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岳飞不死,真能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封王吗?

珠峰玉鹤


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害死,导致北伐事业中途夭折。有人或许认为,如果岳飞不死,继续统兵北伐,肯定会迎回二帝北伐成功。

但个人认为,这其实是一厢情愿。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相近的例子,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北伐成功,首要条件是良好的政治局面。说白了就是三条,第一皇帝决心足够大,第二大部分臣子支持北伐,第三是国内民众有意愿。

那么北宋具备几条?答案是基本不具备。赵构作为一个不得宠的皇子,偶的皇位,再加上没有子嗣,顾虑甚多。有人说,他最担心被逼退位,这其实倒不是,个人觉得更多的是他个性软蛋。臣子方面呢。就更不用想了。南宋开国其实并不是常态开国,其官僚系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都是全面沿袭北宋,主张北伐的将相们不是被排挤就是被陷害。最后,其实民众也不一定有这个意愿,北伐,消耗的是江南人的财富,江南人心里有多少愿意的?

第二,岳飞虽然有名,但实际就其真正历史上的军事才能和地位而言,并非民间传说的那样。宋朝南渡后,军队主力分别由岳飞、吴玠、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统帅。吴、韩、刘、张四人资格都比岳飞老的多,岳飞根本无法协同其余诸路大军作战。岳飞死后南宋进行的数次北伐,像隆兴北伐、开禧北伐、端平入洛,都只能是一路挺进,结果都只能败还。再退一万步,即使全线均有岳飞指挥,但大实话,打仗需要后备充足,宋军后方远,而金军后方近,长期作战,必定是利敌不利我。靠短时间的营田要保障十几万人供应,简直是神话。以诸葛丞相之能,第五次北伐时军粮供应不足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只好率军在渭南屯田,但是屯田这种慢活,一年两年根本积累不起来大军所需的巨量粮草。

所以……



文一小墨墨


如果岳飞不死,按照当时的战况,直捣黄龙是可以的,但迎回二圣是不可能了,最多能迎回宋钦宗赵桓,因为在岳飞打到朱仙镇的5年前宋徽宗赵佶就死在五国城了。

在岳飞北伐的时候,金国内部出现了裂痕,派系政见不同,意见不统一,国内矛盾加重。后方不稳,前方打仗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金兀术面对岳飞束手无策,单挑打不过岳飞,大集团军群殴也被岳飞打的走死逃亡,丢盔卸甲,兵败如山倒,就连被金兀术视为“撒手锏”的重骑兵部队铁浮屠,也被岳飞轻松破解。金兀术哭的心都有了。

金兀术退至朱仙镇时准备顽抗反击,结果岳家军500铁骑的先头部队一到,双方大战,金兵一触即溃,而且是全军溃退,在岳家军面前金军已经是完全没有战斗力可言了。岳飞大军抵达朱仙镇的时候,金兀术放弃开封做好了渡黄河北退的打算。如果不是这时候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飞,给了金兀术喘息机会,岳飞联合韩世忠的水军过黄河追击,直捣黄龙也不是不可以的。此时的岳飞和岳家军,对金兵来说就是一种威慑,听名字都胆寒,过黄河后可以长驱直入收复失地没问题。金军兵败如山倒,收不住了,打败金兵是早晚的事。

至于迎回二帝,此时只剩下宋钦赵桓了,宋徽宗赵佶早已命丧五国城。有人说赵构不想迎回二圣,因为二圣回来他得脱袍让位,岳飞被杀也与他想迎回二圣有关,其实不然,赵构心里明白,即使迎回二圣,他皇帝的地位也是动摇不了的,他一手建立了南宋,大臣中虽然有很多北宋旧臣,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他的领导下击败金国迎回先皇,他的地位是不会被替代的,而且之前岳飞在江州驻扎时,收到金国要放回宋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很担忧,在觐见赵构时,提议立赵构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宋高宗之正统。可见岳飞对赵构的忠心,赵构是不怕接回二圣的,也不会为这个理由杀岳飞。

如果岳飞没死,直捣黄龙击败金国是没有,除了岳家军和宋朝主战的将领,岳飞很重视民间的抗金力量,早在北伐前,就开始联络反金的民间团体,组成抗金联盟,在岳飞打金兀术时,这些民间抗金力量起到了很大作用。打败金国,迎回宋钦宗,这样的功劳太大了,那是南宋的 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封个王是相当可以的。


