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起義:5萬抵抗軍與德軍激戰63天!


華沙起義:5萬抵抗軍與德軍激戰63天!


圖片:1944年9月,波蘭起義者在華沙的沃拉區堅持抵抗納粹德軍的進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波蘭作為完整的交戰國只存在了兩週,就淪為納粹德國閃電戰的犧牲品。但素有抵抗外族侵略傳統的波蘭人不僅建立流亡政府,還積極在國內組織抵抗運動。70年前的8月1日,數十萬波蘭國內軍戰士和平民在中歐名城華沙舉行大起義,與窮兇極惡的納粹軍隊激戰63天,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仍彰顯了“波蘭永不亡”的精神。

政治要求華沙舉事

1939年10月,納粹德國完全佔領波蘭後,發起旨在粉碎波蘭民族精英,徹底奴役該國人民的行動,代號為“塔能博格”的蓋世太保別動隊到處搜殺波蘭精英人士,同時將波蘭最精華的波莫瑞、西里西亞等地直接劃入德國版圖,剩下的部分則變成“波蘭被佔領區總督管轄區”,實施殘酷的軍管統治。但波蘭人沒有屈服,呆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利用戰前在國內構建的軍事體系,發展出一個龐大的抵抗運動網絡,不僅擁有游擊隊,就連政府機關、立法議會都樣樣俱全,形成“白天的波蘭屬於納粹,夜晚的波蘭則屬於人民”的局面。

1942年,根據流亡政府的指示,波蘭各地的抵抗力量合編為“國內軍”,他們克服種種困難,通過自行製造、黑市購買、盟軍空投和挖出波蘭軍隊潰敗前的物資等方式獲取武器。至1944年,“國內軍”發展至頂峰,總人數估計超過40萬人,擁有步槍、輕機槍、重機槍、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槍和手榴彈等各類武器。

1943年初,德軍在東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給蘇聯紅軍,之後蘇軍逐步向西反攻,德軍被迫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方向投入大量兵力,對波蘭的控制變得鬆懈起來,國內軍決定趁勢發起“風暴行動”,痛擊德軍。該行動分三步:首先在靠近蘇聯的東部發動大規模起義;接著在蘇波舊國境線至維斯瓦河之間襲擊德軍;最後在波蘭全境發動起義,趕走德軍。在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中,收復華沙至關重要。


1944年1月2日,“風暴行動”正式展開。在蘇軍進攻的道路上,波蘭游擊隊掀起鋪天蓋地的暴動潮,把德軍後方攪得無一處安寧。由於親西方的波蘭流亡政府與蘇聯存在結構性矛盾,流亡政府總理米科拉伊奇克嚴令“國內軍”司令博爾,不惜代價地搶先控制華沙,在同盟國夥伴面前製造既成事實,避免因華沙被蘇聯控制而使國家走上蘇聯道路。

客觀而言,出於政治因素展開的華沙起義不符合“風暴行動”的行動總目標,因為之前“國內軍”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打了就跑”的游擊戰特點,可這一回卻要與德軍重兵爭奪大城市,且得手後不能放棄,完全忽視了“國內軍”尚不是正規武裝的現實。可是面對倫敦方面的嚴令,博爾將軍選擇了服從。

“小蜜蜂”讓納粹膽寒

在華沙起義前,“國內軍”在城內集結了5萬多名戰士,但只有1300多支槍和35門反坦克炮,反觀城內的德國衛戍部隊雖然僅4000人,但武器其全,裝備精良,城郊還有10餘萬軍隊和600多輛坦克。

按照博爾等人的安排,起義定在8月1日17時許(暗語“W時間”)展開,可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蓋世太保的特工向德國華沙總督菲舍爾和華沙城防司令羅爾密報,透露了“國內軍”的行動概況,德軍迅速出動,不僅佔領重要的政府機構,在街上建立崗哨、火力點,還出動炮兵奇襲華沙西郊的“國內軍”指揮部。雖然博爾倖免於難,但“國內軍”的2部電臺都被炸壞,無法與外界聯繫。

儘管開局不利,但波蘭人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起義中。到8月1日傍晚,華沙80%的城區都落入起義者之手,博爾坐鎮華沙老城,通過四通八達的下水道,向其他街區調遣部隊,從而避開敵人的優勢火力。反觀昔日耀武揚威的法西斯分子,卻被波蘭愛國者分割包圍在布呂赫宮、軍事代表處、安全警察局、中央車站等據點裡,稍一露頭就可能命喪黃泉。


