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近视的人戴眼镜最佳视力是1.5,就给他配1.5的眼镜吗?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常用视力表有两种一种是E字表,还有一种是数字表。

配镜如果是用E字表验光,单眼1.0,双眼1.2。

用数字表验光配镜单眼0.8,单眼1.0就可以了

验光配镜视力不需要配到1.5。

原因如下:

1.如果配眼镜视力达到1.5,

眼睛需要更多的调节和集合。眼睛容易疲劳。

2.如果配眼镜视力达到1.5

双眼会感觉到刺眼的亮光,同样也会使双眼疲劳。

3.如果配眼镜视力达到1.5

成年人

根本上就适应不了眼镜,伴随而来的是头晕,看东西变形,走路困难,更有甚者会感觉到恶心。

4.小朋友

虽然小朋友配眼镜视力达到1.5,可能会头晕,但是很快就可以适应,小朋友适应能力极强。

但是还是不适合配到1.5

原因是小朋友随着年龄的的增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变大,视力配到1.2就是给眼球的发育预留一些调节空间。

所以小朋友也是不适合配镜视力达到1.5

5.最后一个

中老年人

简单说一下,人超过40岁以后,因为晶状体的调节力下降,出现老花,戴近视眼镜视近视近时模糊不清。如果配镜视力达到1.5,会使这种现象提前。所以中老年人也是不适合配镜视力达到1.5。


猪少讲视光


在学生近视高发的今天,配镜已经不可避免,很多都配到1.0,也有部分配到1.2或1.5,究竟多少合适?

单纯从配镜的角度看,总有种感觉矫正视力越高越好。但真正了解配镜的机理和眼睛自身调节的过程,才会明白配镜矫正视力应该有一定的规范,不仅要从矫正视力的层面来看,还要从眼睛自身的调节的生理基础来衡量。

近视裸眼视力下降诱因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眼睛看远看近是一个自如调节的过程,往往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和近距离用眼负荷的增加会出现眼睛的近视状态,客观上表现为不能有效的看远,也就是自身视力的下降,病理上表现为睫状肌放松调节的障碍。

这时候,通常的应对方法,也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配镜,严格区分应该是满足的矫正视力的提高,也就是人们对视觉要求的满足。至于眼肌放松调节障碍却被忽视了,而这也正是因近视而导致自身裸眼视力下降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因为病理改变所引起的自身视力下降被忽略了。

配镜应适当欠矫

所以,有不少的眼科医生主张配镜以欠矫为宜,也就是主张配镜达到0.8更符合综合的应对近视现状。保持一定的欠矫(配镜矫正视力0.8),好就好在保持了一定的自身调节,而不是全部依赖镜片的屈光能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欠矫,对于抑制近视的发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关注了对睫状肌自身调节机能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近视发展不可逆转的尴尬局面。当然这需要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改善自身视力、遏制器质性病变的加重(度数和以及眼底状况)。

配镜时适当欠矫,这不仅在保持眼肌(睫状肌)一定的自身调节机能上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为及时配合针对性治疗提升自身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提供了对比的参照。

试想,经过合理的治疗,满足了度数的控制、视力的改善,同时满足不需要那么高的度数就满足了较好的视力,是不是在降低度数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别小看这简单的改善视力、控制和适当降低度数,毕竟缺乏干预的结果是度数的逐年的快速增加,和近视比率的逐年升高。

近视本身差异

人们对治疗结果的过分的期望源自配镜矫正视力的立竿见影,但忽略了一个严重的事实就是:矫正视力提高掩盖了自身度数的增加和自身裸眼视力的逐年下降和器质性病变的逐年加重。无论低、中、高度的近视我们似乎都能以配镜来解决视觉需要的满足,但病理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的工作状态时有本质差异的。及时的把近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把度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都至关重要


乐诚


近视高发的今天,配镜已经不可避免,很多都配到1.0,也有部分配到1.2或1.5,究竟多少合适?常常有家长问起。

单纯从配镜的角度看,总有种感觉矫正视力越高越好。但真正了解配镜的机理和眼睛自身调节的过程,才会明白配镜矫正视力应该有一定的规范,不仅要从矫正视力的层面来看,还要从眼睛自身的调节的生理基础来衡量。

正常情况下眼睛看远看近是一个自如调节的过程,往往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和近距离用眼负荷的增加会出现眼睛的近视状态,客观上表现为不能有效的看远,也就是自身视力的下降,病理上表现为睫状肌放松调节的障碍。

这时候,通常的应对方法,也可以说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配镜,严格区分应该是满足的矫正视力的提高,也就是人们对视觉要求的满足。至于眼肌放松调节障碍却被忽视了,而这也正是因近视而导致自身裸眼视力下降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因为病理改变所引起的自身视力下降被忽略了。

配镜应适当欠矫

所以,有不少的眼科医生主张配镜以欠矫为宜,也就是主张配镜达到0.8更符合综合的应对近视现状。保持一定的欠矫(配镜矫正视力0.8),好就好在保持了一定的自身调节,而不是全部依赖镜片的屈光能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欠矫,对于抑制近视的发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关注了对睫状肌自身调节机能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近视发展不可逆转的尴尬局面。当然这需要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改善自身视力、遏制器质性病变的加重(度数和以及眼底状况)。

配镜时适当欠矫,这不仅在保持眼肌(睫状肌)一定的自身调节机能上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为及时配合针对性治疗提升自身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提供了对比的参照。

试想,经过合理的治疗,满足了度数的控制、视力的改善,同时满足不需要那么高的度数就满足了较好的视力,是不是在降低度数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别小看这简单的改善视力、控制和适当降低度数,毕竟缺乏干预的结果是度数的逐年的快速增加,和近视比率的逐年升高。

近视本身差异

人们对治疗结果的过分的期望源自配镜矫正视力的立竿见影,但忽略了一个严重的事实就是:矫正视力提高掩盖了自身度数的增加和自身裸眼视力的逐年下降和器质性病变的逐年加重。无论低、中、高度的近视我们似乎都能以配镜来解决视觉需要的满足,但病理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的工作状态时有本质差异的。及时的把近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把度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都至关重要




新星探


这个我觉得不需要。因为我刚配了副眼镜,能看1.0,度数再高眼睛就难受,这个刚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