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券商槓桿率多未用足 並表監管如何影響券業?

外匯天眼APP訊 : 券業資本金競賽愈發激烈之時,中金、中信、華泰等六大龍頭券商迎政策利好,可用資金規模、風控指標體系有望調整。

试点券商杠杆率多未用足 并表监管如何影响券业?

證監會3月27日晚間稱,將中金公司(03908.HK)等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逐步允許參與試點機構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初期綜合考慮試點機構對外投資資本佔用情況,相應下調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

券商表內外資產總額係數下降,是否意味著券商資本槓桿率將提升?東吳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胡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並表監管的相關措施,將加大龍頭券商可用資金規模。目前非銀資本準備的潛在槓桿水平逐漸提高,槓桿撬動的資產規模相應提升。

需要加槓桿的多為重資本業務,例如券商的資本中介業務。記者不完全梳理,中信建投(601066.SH)、海通證券(600837.SH)等多家券商此前發佈的定增方案,均將募資重頭戲放在資本中介業務上。

此次並表監管,是否將實質增加券商淨資本,利好其進一步發展重資本業務?“釋放了空間,有助力作用。”前資深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告訴記者。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政策利好之下,掌握著業務優勢和資本優勢的龍頭券商,在券業發展的道路上將進一步提速。

券商槓桿尚未用足

首批入選試點範圍的6家券商均為券業龍頭——中金公司、招商證券(600999.SH)、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中信建投、國泰君安(601211.SH)。

“近年來,境內資本市場持續發展,部分證券公司逐步出現集團化經營發展態勢,有必要將行業風險管控邊界從母公司層面擴展至合併報表視角,以利於更全面、及時、有效地評估風險,促使行業持續穩健發展。在當前疫情環境下,也有利於中介機構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對於並表監管的思路,證監會作出上述闡釋。

與此同時,證監會表示,在當前疫情環境下,這也有利於中介機構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

“我們認為有利於穩定市場,讓投行發揮更多的中介力量。今年受疫情影響,實體經濟會有比較大的損傷,發展資本中介業務,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信用交易不僅可以給投行帶來更多收益,也會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於並表監管的影響,某頭部券商投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並表監管的具體舉措方面,兩大系數出現調整。證監會表示,將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由0.7調降至0.5,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由1降至0.7。

“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的下調對6家證券公司無影響。”天風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羅鑽輝對記者分析稱,6家券商在近三年的證券公司評級結果中均為AA級券商,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已經調整為0.5。

今年1月23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將“連續三年A類AA級及以上的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準備調整係數由0.7降至0.5。

將對券商產生影響的是,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下調。

“這次並表監管最大的意義是,納入範圍的試點券商調低了風險準備金比例,釋放資本金,客觀上釋放了槓桿空間。”王驥躍表示。

資本槓桿率與核心淨資本及表內外資產總額相關,這意味著,試點券商可提高資本槓桿率,能夠釋放淨資本拓展業務規模。

值得關注的是,現階段,國內券商的槓桿尚未用滿。記者梳理發現,從資本槓桿率來看,上述6家券商中,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該項指標分別為22%和20%,其餘4家資本槓桿率不足20%,但顯著高於“不低於8%”的監管要求。

“距離監管指標還很遠,這意味著未來券商槓桿提升空間進一步增大。”羅鑽輝提到。

資本中介業務再迎機遇

券商槓桿沒有用滿,原因為何?

胡翔認為,總體來看,現在國內券商的槓桿水平較低,部分原因是資產端尚未完全釋放。

“我們投資、兩融、股權質押業務規模已經發展起來了,但是和頂峰期還是有差距。比如FICC業務進一步發展需要很多資金投入,槓桿起來的話,業務投入也會增加。”胡翔說。

王驥躍認為,各券商未必會用滿槓桿,考慮風險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但目前,龍頭券商有望獲得更多的槓桿空間。

活力空間的進一步釋放,將有利於資本中介業務規模尚待進一步發展。王驥躍說,在控制好風險的情況下,券商的規模再進一步提升,資本中介業務規模還有發展的空間。

6家券商淨資本實力不一。記者據券商2019年中報、年報梳理,目前上述6家券商淨資本均在百億以上,其中中信證券以949億淨資本排在首位,國泰君安(860億)、華泰證券(695億)分列二三,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淨資本分別為540億和482億,中金公司淨資本258億。

券商對資本中介業務的重視程度如何?從近年來券業頻頻出現的融資可見。記者不完全梳理,近期海通證券200億定增方案經過“打補丁”後落地,山西證券、東吳證券等券商則採取配股方式融資。

行業差距進一步拉大

除增厚試點券商淨資本外,更深遠的影響將產生在行業內。

3月27日,高盛、摩根士丹利兩家外資控股券商獲批。外資券商入華腳步加快,國內券業整合持續。更豐厚的淨資本,意味著更強勁的競爭力。

“支持龍頭拉開差距。多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減少一些約束。”王驥躍認為。

在具體業務方面,羅鑽輝預計,未來首批並表監管試點機構有望在創新業務資質獲批方面獲得優先試點。

從歷史沿革來看,並表監管的要求始於2016年。2016年6月,證監會修訂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要求證券公司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並提出推動並表監管的中期安排。2017年4月,根據部分證券公司申請,證監會啟動證券行業並表監管試點前期工作。

此次並表監管試點實施的時點處於宏觀寬鬆和資本市場改革的背景下,這是否意味著資本市場迎來進一步寬鬆?

王驥躍認為,這並非整體地進一步寬鬆市場,而是支持龍頭拉開差距,並表監管,也有利於券商收購兼併。

“整體上看,並表監管試點有助於龍頭券商釋放資本,同時並表監管對證券公司的風控等要求更高,是要按照打造系統性重要公司的要求,要求龍頭券商進一步提升風控能力。”羅鑽輝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