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快速增长,专家称应尽早收治轻症患者

近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数快速上升,已突破12万例。对此,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医学院卢山教授直言出乎意料,他说,目前能够采取的方法是尽早发现轻症患者,避免患者自身病情以及疫情传播进一步加重。

卢山说,起初美国的防疫工作是有效的。当看到中国疫情爆发,并在本土检测到第一例人对人传播时,美国就对中国等疫情高发区制定了禁航令。之后几周美国只检测到了20例左右,其他均与武汉或钻石公主号有关。

但是,这也体现了美国对欧洲等其他国家的忽视,美国3月13日禁止欧洲的航班,结果为时已晚。在当前快速增长的病例中,可能有本土的第二波传播,也可能有来自欧洲造成的第三波传播。由于增长过快,我们很难探究病毒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在不乐观的形势下,病毒的致死力似乎是一点希望。病毒的传播力和致死力仿佛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它的重症率不会很高,会给宿主留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生存的空间。从当前来看,80%的感染者是自限性的,症状较轻;有5%—10%是重症,其他为两者之间。

有两点因素与是否转为重症密切相关,一个是自身基础,年龄大和基础慢性病是重症高危因素;另一个是病毒载量,即使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病毒载量高,超过了免疫系统的承受能力,同样导致重症乃至死亡。

卢山建议,美国疫情已经爆发,现在要做的就是见招拆招。中国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全国性隔离和建设方舱医院。

卢山说,隔离的具体措施很多,最重要的是政府对政策的实施力度。中国每个省都实施了严格隔离制度,但欧洲、美国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欧洲有很多个国家,一个国家采取了封城措施,另一个却不配合;美国每个州有一定的独立性,一个州做了另一个州没有做,也失去了意义。因此,美国各个州都要加强隔离措施,而欧洲则是每个国家都要做到。

另一项经验就是王辰院士提出的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起初,很多专家认为这一点行不通,把很多的轻症感染者放在一起有可能造成的严重的交叉感染,但事实上没有发生,他们都很配合治疗和康复。我们可以想象,假设他们被要求呆在家里自我恢复,不仅可能造成家人感染,患者自身也很焦虑。他们去医院急诊就诊,由于数量太大很可能把医疗体系压垮——再加几千、几万名医护人员支援医院也无济于事。届时社会混乱带来的压力和恐慌,将带来疾病的进一步失控。

因此,美国各州也在积极搭建方舱医院,下周纽约的方舱医院将可以投入运行。

卢山说,面对感染人数的快速增长,我们还不必过于恐慌,最重要的是控制重症患者数量,他们有较强的病毒传播性,也易于转为病死的结局。因此,阻止疾病发展成重症,我们需要在源头卡断传染源;发现感染尽早隔离控制病情,避免发展成重症。这些事在当前的条件下,我们可以作为应对的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