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的玉、林黛玉的玉、妙玉的玉都是一个意思吗,为何都用玉,难道有其他寓意?

黑白文章泽渊诗


玉象征人的性灵和慧根

《红楼梦》的作者在人物命名时,暗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对角色命名与人物关系有着特殊的安排。例如“玉”字是作者绝不轻易赐予。因为“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象征,“玉”象征人的性灵,慧根,本质等意义,而小说人物中,名字中凡含有“玉”字者,与宝玉这块女娲顽石——通灵宝玉,都有一种特殊缘分,深具寓意。

先来说宝玉。之所以把这个公子哥命名为宝玉,是因出生前是上天赤霞宫里的神瑛侍者,出生时又含玉而来,恰恰他这一辈又属“玉”字辈的。而含的这块玉,就是女娲补天所剩下的石头,并经僧道神仙镌了字叫通灵宝玉,所以取名时就随了这块石头,取名为宝玉。

二是“黛玉”。宝玉和黛玉,二玉之间的寓意是什么呢?是寓一段“仙缘”,是神瑛侍者与绛诛仙草的爱情神话,也是一则最美的还泪故事。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乃是性灵之爱,纯属一种美的契合,因此二人常有相知同类之感。黛玉是宝玉性灵的投射,唯有等到绛珠仙草泪尽人亡,魂归离恨天后,神瑛侍者才回转太虚幻境,与绛珠仙草重续仙缘。

三是“妙玉”,妙玉自称“槛外人”意味已经超脱俗尘,置身世外。而宝玉为“槛内人”尚在尘世中耽溺浮沉。可以说宝玉与妙玉的关系是身份的互调,“槛外”与“槛内”的转换,是一种带有讽刺性的“佛缘”。妙玉目空一切,孤僻太过,连刘姥姥尚不能容。而宝玉心怀慈悲,广爱众生,对事事都怀一片佛心。

还有甄宝玉和蒋玉函,甄宝玉是《红楼梦》中“暗线”里的人物,是“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蒋玉函似乎是为了宝玉而逃离忠顺王府,不得而知。因此宝玉被贾政大加笞挞,以至遍体鳞伤。这里可以说明一下,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是寓义“仙缘”;贾宝玉与妙玉之间是寓义“佛缘”;而贾宝玉与蒋玉函是寓义一段“俗缘”。

还有两个丫头,一个是林红玉”,红玉的全名是林红玉,与黛玉仅一字之差,她很能干,也很聪明。贾府中的丫鬟有的就是小姐的替身。比如经常把袭人跟宝钗归一类,晴雯与黛玉归一类,而红玉就又是一个黛玉,为人处事有很多相似处。通过丫鬟来影射小姐的命运。还有玉钏 ,玉钏是金钏儿的妹妹,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被王夫人逼死后,王夫人为了笼络人心,收买玉钏儿,便把金钏儿的每月月钱加给玉钏儿。玉钏儿为此得给王夫人磕头谢恩。玉钏,单从“玉”这一字,知她有“纯、雅、洁、丽”的气质与品性,而她姐姐的“金”字,让人感到有点庸俗有点铜臭…

《红楼梦》是一个金玉的世界,有金就有玉。有金钗如宝钗,有美玉如黛玉。其实宝玉不是玉,他是玉中有石,石中有玉,非石非玉。玉钏的世界里没有宝玉,姐姐因他没了命,他便是玉钏的陌路人。如果金钏隐写了宝钗,那么玉钏是写了黛玉,金钏有情,玉钏无意。所以红尘中宝钗有缘,黛玉与宝玉只是擦肩而过的美玉。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温润如玉,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玉崇拜、玉文化。从远古先民开始,先民们就喜欢玉,以玉来美饰自己。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玉就是美的石头。

宝玉,黛玉,妙玉,唯三人名字里直接有玉字,是曹雪芹有意的安排。无论男女,这三人都有一些共性的品格,如玉的温良高洁;此歪,小说里宝玉身边有一个丫鬟叫红玉,但人们都叫她小红,在宝玉那里晴雯等排挤,后来被王熙凤要走。小红是曹雪芹构思中后三十回里的有特别作用的人物,她是在后来贾府被抄家,帮助过落难的宝玉和王熙凤的一个善良报恩的一个女子。

宝玉,一出生,口中含着一块玉,本身是非常奇特的,因此宝玉也成了贾府富贵的命根子,贾母的命根子。这块通灵宝玉也涵蕴了宝玉的品格中有玉的温润纯良的意思。宝玉有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世族的高贵出身,也有不同于这个家族的其他男性成员的人格和归宿。他是这个家族乃至整个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黛玉,名字中含玉,寓意着与宝玉的心灵相通,有相似的人生追求及品格。黛玉,品性高洁,孤芳自赏,与整个没落礼教社会庸俗的人事格格不入,所以,玉也是黛玉人格特质的一种象征。玉的纯洁,花的芳香凋谢,质本洁来还洁去,似乎都是黛玉人格的缩影。

