋蔥、雞蛋、清油、酥油、牛奶、糖、鹽都是不可缺的原料。塔吉克族的饢可分為婚禮饢、葬禮饢、節日饢、旅行饢等。塔吉克族的饢大部分在饢坑裡烤成。饢坑也別具一格,由於地區不同,饢的樣式也太不一樣。做饢的技術在塔吉克人中幾乎是普及的,無論男女都會做饢,特別是招待客人時,他會拿出各種各樣的饢來招待你。

開提根恰依(奶茶):將紅茶或磚茶加水煮開,加少許熟奶入鍋煮成奶茶。這是塔吉克人最普通的飲料,同主食一樣不可缺少。奶茶的原料是茶、牛奶(犛牛奶或羊奶)和鹽水。塔吉克族喜歡喝紅茶,有的時候喝茯磚茶,奶茶的一般做法是 :先將磚茶搗碎,放入銅壺或水鍋中煮,茶燒開後,加入鮮奶,沸時不斷用勺揚殺,直到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葉,加鹽即成。

(二)飲食禮儀與禁忌

塔吉克族進餐時注重傳統的禮儀和習慣。座次有上下之分,長輩和客人坐上席,其他人圍坐一圈,中間鋪飯單(類似桌布,鋪在氈子或地毯上)。端茶送飯按座次先後遞送。進餐時很少說笑。進餐的客人中如若有男有女,一般男女分席,但進餐方式和食物相同。平常家庭內男女的飲食也是同樣的。由於塔吉克族好客多禮,凡親友臨門,不論男女老幼,都請上席,竭誠款待。

在肉食方面塔吉克族吃綿羊、山羊、牛、駱駝、魚,主要忌食豬、馬、驢、狗、狼、熊、狐狸、旱獺、兔和貓等動物,並忌吃所有動物的血。

服飾民俗

塔吉克族的服裝以棉衣和夾衣為主,沒有明顯的四季更替服裝,這與帕米爾地區高寒的氣候條件有關。婦女的服裝較為講究,尤其是年輕婦女。塔吉克族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戴吐馬克帽,此帽為黑絨圓高統帽,帽上繡有數道花邊,帽裡用優質黑羔皮縫製,帽的下沿捲起,露出一圈皮毛。吐馬克帽的黑絨面上帶有紅色、蘭色的絲絨或綢子邊(青年人與老年人有所區別),帽子的面與邊的連接處有用各色絲線刺的刺繡。青少年的吐馬克帽面子為白綢製作。吐馬克帽式樣美觀大方,非常適宜高原山區使用,天氣暖和時可以折起帽圈來戴,天氣寒冷時可以放下帽圈,護住脖頸。夏季塔吉克男子戴用白布縫製刺繡的謝伊達小圓帽。男子一般穿套頭的襯衣,外罩黑色袷袢(對襟長外套),系繡花腰帶,冬季加穿大衣和皮大衣。皮大衣多為家庭手工產品,不帶布面。

婦女一般戴刺繡精美的庫勒塔帽,此帽為繡花圓頂帶耳圍的花帽,實際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厚實的女帽,很適宜高寒地區使用。庫勒塔帽用白布作底,其上是婦女們各自喜愛的精美刺繡圖案,年輕婦女的帽子周圍也是在白布底上級為精美刺繡,上部(即頂部)也有刺繡。庫勒塔帽後部稍長,這樣可護住頸部。縫製庫勒塔帽是塔吉克婦女傳統的手工藝,姑娘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縫製庫勒塔帽。

婦女平時穿連衣裙,並穿長褲,夏季在裙外加一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老年婦女一般穿蘭、綠花色的連衣裙,年輕婦女和姑娘則穿紅、黃花色的連衣裙。

以前男女都穿家中自織的長統毛線襪,冬季則穿長氈襪,外穿自制長統尖頭軟底皮靴。皮靴一般染為紅色,靴統用野羊皮縫製,靴底用牛皮、犛牛皮或駱駝皮製成。這種靴子很輕,防寒防水,不論騎馬或步行爬山涉水,都十分適宜,輕便耐用。

