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影“流浪地球”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天馬行空的科幻故事讓人印象深刻。但這部影片只是翻拍了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的一個環節,全書內容更加輝煌宏大。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由大劉創作的另一本家喻戶曉的鉅著---《三體》,該書曾榮獲“雨果文學獎”。憑藉此書,他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

該書以三體文明入侵地球作為藍本,講明瞭生存的自然法則,闡釋了宇宙社會的奧秘、文明進化的規律。作品涵蓋很多哲學命題,涉及到人文、科技、歷史、宗教、戰爭、謀略、愛情等眾多領域。可以說是一本史詩級的百科全書。

在這博大的的知識領域中,我挑選了一個有趣的命題與你分享,我把它歸納為:

優越的環境是阻礙發展的重要原因,隨時可能令你失去你認為本該擁有的一切。

《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這是何意呢?讓我們在書中找找答案吧!

由於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惡劣,三體星人掙扎著苟延殘喘。在經歷了200多次文明的滅亡和重生後,現存文明被迫放棄“家園”,流浪宇宙,尋找新的安身之所。

長期的生存威脅,使得文明的延續成為唯一目標,篡改著他們的基因,將變得他們淡漠、孤僻、專制,不帶一絲感情,隨時準備為群體利益奉獻生命,就像一群紀律嚴明的螞蟻,分工明確、行動敏捷。

反觀人類,地球人的自然生活條件優越,絲毫沒有生存壓力,人們大肆揮霍著看似取之不盡的資源,提高生活品質,獲得個體生命週期裡最大程度的享受。以“人類”作為概念的生存標準模糊不清,缺乏群體思維能力,仇恨、偏見和戰爭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常態。當然,安逸的生存環境促進了民主、法制、宗教、信仰、藝術等精神層面的發展。危險的是,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人倫觀念、社會觀念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和基礎規範,社會醜陋現象頻頻顯現,是非對錯卻難以言明。這就好比雪橇犬賣力的將雪橇拉向不同的方向,徒勞無功。

《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生存是宇宙文明恆久不變的目標。生命的進化都是向著適應環境、利於生存的方向發展。對於三體人來說,文明出現危機時,群體的應激反應會出現統一、專制的集權現象,以便消除民主平等、思想自由帶來的散漫和滯後,使群體力量便於掌控,抵禦外部環境。這就像受到刺激的肌肉會收縮來進行防禦一樣,這是本能、正確且唯一的路徑。

中國有句古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地球優越的生存環境造成意識的放縱,無數次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放縱的結果是自取滅亡。小說中人類的結局便是如此。

這樣就容易明白剛剛命題的用意了吧。地球並不因為人類的居住而理所當然的歸人類所有,宇宙中很多無家可歸的強者對它虎視眈眈,人類若繼續沉迷於安樂的享受,缺乏危機意識,只能自取滅亡。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對我們又有什麼作用呢?來,讓我們把宇宙換成社會,地球變成名譽地位財富,三體文明變為競爭對手,再人類折射成自己,讓我們看看得出了什麼結論。

看出來了吧,社會中有很多厲害的競爭對手覬覦你擁有的一切,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是善是惡,何時“發起攻擊”。現在,你有能力保住它嗎?長期安於現狀的你還有競爭力嗎?還是對這一切就像小說中的人類一樣拱手相讓。

如果答案是不,那麼我們一起找找原因,解決問題吧。

《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01、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導致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與《三體》中的人類一樣,安穩環境限制了你的發展,但阻礙你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你的這些“人性特徵”:

1、滿足感

——舒適區讓人沉淪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在銀行當個職員、政府某個一官半職,收入穩定、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處處省心,何必嘗試新的領域,即沒時間又花精力,得不償失。

2、傲慢——缺乏危機意識

老王是辦公室骨幹,三十多年工齡,工作熟練,人緣也好,在他眼裡這次科長非他莫屬,名單公佈,出乎他意料的是,常常被他呼來換去、諄諄教誨的小李獲得了提拔。

小心看似“弱小的”對手。

《三體》中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傲慢代表輕視,而後放縱,這也是小說中三體文明被更高級的文明毀滅的原因,它是勒在強者咽喉的繩索。

小說裡三體文明的確比人類文明發達很多,這是事實,但我們若天真的認為自己一定比周邊人優秀,而缺乏了危機意識,可能下一個被取代的就會是你。

3、侷限性——找不到人生目標

人類科技落後,在三體人到來之前,是否存在外星文明都無法考證,是宇宙社會的“井底之蛙”。幸好我們瞭解這個社會多過人類瞭解宇宙,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各種領域、各種知識隨處可見,隨時可學,衝破圈層界限是找到目標的關鍵。

4、懶惰——沒有上升的動力

很多人有人生目標,也常常為其制定計劃,諸如每月看三本書,每天五十個俯臥撐等等,但卻臨陣退縮。你可能會想,多看幾本書也不能吟詩作畫;每天的支出也不會因為痠痛的肌肉而減少,舒適的沙發、溫暖的床榻、精彩的漫畫可能更加令人嚮往。

5、虛榮——害怕失敗

“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是不少務實分子默默奉行的座右銘,確也是經驗之談。原地踏步步伐穩健,地面紮實,實在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在熟練的步伐中意興闌珊的發表經驗之談,贏得喝彩。至少,不用因為誤踏一步而晚節不保。

