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京日报报道《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称赞外籍人士隔离服务?

余庭洋


社区如此周到服务,却引起公众反感,问题到底出在哪?

近日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的报道,本想着给街道工作人员们辛勤地工作做做宣传,哪知却引来了如此大的麻烦。是人办事真有问题,还是公众太狭隘?

个人认为,在疫情期间,给在当地隔离的“老外”提供必要的服务,是我们中国人的友善,是大国的情怀。但从报道中看,有一些字眼的确有些刺眼。

有“老外”只吃新鲜面包,于是为确保老外每天吃新鲜的,一次只买 4 片面包,每天送上门;有“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 4 大桶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老外”爱购物,有一天帮他送了 20 多趟快递;再加上给“老外”的大金毛狗找宠物旅馆安顿……

怎么看怎么让公众不是味。要知道这是非常时刻,对比全国人民为疫情不得不克服生活的不便,在大家都为此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之时,如此对“老外”的周到服务真的合适吗?也难怪有不少网友为那个只喝矿泉水的留学生叫屈。

事件爆出后,当事街道回应,他们对所有隔离的人都是这样服务。对此我姑且相信。但是为什么前期南京日报不报道,或者说不选取街道为本地人服务的事迹报告,难道在这一当地很权威的媒体也认为,为“老外”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可报道的事迹?

作为一名生活在基层的民众,接触了不少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我能体会到他们的不易和辛苦。作为一名做了自媒体多年,由于自己的工作也常与媒体找交道的人,也知道一般的报道是如何产生的。

因此我更要问,这是一种什么意识,竟幼稚地认为为“老外”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卖点,才是人们的兴趣点?

从另一种角度,难道这就是这个媒体的出发点,知道这样才能吸引眼球,才能获得流量,那这样的报道的意义地哪?

写到这感觉自己有些写不下去,难道正如我们很多网友说的,我们有些人需要好好补补钙,才能让自己的膝盖不跪下来。

心里已经跪了补再多的钙都没用!


轻风教育


建议多跑跑步吧,这样膝盖容易站得稳一点。

据文章说:“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说起服务“老外”的经历,工作组成员们个个都有很多故事。

最近工作人员又增添子新的人任务,就是帮外籍人士采购口罩等防疫物资,并快递回老外的家乡。

个人的看法:有礼有节,平等互利而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跪舔”

第一、外交往来过程中我们一向强调大国风范和礼尚往来的原则,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关注过在外国的中国人是否在他们的国家享受到了该有的服务?如此细心周到的服务?但凡上网看看的就知道,在国外华人戴口罩的待遇是什么?

第二、请问这些办事人员你对自己的父母可曾这样周到,体贴过?是否也曾为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回20多趟取快递而不厌其烦?是否为自己的父母每天买最新鲜的面包?

第三、都已经这么多年了,我原以为膝盖应该不软了,没想到还是有些人看到外国人就腿软,这是本质上的不自信导致的,外国人就这么稀罕?这么宝贝?呵呵

第四、请问这些人是否同街道的所有居家隔离的人员都享受到了这样的对待?那为什么网传的视频当中当地的停车费收费阿姨却曝光出这些老外的低素质?

还有南京日报作为官媒,如此热情洋溢的报道这些新闻的编辑,你是怎么想的?老外都可以获得如此细心周到的服务,凭什么我们要责难中国留学生要喝桶装水?这个脸打的着实太响,也猝不及防!

请你们多跑跑马拉松吧!膝盖就不会那么软了!身为中国人,不骄不躁,不卑不恭,才是有底气!


麋鹿说法


一个月前,丹麦某一家媒体发生了辱华事件,事出之后引起了我们广大网友的愤怒,然而面对我们的愤怒,丹麦女总统却一副轻描淡写的态度来支持这种侮辱行为。然而快要把我们气得吐血的时候,在笔者的老家省份却发生了一件截然相反的事,某一家饭店挂横幅调侃外国得病,事后当事人被拘留!

不知道丹麦女总统看没看到这个新闻,如果看到的话,相信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做的并没有错,谁让对面太贱!下次可以接着骂!

疫情发生之后,海外华人频频遭到歧视甚至暴力对待,然而对比之下,我们境内的外国人现在却被当成祖宗一样对待!


南京这家报纸热情地赞颂疫情期间这所城市对外国人的照顾,例如害怕某个外国人买不到东西,志愿者天天帮外国人买东西;为了帮助外国人宝贵的体力,志愿者更是轮番杠着上下楼抬东西。这家报纸如此连篇累牍的报道我们对外国人的照顾,是不是天真的以为外国人会把我们当成礼仪之邦?那他错了!外面的人只会把我们当成冤大头!

但相信这种行为目前并不只局限于南京一个城市,很多城市都是同样的行为,只不过这些城市的媒体多少还有一些廉耻,至少不会把这种无耻挂到台面上炫耀!

其实从礼仪的角度来说,照顾外国人不是不行,但最起码得做到平等对待,我和我的家人在一月底二月初隔离了一个月,怎么就没看见谁给我们买东西送东西?这个月我一个同事发烧被隔离了一段时间,也没见当地哪个志愿者帮过她什么,我们没有得到帮助,难道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标记是china?

最近看见网络上有一种自娱自乐的说法,说经过的疫情之后,相信很多人会更加竖立我爱我的祖国这个概念,但是我想要说的是,你想的真是太多了!目前这样的行为和态度,恐怕未来移民入籍更多,因为“羊大人”在这里更高贵!

最后只想说一句话:别跪着都给我站起来!


辽宁资深球迷


3月27日,南京日报媒体刊文称赞外籍人士隔离服务,用了大量的事例和数字,讲述了街道干部及工作人员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付出的努力…

作为经历过整个疫情的中国人,我对南京媒体这样的报道看法颇多:

首先报道不合时宜。当前,境外输入性疫情正在威胁着国内的复工复产,南京相关街道社区按照党中央防疫部署,各司其职,防控疫情,本来无可厚非,但新闻媒体通篇用服务“老外”的事例宣传街道社区人员防控作用突用,服务到位。这个节骨眼,这么宣传是不是过度了。

其次报道偏离主流。这时候宣传服务外国人,是否与国家防范境外输入的重点不符?要知道,进入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形势可控,各级媒体宣传复工复产,加快生产,延伸消费,为提振经济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当前防止疫情反弹,相关部门采取限航的措施阻止外国人涌入,形势紧迫。这时候,媒体要擦亮眼睛,一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加大典型宣传,提振士气。南京媒体人的政治敏感性是不是应该再增强些?

第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报道所说的684名“老外”因为工作原因回南京,防疫中受到特别的服务,有的街道组织36名网格、社区工作人员专门做好“一对一”服务保障,甚至家里的宠物都得到妥贴照顾…这些“老外”们在本国疫情肆虐时候,选择到中国合理“避疫”,还享受着国外也没有的待遇。这样的场景令人汗颜,要知道还有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因疫情回不了国,或者为了不给祖国添麻烦也放弃了回国“避险”。这种对比会伤害多少中国人的良心?

你对南京媒体人这样的报道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悦读不寂寞


一者,报道时机不对,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博眼球,二者部分人又搞崇洋媚外的把戏,十分恶心,国外好他们还往我们这里跑有意思吗?纯粹扯淡!三者,想搞特殊化,传播负能量,让人有样学样,岂不乱套,乱上夹卵,闲的没事干!


大蚝宅


南京这地可以理解,想当年我去纪念馆还尼玛收门票呢!我们转头就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