水瓶座58139384382


实力上允许,形势上不允许,岳飞的岳家,战斗力强悍,“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的作战套路,岳飞摸的很清楚,都有应对之策,虽然大金勇士彪悍,但一个军队的统帅才是灵魂所在,放眼大金,能凌驾于岳飞之上的将军没有,大宋有岳飞,韩世忠等主战名将,假以时日,拿下大金是有可能的。

虽然军事实力略胜一筹,但当时南宋的形势不好,政权未稳,赵构没有集权,仓促北伐,赵构可能会为他人做嫁衣,乱世出英雄,很有可能在战乱中出现佣兵自重的将领,赵家江山是怎么来的,赵构很明白,权利抓不稳,盲目北伐,他是自寻死路,他能在江南做皇帝,是江南士族的支持,南宋刚建立时,赵构权利并不大,很多都是依靠士族力量,打仗是需要钱粮的,士族们不愿意出力,赵构也没辙。


饕餮中国


那我们肯定不能盲目瞎猜,先来分析一下。

宋金实力对比

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疆域包括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辽阔。金朝拥有当时全中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河淮平原大部。金朝拥有黄河天险作为主要防线,燕云十六州为防线后的主要支撑。同时金朝拥有整个东北作为战略纵深。

宋朝当时控制了川中平原,湖广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及两浙一带当时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可以利用长江水道将粮食迅速转运,内部运输便利。宋朝经营了淮河防线,以长江天险作为防线后的主要支撑。西线则以汉水襄阳作为防线前端,荆州鄂州为防线后的支撑。



这一时期宋金实力相当。但由于南宋是昌文偃武的政策,所以军事力量稍弱。

北伐条件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龙府的位置,而此时岳飞第四次北伐才到郾城(朱仙镇存疑),北望开封,但到黄龙府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此时岳家军士气高涨,金军将领也投降了大多数,三路兵马向开封开进。形势大好。完颜兀术本想弃了开封,北渡黄河。遇人劝阻,又占了开封。



如此形势下,岳飞如果能继续北伐,占领开封还回故都应该不成问题。若是想一口气直捣黄龙,却是不大可能。因为毕竟有黄河天险,再加上环境恶劣,补给不足。不论再能打,都不可能。倘若能在开封修整,朝廷继续跟进军队补给,真是有可能打到黄龙府,不过需要时间。迎回二帝基本不可能,二帝只能死。

可历史没有如果,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报复:“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遗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朝廷有诏,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十二年)。伏闻宣相整军北来,志在恢复,某等跂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 ”岳飞又以班师诏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最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襄汉。

这就是百姓的呼声,可皇帝却…


小林史话


既然是如果!我认为可以!

第一、南宋的国力并不弱于金

  在大多数人眼中:既然金能灭了北宋,其国力必然强于北宋,因而金的国力自然也强于南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如同明朝北京陷落时,整个明朝的实力在人口、经济等等方面都还明显强于清一般,北宋以及后来的南宋,其整体国力实际上亦是强于金的,而北宋的灭亡,归其大部,是因历史的偶然和北宋上层的不作为。

  在1127年,当金军挥师南下,破太原城后,当时的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等人就曾为是否继续进攻东京汴梁而争论。而后来金军攻破东京,占领了广阔的中原、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等一系列战果,则是出征前金人都想都不敢想的“伟大壮举”。可以说,金国的胜利是建立在战略战术上的,北宋上层的不作为与软弱无能,是“逼”其在战场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然而,灭国和治国完全上是两个层次的事。金国以小身板占得了大便宜,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东边刚刚镇压义军西边又起燎原之火,西边方才稳住东边却又诞生出一支生力军,这让金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正常的生产秩序无以为继,国力是没有显著的因领土拓大而提升的。

  另外,金国的统治者在进入中原腹地之后,和他的“前辈们”犯了同样的错误,被中原的富庶迷醉了眼,生活开始崇尚奢靡,金朝的将士受影响,战斗力在短短的十余年里有明显的下降。而统治者内部,也出现了如:因疆土的扩大产生内部分赃不均,因汉化等原因而政治理念出现分歧,因制度变得复杂所以权力的不平衡等种种问题,因此金国的内斗尤为严重,许多金朝开国时期的重要将领,如完颜昌,都是平白死在了内斗之中。