在裝飾方面,男子除帽子上有刺繡外,也有在襯衣領子和腰帶上繡花的。婦女大都喜愛裝扮,青年婦女講究服飾的美觀和色彩的豔麗,主要特點為:庫勒塔帽繡花圖案繁多,五彩繽紛;衣裙色彩鮮豔,一般為大紅、深綠和鵝黃等色。婦女盛裝時要在庫勒塔帽沿上加綴一排叫做“斯力斯拉”的小銀鏈,戴大耳環,頸繞數道珠寶項鍊,胸前佩戴叫做“阿勒卡”的圓形大銀飾。已婚少婦在髮辮上綴很大的白鈕釦。新娘則在辮梢飾絲穗,手上戴貴重金屬製成的手鐲和戒指,耳垂上戴耳環。

婦女服飾有年齡和已婚未婚之分;未婚婦女青年外出時常系三角形繡花腰帶,臀後帶後圍裙。已婚婦女常佩戴胸飾、項鍊、耳環和髮飾。老年婦女留一條長辮,不佩戴胸飾物。中年婦女留鬢髮,長與耳下垂相齊,也梳一條髮辮。新婚婦女梳4條長辮,辮子上各佩戴一排大的白色鈕釦或銀元等作裝飾,這是已婚的標誌。未婚姑娘不留鬢髮,4條髮辮上不佩戴鈕釦等飾物,常用小銅鏈將辮梢連結在一起。

除此之外,塔吉克人的手工藝品也是引人注目的。他們的生活起居也充滿了藝術的氛圍。在他們的房屋,天窗、柱子以及炕帷、牆帷、被褥、枕頭、盛裝食品和衣物的布袋上都繪、雕、刺、繡有各種各樣的花卉塔吉克民族圖案。雖然他們所處的環境艱苦,自然條件惡劣,外部世界色彩單調,但他們絢麗的服飾和豐富的工藝品,已起到了和自然平衡的作用。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對藝術的嚮往和執著,使他們的生活顯得豐富多彩。總之,絢麗多彩的塔吉克族服飾是多彩而亮麗、嫣紅而迷人的。

起居民俗

塔吉克人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正方形平頂屋,塔吉克人稱這種房屋為“藍蓋力”。這種房屋比較寬大,沒窗戶,但屋頂中央開有天窗。屋子裡分為3個部分:中間為腳地,房門向陽,靠左牆角。進門後,一面攔有高度為1.5米左右的牆。過了這道牆,便是腳地,腳地中間是個大爐灶,天窗正好開在爐灶上方。天窗的作用是一是採光,二是排煙。冬天天窗是封閉著的。室內四周為土臺,這土臺略似漢族的臥炕。過去塔吉克牧民大多過大家庭生活,由於條件的限制,全家老小飲食起居都在這藍蓋力屋裡,屋內不分間,近門的側邊為長輩睡覺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另一側為晚輩臥處。對爐灶的一面稍狹,一般堆置物品,也可睡人。兩面睡覺的地方常鋪毛氈,白天被褥疊地牆邊。過去一般沒有桌椅和床等傢俱,人都在類似的土臺上坐臥、飲食、休息。

“藍蓋力”屋頂用作曬臺,中間稍高,四邊稍低,以便雨水下流。塔吉克人的一切紅白喜事都在藍蓋力屋裡舉辦。經濟情況寬裕、人口多的人家,還另有客房和臥室。還圍繞藍蓋力屋修建走廊、寬大的屋簷(形同涼棚)等附屬建築。藍蓋力屋周圍是牲畜棚圈和草房,另有院牆,房院周圍種有樹木。

交通民俗

我國塔吉克人自古生活在有“世界屋脊”之稱帕米爾高原之上,現在所有鄉村都通路,以前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馬、犛牛、駱駝、驢等馱畜為最重要交通工具。其犛牛有“高原之舟”的美稱。牧場上畜群搬遷轉場時是離不開犛牛的,犛牛是登高能手,能馱重物,走得又穩,再之犛牛最為適應高原上的氣候,在高海拔地帶,它在交通運輸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馬是很好的馱畜,牧民放牧或旅客長途跋涉,一般都騎馬,就是渡河,馬也是比較可靠的。馬具基本上也都是自制的。馬在塔吉克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馬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沒有馬塔吉克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說缺少一種樂趣,因為很多競技活動都與馬有關,如叼羊、賽馬、騎馬射擊和狩獵等。

駱駝是平原地帶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馱畜,由於它馴服、有力、耐渴,塔吉克人在長途運輸中,常常使用它,馱具也是自制的。現在,隨著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到處都有了公路,通了汽車,駱駝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

毛驢作為日常的交通工具與生產工具,使用得最多,一般馱柴、磨面、運肥都使用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