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数据筛查机制,护航复工复产

北京市多措并举保障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工作平稳有序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决落实行业主责,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市场疫情防控工作,鼓励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督促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使用“北京健康宝”进行员工管理,严厉打击哄抬服务价格、就业歧视、发布虚假就业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本市就业大局稳定,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配置。

对劳务派遣机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疫情防控期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劳务派遣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防疫责任要求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防控筛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四个文件,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必须把住用工安全入口关,为每家用工单位配备疫情防控安全员,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做好派遣外包员工的隔离防控,严防出现盲区死角。

按照国家及本市防疫要求,根据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业务实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一步明确了劳务市场防疫重点环节和要求,包括向用人单位输送劳动者前进行防疫排查及排查内容、派遣外包员工健康状况监测、人员住宿和办公密度要求,以及发现疫情相关情况的报告路径等。

同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强化劳务市场防疫监督执法,监督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严格执行防疫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出现问题多、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约谈、公示、以至吊销相关许可资质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哄抬服务价格、就业歧视、发布虚假就业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建立大数据比对筛查 用好“北京健康宝”

为有效应对疫情阻击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疫情发生前期,建立了疫情防控筛查机制,对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105.8万人员进行大数据比对,锁定重点风险人员7967人。经过逐一确认,在京1719人,包括确诊17人、有密切接触史10人,经核实均已按照规定收治或集中隔离。同时建立了新增人员实名动态管理机制,每3天统计汇总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新增人员信息。

“北京健康宝”3月1日上线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立即在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面推广使用,要求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全部在京在岗人员纳入“北京健康宝”管理,对上岗前未使用“北京健康宝”进行个人健康状态查询的,不得安排到岗上班。自2月28日至3月23日,共新增在岗人员12204人,通过“北京健康宝”比对,居家观察236人。

创新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模式

疫情防控期间,本市鼓励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发空中宣讲、直播招聘、简历智能匹配、视频面试、在线测评、在线培训、在线签约等多种形式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提供全流程无接触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线招聘。智联招聘、五八同城、猎聘网、Boss直聘、斗米网5家大型网络招聘企业均设立了疫情招聘专区。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还开发了“用工共享”服务平台,为行业相近、岗位相似的企业进行用工余缺调剂,解决企业临时性的用工缺口问题,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发挥产业园区和行业协会积极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本市还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作用,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出台了场地租金减免、人力资源服务资金奖励补贴等支持措施,助力有序返岗复工,为环球影城项目等重点项目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服务。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也分别发出多个倡议书,积极指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协会和通州园区还在3月6日组织开展了“云上圆桌会之共享员工这件事”活动,京东、猎聘、中银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和人民大学杨伟国教授共同就共享员工的业务模式、发展方向、法律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3月23日起,协会和通州园区正在组织为期5天的“云·之巅管理与人才发展在线论坛”活动,就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热门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下一步,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严格抓好人力资源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市场活力,为复工复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本市稳就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