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做大做強特色扶貧產業

本報大新訊(記者 龐尉婷) 日前,記者從大新縣有關部門獲悉,去年以來,大新縣明確“強蔗、興牧、優果”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糖料蔗、優質稻、青梅、牛、羊、皇鴿等特色種養產業,以及鄉村旅遊等,帶動貧困戶增收。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戶數20838戶,特色產業覆蓋總戶數15030戶,覆蓋率94.00%,貧困戶增收致富基礎不斷夯實。

蔗糖產業是大新縣一大支柱產業。為確保貧困戶收入穩定,大新縣對甘蔗產業發展常抓不懈,努力確保全縣甘蔗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8萬畝以上。此外,該縣還通過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甘蔗種植給予獎勵扶持等有關政策,提升貧困戶種植甘蔗的積極性。通過“雙高”基地建設,全縣甘蔗生產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加強,貧困戶積極參與甘蔗“雙高”基地建設,脫貧成效較為明顯。如寶圩鄉“雙高”甘蔗面積佔甘蔗種植總面積達95%以上,貧困戶通過種植甘蔗增收明顯,該鄉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9.09%降至2019年為0.54%。

為拓寬特色養殖增收渠道,大新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豬、牛、羊等特色產業,2019年全縣出欄生豬、肉牛、山羊分別為25.99萬頭、2.63萬頭、2.44萬隻,完成創建養牛小區7個,有47個貧困村發展養殖業,覆蓋帶動超過4300戶貧困戶。

同時,大新縣結合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和全縣產業區域佈局,通過盤活資金、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強化培訓與交流等,將皇鴿養殖打造成為全縣產業扶貧特色品牌。該縣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旅遊產品”的建設模式,以廣西南寧市傑利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建設皇鴿食品加工廠為龍頭,以建設養鴿基地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帶動廣大群眾廣泛飼養和提供乳鴿,逐步打造一條“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皇鴿養殖產業鏈。

目前,大新縣的4個皇鴿養殖基地存欄17.1萬對種鴿,有9653戶貧困戶參與養殖,佔全縣20838戶貧困戶的46%。此外,依託4個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拓展皇鴿養殖,有望帶動各鄉(鎮)散戶養殖100萬對以上,以滿足深加工的需求。同時,該縣充分發揮“特色旅遊名縣”的優勢,全面開發拓展皇鴿美食、農家樂休閒旅遊、配套酒店設施等旅遊產業。

此外,大新縣還通過青梅種植確保穩增收。目前全縣累計種植青梅面積2.5萬畝,其中參與青梅種植的貧困戶有1874戶,佔貧困戶總數9%。2019年,全縣青梅新種1.58萬畝,貧困戶參與種植1702戶6781畝,覆蓋欖圩、龍門、桃城、全茗、昌明、福隆、下雷等7個鄉鎮;青梅結果面積5000多畝,產量達3000噸,產值900萬元。

另外,大新縣立足全縣生態、邊關、民俗等旅遊資源優勢,堅持以全域旅遊為抓手,把旅遊作為實現“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創新旅遊扶貧載體,通過“龍頭景區”帶動、“品牌企業”帶動、“鄉村民宿”帶動、“本地特產”帶動等工作模式,全力發展旅遊業,最終實現“貧困變富裕、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財富、產品變禮品”旅遊促扶貧工作目標。旅遊扶貧惠及貧困戶2059戶、貧困人口8031人,佔全縣貧困總人口數1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