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最近芳芳覺得孩子慢慢的變得有點不一樣了,以前的孩子可以說是非常的聽話,每天起床之後,乖乖穿好媽媽給準備好的衣服。

可是最近,每天起床之後就站在衣櫃前仔細地挑選著今天要穿的衣服,進場一挑就是半小時,並且還要學著媽媽的樣子往臉上拍護膚品。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晚上回家之後,還纏著媽媽給她塗指甲油。週末還想要媽媽帶她出去買新衣服。芳芳帶著孩子回孃家的時候,順便把孩子的變化告訴了自己的媽媽。結果媽媽帶著斥責的語氣和芳芳說,一定要乘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這麼早就這麼重注美,慢慢會走歪的。

剛好就看到孩子在旁邊照鏡子,外婆就對孩子調侃道:“我們寶貝最近怎麼這麼臭美呀?”結果孩子突然害羞地捂著臉走了。然而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大多數孩子在某個階段,都會越來越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了。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要注意,孩子可能是到了審美敏感期

孩子之所以會突然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這是因為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經過一個審美敏感期。

審美敏感期一般來說出現在2.5歲-5歲之間,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們會對自己的穿著打扮、生活用品等產生自己的標準和條件,而如果這些東西一開始就不是由自己決定購買的話,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就會變得異常挑剔。

可能會有人覺得孩子們這麼小,怎麼能挑得了東西呢?但實際上,這個階段對孩子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只能能否擁有完整的審美觀念。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身為家長,我們該怎麼正確對待孩子的“臭美”?

1.尊重孩子對美的追求

首先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我們所謂的“臭美”其實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哦。在孩子臭美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自我意識,孩子會對自己的身心狀態有越來越深刻的認識,也會越來越瞭解自己。

而一旦小寶寶開始喜歡照鏡子,也說明孩子在開始對自己產生好奇心,這也就是自我意識形成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不能一開始就扼殺了這個重要環節。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接著,他們會慢慢按照自己的規則和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用品、衣著打扮進行要求,有的孩子會喜歡穿媽媽的漂亮衣服和高跟鞋、用媽媽的護膚品,還有就是最最常見的用彩筆塗指甲油了。

一旦孩子出現了這些“典型症狀”,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應該相應地做出一些改變,最重要的是不可以打擊孩子愛美的心,並且應該把這份心當作寶貴的東西看待,要小心的呵護才對。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2引導樹立孩子的審美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了。而審美水平的高低,幾乎就決定了品質的高低。“沒有審美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我國著名作者木心曾經這樣深刻地提到過審美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而很多人可能會誤解,審美是成人才有的意識,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哦,成人的氣質是兒童期間的審美就開始慢慢積累的。寶寶在兩三歲的時候,生長髮育才剛剛的開始。

作為家長,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將自己放在寶寶的年齡,而不是以成人的觀點去看待寶寶。只有自己和寶寶心態一致,才能為孩子傳遞一些信息。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那我們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審美呢?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對孩子的選擇進行隨意地斥責,並且我們可以適當的帶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在週末我們可以帶他們去一些藝術館、美術館等地感受藝術的薰陶。或者帶他們去看一看青山綠水,領略美的多樣性。

3不要忽略內在美的培養

不可否認,外在的美的確是十分的重要。但是美是多面性的,不僅有外在美,內在美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引導、培養孩子外在美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真正長久的美來自於內在。

精緻的衣服、美麗的臉蛋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趨於平淡,但是內在的美麗,卻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越來越迷人。內在美不是一時一刻、一分一秒就能形成的,它不像穿一件衣服那麼容易。


孩子變得“臭美”?這可能是審美敏感期到了,家長不妨用3步引導


形成內在美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因為內在美包括學識、品質、性格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靜下心來才能獲得。所以,內在美也是更加獨特、更加難得的。

總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美麗也都是與眾不同的,希望我們能夠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陽光、積極的人,在形成美的意識中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更大膽的去實踐、去探索。(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育兒,有我為您保駕護航。關注我,做更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