  与之相对的,则是南宋在南方一隅的相对安稳,国力慢慢上升。南宋的国力集中体现在军队上,在将领上,岳飞,韩世忠等名将辈出;在兵员上,1140年的南宋军队总体数量超过三十万;在地理位置上,东中西三方与金朝的边境都占据地理位置的的优势,可谓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南宋时期的长江流域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圈。当1140年宋金战端再起之时,宋朝的国力已经实际上处于上风了,而这正是岳飞北伐的底气所在。

  第二、宋国1140年在战场上占据明显优势

  在《金史》的《宗弼传》中,就有写到:“构蒙再造之恩,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可见那时金国的有识之士显然也清楚自身的不足。无论是起初立张邦昌为皇,还是交好折可求,张中彦等实际上的地方割据势力,都是金人对自身实力认知后的行为。

  金人占据了中原,带给中原的既不是仁政,也不是高压的军事统治,相反,因为金国甚为严重的税赋,严苛的法律以及对汉人的歧视,北方的百姓纷纷不堪忍受,揭竿而起,使得金国境内义军遍地,而当岳飞北伐时,这些义军则成了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南宋第四次北伐,为西中东三线,西线统帅为吴璘、郭浩、杨政等人,这些人均是抗金名将吴玠曾经的属僚;东线则有韩世忠率领,东西二路的南宋兵马虽努力作战,但终究和金军只是相持之势,战局关键之所在,还是中路的岳家军、刘琦、张俊三支兵马。





华严


如果一代名将岳飞没有惨遭冤杀,而且直捣黄龙消灭金兵迎回二圣、恢复北宋江山,他虽不能封王但凭战功至少也能被封为国公或侯爵。


小龙女5505


假如岳飞不死,他也无法直捣黄龙、无法迎回二帝。原因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知道“直捣黄龙”这个词出自于《宋史岳飞传》,因此,“黄龙”在当时指的就是金国的黄龙府,在现在的东北吉林,距离南宋边境有数千公里。岳家军是厉害,我们承认,当时若没有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岳飞完全有能力收回开封府,但河南开封与黄龙府还有上千公里的距离,当时的军事战线如果拉这么长,岳飞不见得有优势。

二、他无法迎回二帝,因为这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不管岳飞打了多少胜仗,能否迎回二帝,都由宋高宗决定。而宋高宗的态度基本上是不希望他们回来,因为他们若回来了,三个皇帝,请问如何自处。难道让高宗退位吗?他愿意退位吗?并不见得。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也不过如此。

三、岳飞也有可能迎回二帝,如果迎回了,其结果不外乎和明朝土木堡之变一样,明英宗被明代宗囚禁8年。

因此,岳飞能否迎回二帝,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岳飞本人的悲剧命运,某种程度上也和他不暗政治有关。


史相云


先说结论——不可能迎回二帝,即使万一主角光环附体迎回了二帝也不可能封王,宋朝武将军功封王不要想了,除非功成身死再加政治意义需要。

还是说岳飞不可能迎回二帝的理由吧。

我们对岳飞的印象都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捍山易,捍岳家军难。在中国古代是跟关羽关王爷一起贡在庙里的。但岳飞真的有这么神吗?当你真的仔细查询史料你会发现,朱仙镇大捷的描写出自《金陀萃编》,而这本书出自岳飞的孙子岳珂。而当时的官修史书里根本就没有把这个胜利看得多重要,甚至在官修史书当中都没有提到朱仙镇这几个字。

当然,相传秦桧和儿子秦熺两人曾改写官修史料,所以两者皆存疑待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岳家军是步军,想要直捣黄龙府和会宁府,漫长的补给线或者就食与敌都是相当困难的,并且会宁府在今天的黑龙江省阿城市,这距离大家可以地图了解一下,更别说两晋以后骑兵优势远超步兵。尤其是重骑兵,那简直是当时的坦克。

另外当时宋朝的国力也不能支持一场如此规模的战争了。虽然北宋很富强,宋神宗时代最富有,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万贯,可是高宗时期政府的税收大概只有1000万贯。虽然南宋后来税收恢复到了6000万贯的水平。可是岳飞一年的军费你知道多少吗?700万贯,所以皇帝可以说是省吃俭用下大注了,可惜还大概率会输。

