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當“自由”遭遇“新冠”時:疫情防控與政府治理的國際比較


【戰“疫”說理】當“自由”遭遇“新冠”時:疫情防控與政府治理的國際比較


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疫情防控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對疫情的明確定位與防控工作做出清醒的戰略判斷,展現了中國國家治理實踐與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實踐證明,在中國黨和政府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性勝利。然而,“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這同樣是中央政治局對當前疫情做出的清醒判斷。不言而喻,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也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消耗戰,對於國家治理能力是一次嚴峻的“大考”。2020年的中國正處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關鍵節點上,承前啟後,意義重大,特定的時代條件歷史地決定了接續奮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必須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戰役”的全面勝利。面對病毒肆虐,中國頑強抗擊疫情既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做出了巨大犧牲,既為世界疫情防控築起了第一道嚴密堅實的防線,也為各國應對疫情贏得了寶貴的防控時間。

  疫情無國界,新冠肺炎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與中國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實踐形成鮮明對照,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疫情蔓延卻日益加重,形勢不容樂觀。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22日6時59分,全球確認新冠肺炎病例已達29萬餘例,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國家和地區升至184個。早在1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宣佈新冠肺炎上升為全球性流行病。同樣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一向以“自由”為標籤的美國和歐洲國家政府績效已然遭遇治理難題,特別是美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化利用,對內嚴重激化了政黨鬥爭,對外明顯加深了國際矛盾,對疫情防控有害無益,目前來看,預期結果相當悲觀。針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國疫情治理已成為世界性重大實踐論域,有必要進行深入觀察與學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網以專題研討形式,邀請部分學者就美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韓國和新加坡的疫情防控與政府治理問題展開討論。

  在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面前,東亞地區的中國、新加坡和韓國比較早地採取了防控措施,用實踐證明了疫情的可控性,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但在西歐和美國,情況卻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西方國家民眾抱有樂觀和自信的態度。在意大利、德國,人們在酒吧和餐館裡把酒言歡,享受著愜意的生活。甚至在意大利一些疫區,民眾依然可以聚會、遊行。被“自由”俘獲的民眾執意要求不戴口罩的自由,在病毒傳染高風險下仍然我行我素。到疫情大規模暴發後,意大利情況最為嚴重的威尼託大區和倫巴第大區採取了相應的限制措施,但遭到市民的強烈抵制。西班牙衛生部建議個人佩戴口罩,也引發民眾不滿,致使衛生部長不得不改口。更有美國和西歐國家一些媒體將病毒稱之為“武漢病毒”、“中國病毒”,以汙名化的方式誤導民眾,轉移人們關注國內防控措施存在嚴重短板的視線,甚至不惜挑起種族歧視和排外情緒,這種“政治病毒”擾亂了國際社會共同抗疫的大局,與切實保障各國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本利益背道而馳。被2017年以來經濟增速高達3.1%的成績所“綁架”,西班牙桑切斯政府也身處兩難境地:如果抗“疫”必將面臨人民黨的猛烈攻擊,由此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勢必導致民眾支持率下降。在美國,共和與民主兩黨之間的政治博弈在疫情面前被迅速放大。共和黨總統特朗普早前便宣稱民主黨欲通過對疫情的過度渲染來影響自己未來的連任,而民主黨則強調特朗普為了政治目的不惜犧牲民眾的利益和福祉。直到3月13日,特朗普才宣佈全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可見,在西方政治體制下,政黨和政客的利益高於民眾安危是不爭的事實。西方政府的觀望和黨派內鬥,嚴重錯失了中國強力防疫換來的寶貴時間,再加上不重視中國流行病學數據積累的經驗,導致這些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坐失良機、陷入困境。

  面對人類生存質量與發展命運的重大關切,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在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富有哲理地警告:“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事實證明,“自由”終究抵擋不住“新冠”疫情虐進的腳步。

  隨著疫情的強勢蔓延,各國最終不得不承認現實形勢的嚴峻性,開始加強疫情防控。由於前期準備不足,一些國家的防控舉措顯得力不從心。在意大利,政府的組織不力再加上緊張的醫療資源供應,國家不得不採取分級治療措施,根據患者病症程度劃分等級,放棄重症治療,以集中有限的醫療資源救助輕症患者。在美國,面臨著公立醫院少、私人診所多的現實狀況,政府只能與私人醫院展開協商,以爭取更多的醫療救治資源。總統特朗普向國會提交申請的冗雜審議流程,也阻滯了疫情的及時防控,導致民眾出現購槍自衛的混亂局面。不可否認,一些國家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各有創新,但面對大規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急迫性,政府和人民之間需要有力配合、中央與地方之間需要相互支持以及整個社會需要提高有效的組織化水平,而這些正是制度因素在全國性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之所在。

  實踐出真知。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國表現出的傑出組織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所取得成績,給處在疫情漩渦中進入緊急狀態的歐洲國家帶來了希望,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範。在比較視野中,作為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真實地暴露了西方“自由”國家的治理低效,促發了“找回國家”思潮的反彈式興起。雖然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病毒檢測面前,名人、權貴群體與普通人的際遇卻大相徑庭。在白宮記者會上,面對為何明星、權貴能夠優先得到核酸檢測的提問,特朗普“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回應,則把虛偽本質暴露無遺。

  毫無疑問,致力於維護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國家治理實踐,不僅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過程,而且具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理據。空前遭遇美股10天接連4次“熔斷”又坐上新冠疫情蔓延“過山車”的歐美國家,經濟社會危機在不斷加深,只有用科學戰勝愚昧,用合作抵制偏見,才能給“化危為機”求得正解。在全球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為“自由權利”加冕的,一定不是“新冠肺炎”,否則拋卻民主政治與經濟社會運行特定耦合條件下的發生學邏輯要素支持,即使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著名格言本身所具有的真實價值意涵,也要淪為虛妄的政治幻象,難以發揮精神力量可貴的投射效應。

  (作者系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系主任、教授,德國杜伊斯堡大學訪問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