在圍攻德軍據點的行動中,“國內軍”裡活躍著一大批童子軍,他們按照年齡分工,年齡較小的負責宣傳和傳遞情報,17歲左右的成員則組成敢死隊,參與針對德軍據點的進攻。有意思的是,為了保密,參戰的童子軍各組織都用代號稱呼,最基層的機構是“小蜜蜂”(一個班,由7名青少年組成),上一級機構是“家庭”(由數個班組成的中隊),再上一級是“蜂群”(由數個小隊組成的區隊),然後是“蜂窩”(由各區隊組成),各級機構之間還有專門的“觀察者”負責聯絡工作。

法西斯展開大屠殺

鑑於“國內軍”攻勢兇猛,希特勒害怕華沙有失,影響德軍防線的穩定,迅速任命黨衛軍上將巴赫為華沙軍事代表,全權指揮鎮壓作戰,並要求“斬草除根”。由於華沙起義之際正趕上蘇軍在維斯瓦河方向發動攻勢,巴赫難以抽調解圍部隊,只好先把黨衛軍裡的雜牌部隊派上去應急,其中一些部隊紀律敗壞,惡行昭彰,例如由季勒萬格爾指揮的罪犯旅就全部由刑事犯組成。

在鎮壓行動前,季勒萬格爾還威脅手下:“如果敗了,你們將被重新送進強制收容所;如果你們被俘,那更是死路一條。”於是,這些暴徒投入戰鬥後,完全不擇手段。他們威逼居民離開住宅,許諾帶他們去安全之處,當成百上千的波蘭平民被帶到空曠的墓地後,機槍響了,沒有人能夠逃出去。

8月5日至8日,僅華沙的沃拉區,季勒萬格爾的部隊就殺害了數萬名平民。可是,法西斯軍隊的野蠻屠殺不僅沒有嚇倒波蘭人,反而堅定了波蘭軍民拼死奮戰的決心。該部隊初到華沙時有881人,戰鬥期間又補充了2500人,可等到撤出華沙時只剩下648人。

可歌可泣的63天


就整個戰局而言,8月6日是個轉折點。由於有更多德軍投入,加上希特勒要求無區別地轟炸華沙街區,“國內軍”控制區被逐步壓縮,就在6日深夜,德軍奪取了華沙老城通往郊區的道路,宣告市中心地帶的“國內軍”與其他陣地的聯繫被切斷。11日,“國內軍”最重要的陣地奧霍塔區陷落。為了阻止起義者撤退,德軍向下水道出口處投放手榴彈和毒氣彈,造成大量起義軍傷亡。

隨著戰鬥向華沙老城逼近,“國內軍”的有生力量只剩下9000餘人,而德軍則增至5萬人,還有大炮、坦克和飛機配合作戰。由於起義軍利用樓房阻擊德軍,法西斯分子索性用重炮進行直接轟擊,或用火焰噴射器進行焚燒。9月2日,華沙老城的最後一批“國內軍”撤出陣地,抵抗一個多月的華沙老城陷落。德軍佔領老城後,殺害了起義軍的全部傷員,還把5萬餘名平民趕進集中營。

9月5日,德軍集中幾乎全部兵力壓向城中心區,博爾指揮的“國內軍”多次擊退敵人的進攻,但雙方力量實在太過懸殊,除非蘇軍在維斯瓦河方向的攻勢起到作用,否則德國人是不會從華沙分兵的。9月10日,補給線已經拉到極限的蘇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為了策應華沙起義,在準備很不充分的情況下,從正面向維斯瓦河東岸的德軍發起進攻,其麾下的波蘭人民軍第1柯希秋什克師甚至突破到維斯瓦河西岸,差一點就能與被圍的“國內軍”會合。但是,德軍動員的預備隊也在此時參戰,最終孤軍深入的第1柯希秋什克師沒能守住西岸橋頭堡,起義者的最後希望破滅了。儘管蘇軍的飛機還冒著德軍的高射炮火,向起義者空投補給,但由於天氣惡劣,加之“國內軍”失去大多數陣地,大部分物資落入敵手。

9月24日,德軍向“國內軍”殘存的陣地發起總攻。面對無可挽回的敗局,“國內軍”司令部決定投降,但要求被俘人員可以獲得戰俘身份。10月3日,“國內軍”司令博爾帶領部下向德軍司令巴赫投降。

據統計,在63天的戰鬥中,“國內軍”犧牲1.5萬人,2.5萬人受傷,約18萬華沙市民喪生,華沙全城變成瓦礫場,而德國法西斯也付出重大代價,1.6萬人被擊斃,9000人受傷,損失300餘輛裝甲車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