以上两点是军事实力及经济实力的参考,再说下后世大家的论点:

朱熹距离当时最近,就曾说将骄兵惰,未可知也。史学家赵翼、钱大昕和胡适都认为当时谈和,跟金兵保持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划界而治,是最有利最理性的一个选择。

所以岳飞不死,也不会梦想成真的。

并且当你了解给岳飞翻案的过程及局势后,你就明白了,岳飞可能真没有那么神,只是后来的政治需要罢了。

但,这一切依旧不妨碍我们喜欢岳飞,虽然他没有那么神,可他依然是当时四大名将之首,有着让敌人不敢小觑的实力。并且,他奋发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和胸怀,也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屹然谈古


根本不可能!为啥?因为老板宋高宗赵构心里不愿意。虽然表面还是封宋徽宗为太上皇,但是老大宋钦宗毕竟是长子嫡孙,况且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由老子传给的皇位。按照自古皇室的传位伦理,人家才是正统,咱只是排行老九,也是自封的。所以心虚,这万一老大和老头子回来了,咱这好不容易当皇上的可不就白忙活一场了?岳飞越是打胜仗宋高宗越是心里不安,正好当时有个了秦桧也是有除掉岳飞的想法。不断的向上打小报告,这不刚好合心意。于是来个顺手推舟,借刀杀人。一来可以解决掉自己的心头之患,二来以后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推到秦桧身上,所谓一举两得。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可怜我们的岳大将军,一个民族英雄,就被这君臣勾结来了个“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所以说岳飞的死宋高宗起了关键的作用,他是皇上,掌握生杀大权。秦桧只不过是刚好在那个时间点冒出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刚好被利用上了。所以岳飞的结局早就被宋高宗定了,只要他有打胜仗迎回二帝的想法,肯定逃不过这一劫的。哪有可能发生岳大将军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一血靖康耻的事儿?根本不可能!








老戴唠八卦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多,但是也有例子,比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后的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朱祁钰御驾亲征,被瓦剌抓去做了人质,而弟弟朱祁镇却意外的当上皇帝。那结局怎么样呢?

权力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接触倒还罢了,一旦曾经拥有,便很难再度撒手,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北京保卫战之后,随着皇位的稳固,朱祁钰自然也就不愿轻易放弃到手的权力了,因此当也先有意求和,大臣们建议迎回朱祁镇时,朱祁钰极为不悦,说道,“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朱祁钰为了防止朱祁镇对皇位造成威胁,他不仅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就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而为了切断朱祁镇与外界的联系,他甚至不惜将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使人无法躲藏。

朱祁钰的做法则又影响了太监宫人的态度,太监宫女们的冷言冷语又岂是曾经高高在上的朱祁镇所能忍受的?而他不仅要遭受精神上的折磨,而且就连最基本的生活也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身患残疾的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

最终,朱祁镇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便发动了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废了朱祁钰的帝位。至此,一场本不该发生的夺权事件结束了。

我们再对比下岳飞,首先,岳飞这个人,很忠心,如果皇帝不发召令让他回来,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他必然会把二帝接回,那之后呢?很明显,这二帝里一个是太上皇,已经没有了权力,另一个宋钦宗,虽然是前皇帝,但是已经无实权,必然只能面临被软禁或者废为庶民。当然,你可以说后面会有机会夺权的机会什么的,但是至少回来的那几年估计不会比在金人那里好多少,毕竟谁不想当皇帝啊?是吧,这就是权力的可怕。而岳飞呢,在这种情况下,岳飞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沉默,对二帝的软禁遭遇不闻不问,但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能,考虑到岳飞的忠,他不仅忠于帝王,还忠于社稷,他肯定会选择第二种,第二种就是谴责宋高宗对二帝的虐待行为,怒骂高宗大逆不道,而这种做法一旦触及到高宗的底线,又是死路一条,因为高宗心里早就想好了二帝的一万种死法,不容任何人指手画脚。所以,岳飞的性格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但如果岳飞不是这种性格呢?假如他学秦桧审时度势呢,但如果这样,他也就不会有那么高的声望,更不会有一支战无不胜,名声在外的岳家军了。

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一切的一切,早已在岳飞出发的那一刻,就注定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