6、自私——不願與人分享

你所具備的能力或者取得的成績,若因為怕被人篡奪而不願分享實在是自己的損失。沒有一個人能靠自私成功,那是一種自我封閉,是拒絕與人取長補短的愚蠢行為,在吝嗇的同時也就喪失了獲得其他價值的機會。

《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02、怎樣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1、承認不足,增加挫敗感——找差距

人生經歷四個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盲目自信的人屬於第一個階段,對於能力的差距認識不夠。這個階段我建議多讀一些名人傳記,將自己與主人翁的生活軌跡對比,從生存環境、生活態度、思想境界、做事方法上面找到差距,激發動力。

2、跳出圈層,去別人的領地轉轉——多元化思維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打破圈層束縛的文章寫的很好。我們總是拿自己和周邊的朋友比較,好像差別不大,其實這是因為圈層限制了認知。圈層指的是你的社交圈,由你的生活、工作環境或者興趣愛好決定,他們能與你發生交集是因為你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能力水平和社會認知,他們可能是朋友、伴侶或親人。他們是你的知己,但沒有辦法幫助你繼續上升,反而相互同化,相互綁定。

我們要接觸不同的社會領域,不一樣的人,讓各種體驗和思考方式滲透你,這時你會發現萬物並非只有一個維度,很多之前想不通,解決不了的事情換個角度思考便迎刃而解。

3、興趣細胞,那是你的天賦所在——找到興趣點

我們似乎總是不太清楚自己擅長什麼,感覺就是平平常常一個人。我想告訴你的是上天為每個人都安排了“天賦點”,它就點在你興趣細胞裡。

有人說,我很喜歡畫畫,那麼,審美和構圖可能就是你的天賦,有人說我特別喜歡打球,你的身體協調性和空間思維可能比較強,有人說我只會打遊戲,那很好,思維敏捷、邏輯性強就是你的優勢,針對某款遊戲來個評論,對某個“英雄”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一定非常生動有趣。

總之,走出舒適區要有動力,動力來源於興趣,興趣決定天賦,所以藉助你的興趣,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吧。

4、俯下身段,激發“獸性”——優化內心

《三體》:“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所有。”

和諧的社會表象之下掩藏著殘酷的競爭,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弱肉強食”是被社會默許的,想要得到大家都渴望得到的東西就要有實力去“搶”。社會叢林中,“生存”受到挑戰,你能做的是擦亮雙眼,亮出獠牙,俯下你的身體,丟掉那些沒用的自尊和傲骨,恢復本性,勇敢的撲向美好的生活。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身上散發的“獸性”吧。

5、碾壓昨天的自己真的很爽——自我激勵

荀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但如何堅持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什麼學習方法,而是“精神勝利法”,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抱著一朝成神的心態,也不要輕易拿某一大咖長年累月達到的段位作為目標,那樣遙遙無期。我們需要每天和昨天的自己比較,拿寫作打比方:昨天我寫文章用了3個小時,今天我少用了一刻鐘,我進步了,我很高興;或者今天的文章閱讀起來更加通順,我又進步了,我更加滿意。所以,我的建議就是,

在枯燥煩悶的練習中,刻意的為自己找到一些值得高興的事情,不必告訴別人,堅持下去就好。

6、把刻意變成迷戀——習慣成自然

“唐家三少”曾經三年不斷的每天更新8000-10000字。我們能夠做得到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寫作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的愛好,甚至可以稱為嗜好,當我們瘋狂的迷戀上一個女孩兒的時候,一定希望天天與她在一起。只要有計劃的刻意練習,不斷進步,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這種感受。

我曾堅持健身兩年,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後,健身房去不了,天天在家。三天沒動,就感覺渾身的肌肉裡像有蟲在爬,非常難受,一定要發洩出來。這是為啥?其實,肌肉長期受到刺激會形成記憶,突然停止反而難受。大腦和肌肉一樣,都會對持續的、習慣性的刺激產生記憶,甚至依賴。所以,我們堅持到把折磨變成習慣,也就成功了。

7、加入團隊,共同生長——藉助外力

所有的方法論都比不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更易成功。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大家都傾向於保持集體的穩定和持久,都害怕落後而被責備,都希望突出而受到讚美。沒有了集體也就沒有了責備和讚美,如同一杯白開水。

我在寫作之前無從下手,參加了“粥左羅訓練營”以後,遇到很多能力很強,擅於寫作和溝通的同學,可以看到很多大家分享的作業和作品,取長補短,增添認識。

當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時,一定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團隊,他們不是成名已久的達人,也不是剛剛入行的小白,要與自己的水平能力相當。這樣才能產生化學反應。“粥左羅訓練營”分成初級寫作營和高階變現營,因人而異,按需選擇,很好的為大家找到了合適的學習夥伴。

請相信這句話:優越的環境是阻礙發展的重要原因,隨時可能令你失去你認為本該擁有的一切。生活是危機四伏的叢林,充滿了“舒適的陷阱”,埋葬同類。我們能做的是喚醒內心的“獸性”,擺脫束縛,邁向充滿野性的草原,與強者競爭,重拾“狩獵本能 ”。


《三體》啟示錄:生存是獎勵,不是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