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文|花姐姐

家庭教育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行业,学会学习也是其核心技能之一。

有小伙伴问,花姐,你只学了一年家庭教育指导师,感觉像学了好久,知道那么多,还能记住,你是怎么学习的?

这次,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提升学习效率这个问题。

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图:


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这满天繁星,你能分辨出他们吗?

除非是专业人士,相信普通人很难分辨出它们,是不是?

再看一下这张:


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你能分辨出他们吗?

是不是就容易得多,如果还不知道也不要紧,找一个懂这种图的老师,相信不出一天,你就知道怎么识别漫天繁星。

同样漫天繁星,为什么第二幅图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天上的星星呢?

答案是结构。

事物有了结构,就有了意义,有了意义就能方便我们学习。

而在思维的世界里,人们也是同样通过结构来认识事物、认识其中的规律和美。

举个例子,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同行看门道”,同行与外行的差别就在于是否具备这个行的业的思维结构。

一般来说,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人们为了方便学习,赋予事物的结构,让学习变得容易,就如这星空图;

另一种则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结构,比如细胞的结构就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结构。

家庭教育要学习的内容就如这满天繁星,如果你不能给它一个结构,那么,你的大脑里的家庭教育知识就是这样的:


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出了问题,你知道要从哪个角度思考问题吗?

很难,对不对?

但如果按照某种结构组织一下呢?


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像这样,从认识自己,到认识孩子,到认识关系,再到家庭管理结构化一下呢,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就可以层层剥茧,一步步找到孩子的问题。

比如说,孩子有网隐,那就是在认识孩子的框架之下,那为什么孩子网隐呢?

是不是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呢,那孩子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层层发问,追根溯源,是不是就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而学会大片的内容。

当然,以上框架只是简单的举例,并不能穷尽所有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搭建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结构。

一般来说,最基础的结构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时间维度,另外一个是空间维度。

下面就以这两个基础结构来聊聊如何用结构化的学习家庭教育:

时间维度就是怎么处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事实上,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都是因为时间维度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而导致的。

最典型的就是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有好的生活,否则,孩子的未来就没有希望。

还有诸如,过去,我深受应试教育的苦,所以,现在我只想我的孩子快乐,学习好不好不重要等等观念,都是基于时间维度考虑的。

关于时间维度,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提出过用“时间视角“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他发现,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是怀旧的,经常怀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第二种是消极的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心态往回看,他们经常回快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因而出现心理的风险比较大。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感,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当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论视角,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种是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这种视角补称为未来视角,他们具有前瞻性,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他们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如果仔细阅读上面的特点的话,你会发现都不太完美。

所以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而是采用混全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根据不同的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所以,你看只要理解这一个概念,是不是就能更好的理解上面两个关于时间的问题。

像第一个总担心未来是不是就属于第五种,这种父母总会为了将来而要孩子舍弃现在的快乐,但孩子不是父母,所以,亲子关系就出现了问题。

而关系是空间维度的问题。

而家庭教育在空间维度主要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关于关系理论也有很多,如依恋关系,马斯洛关系理论,还有儒家的“孝悌”等等,但是我认为一切关系最终还是归结到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外界的一切关系都是自己与自己关系的投射,精神分析学派将其称之为“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根据好与不好,主要有四种模式,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关系结构:


结构:家庭教育指导师效率提升100倍的学习方法

1.内在父母好,内在小孩不好;

2.内在父母不好,内在小孩好;

3.内在父母不好,内在小孩不好;

4.内在父母好,内在小孩子也好。

投射到亲子关系上就是:

1.批评指责型:我好,你不好,我是对的,你不对,这种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例子就是给孩子讲道理,结果孩子不听,导致冲突的产生;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是对的,你不对,其实是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对话,并不是说这种父母就真的好,一个总是指责孩子的家长内在一定也是匮乏的,只是因为指责别人比指责自己更容易一些,所以,他们选择指责别人。

好的父母应该如佛家所说,只论因果,不论对错,而孩子做什么事都有因,做为父母不能用对错的眼光去评论,讲道理,理解了,也就不会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2.溺爱型:我不好,你好,我没有能力,没能给你最好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就是溺爱,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我曾接待过这样一个叛逆女孩的案例,那位爸爸痛苦流悌的对我说,都怪我,从小我对女儿的要求百般顺从,总怕亏待了她,结果导致她现在这样的叛逆,是我的错。

3.打骂型:我不好,你也不好,这种常见那种暴力家庭,严重会导致孩子犯罪。

4.健康型:我好,你也好,关于这种关系,最动人的一句话就是妈妈要先活成自己的太阳,然后成为孩子的光,照亮孩子成长。

通过这样的一个关系组合,我们基本可以读懂90%的关系问题。

然后再通过这样的一个关系,就可以再展开很多的问题:

例如,批评指责型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改变这种关系模式,家长做哪些可以防止这类关系的产生。

健康型的关系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模式,怎么让孩子也拥有这种健康的关系模式。

这是从知识的深度来解构这种关系。

那么还可以从维度来解构,例如,发展心理学是怎么解释关系的形成的,精神分析是怎么解释关系的形成的,应该如何做等等。

再搜索相应的书,读一读,那关于关系的问题是不是就理顺了呢,书的内容是不是也就记住了?

所以,找到知识的结构,再从结构中找到知识点,一点点累积,学习效率自然就能提高。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你需要一点耐心。

以上是我读书学习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