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的"高新动力"!

3月18日上午,我省2020年高新区建设视频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宣读了省政府对清远英德高新区、肇庆西江高新区、湛江廉江高新区、韶关乳源高新区、汕头龙湖高新区、广州天河高新区6家新认定省级高新区的批文。

想知道

2019年广东省高新区建设

取得了哪些进展?

小科这就告诉您

广东经济的

广东经济的

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省政府连续出台"科创12条"、《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三个重要文件。

其中,《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全国首个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引领全国先河。

全省各地市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阳江、韶关顺利完成科技部"以升促建"现场考察,云浮申报材料上报至国务院,汕尾、潮州申报材料上报省政府,一批新兴产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

高新区整体发展质量有效提升

全省高新区经济规模稳步提升,产业创新和国际化表现突出,各高新区优势突出,成为地市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全省近2/3的高新区排名实现上升

,整体表现出较好发展态势。

其中深圳高新区连续3年保持第2位,广州高新区排名跃升两位至全国第7名;除深圳、广州外,排名前30的还有东莞、珠海和佛山高新区;清远高新区首次进入前100名;河源高新区从2016年首次参与评价的141名持续上升24位。

国家级示范区核心作用更加凸显

作为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各高新区积极开展个性化政策创新,加快自创区与广东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推动自贸区相关政策在自创区复制推广,推动"科创12条"相关政策率先在自创区落地实施。

按照科技部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要求,各高新区加快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经济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全省高新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积极构筑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2019年,全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1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工业增加值达1.02万亿,占全省30%。

14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万亿元,有9家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8家高新区增速在2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创新型产业蓬勃发展

2019年,全省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11177家,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纳入火炬统计企业总数的比例接近68.32%

全省高新区建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4个,超过60%高新区建立了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我省高新区发展新的增长点。

高新区新兴产业培育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广州生物医药、东莞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深圳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

全省启动建设的10家省实验室全部布局在高新区内,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深圳鹏城实验室、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标准组建创新团队,为各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

深圳国家基因库、东莞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布局在珠三角各高新区内。

全省251家新型研发机构中,有一半落户在高新区内。

全省高新区营收过亿元企业达3669家。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全省实现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国家高新区内共有孵化器299家,众创空间266家。

国家高新区内瞪羚企业数居全国第二,深圳、广州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四位。

广深两地高新区培育孵化了极飞科技、亿航无人机、奥比中光等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

各高新区充分利用高企税收减免、科技创新券、科技金融、核心技术攻关等政策举措引导园区高企,加大研发投入,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

科技开放合作步伐加快迈进

广州高新区推动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再生医学高等研究生院、骨关节肌肉联合研究中心,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共建穗澳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创新转化中心。

佛山高新区与季华实验室联手邀请20多名我国前驻外大使及前外交官走进佛山,就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建言献策。

惠州依托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积极对接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资源,引进哈工大国际创新研究院落户在仲恺高新区,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全省高新区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前沿,在机构职能、行政审批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

广州高新区高效完成机构改革,成立全国四个特大城市中的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率先在省内设立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功能区与行政区实现深度融合,机构职能更加优化协同高效;

珠海着力破解制约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瓶颈,在市级层面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和政策、资金支持。

广东经济的

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