妙玉,虽身世成谜,但不可能出身于贫寒人家,多半是出身富贵家庭而勘破红尘的污浊后遁入空门的。在大观园,妙玉本是一尼姑,为人孤僻,有洁癖,和黛玉差不多,同样是目下无尘,孤芳自赏,个性与俗人隔绝,所以竟也差不多是宝玉的欣赏者,小说里有非常有意味的情节细节写她与宝玉的接触。而妙玉的结局也非常悲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青霞人文


简单说说我的理解:古代人家,以玉为美,以玉为贵,三人同字,却不同命。

贾宝玉的玉,就是块璞玉顽石,红楼开篇中提到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还未经历人世沧桑,所以要跟随空空道人到凡尘走一遭。

林黛玉的玉,我以为是跟玉带有关。“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是草木,草木之上围着玉带,玉腰带是显贵才能佩戴的,可能暗含林黛玉的命运。

妙玉的玉,污泥中的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妙玉出身应是不错,可惜最后抄家之时被抢卖,终于还是无法保持自己的高洁。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0272189277381639"} --}

晴空莽莽


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的一位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无甚关联,却能入选《金陵十二钗》之列的,这又是因何呢?

首先,我们先从命名上来看。贾府中,宝玉一辈中以玉字为行辈部首(贾琏、贾环等),但唯独宝玉单独以“玉”字命名,除去其化身甄宝玉,又唯与黛玉、妙玉通用一个“玉”字命名,其他人不可乱用“玉”字命名,有个丫鬟原名红玉,贾府说其犯了宝二爷的名讳,硬是将红玉改成了小红。

从这一方面也说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绝不是随便的,而是极其讲究的,是有命运相关联的。宝玉、黛玉、妙玉三人在性情上极为相似,只是妙玉要走的更远,妙玉似乎是黛玉、宝玉的加强版。在妙玉看来,黛玉也是位俗人。窃以为这是妙玉对黛玉带有几分嫉妒心理,从书中可以看出妙玉是喜欢宝玉的,而宝玉超俗的境界水平显然是与黛玉差不多的,那视黛玉为俗人也等似视宝玉为俗人,这显然与钟情於宝玉是相矛盾的。

我们再看《红楼梦》中关於妙玉的判词及词曲;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词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的词牌名叫[世难容]:其实,这“世难容"的又何止是妙玉一人?即便宝玉、黛玉这般的性情,又何能容於那世俗的社会?这才是宝黛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宝玉与黛玉都是无法直面生活的琐碎,而依靠大家族的庇荫才得以生存的。

妙玉曾寄信於宝玉自署“槛外人”,这个“槛”既可以作空门与世俗之“槛”来解,也可以作寓指贾府的门槛来讲,借指贾家门第高,门槛难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指妙玉身处空门却心系红尘,遁入空门仅是迫不得已,而宝玉在贾府倒塌之后,也是遁入空门。如果黛玉不是病逝的话,妙玉的遭遇可能就是黛玉的下场,连贞洁都保守不住,对世俗又能作什么样的抗拒呢?

所以,我认为写妙玉其实也是在写宝玉与黛玉。用宝玉与黛玉的幻身“妙玉”写出其在贾府衰落之后的极其悲催的遭遇。








斜杠青杨


  在红楼梦中,有三玉,她们分别是宝玉、黛玉与妙玉,三玉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宝玉与黛玉知己爱人,那和妙玉之间呢?有时让人感觉有点昧味。或许有点爱意,但很隐匿。总之妙玉对宝玉的好是可以肯定的。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说关于妙玉,书中交待不多,用在妙玉身上,有人仔细地查了一下,才一千多字,我们先看看,都是怎么说妙玉的。首先在小说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与贾母等众人来到栊翠庵,妙玉悄悄拉了黛玉和宝钗去吃“体己茶”,宝玉不甘心,也尾随了过来。妙玉把两只珍贵的茶杯分别了给了黛玉和宝钗,却见她: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你遭塌。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淳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就是方才这段话里,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就是,素来有洁癖的鄙视男人的妙玉见宝玉跟了来,非但不反感,而且把自己喝茶的杯子绿玉斗给宝玉喝,这就让有些红学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几乎认为两个人形成了精神上的“吻”,这是妙玉的借题发挥……这段描写到底是什么意思?曹公也没明说,当然就让人产生很多联想了。如果往正常的方向想,可能是妙玉对宝玉的敬重和欣赏都沉埋于此了吧。其次是小说第四十九回至五十回大观园重开诗社,宝玉被罚雪中折梅。先是贾宝玉在雪中“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了一回方走。”


  这里这位公子刚刚有了欣赏之心,可巧李纨就有了新的提议: “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取一枝来插着玩儿。”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湘云黛玉一起说着:“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于是湘云早热起壶酒来了,黛玉递了个大杯,满斟了一杯。湘云笑道:“你吃了我们这酒,要取不来,加倍罚你!”宝玉忙吃了一杯,冒雪而去。这段描写里,最巧妙的地方不是人人都明白宝玉一定能取回红梅,而是李纨让人跟随时,黛玉的态度,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


  为什么有人跟随反不得了?可见大家都知道妙玉的为人,而最敏感宝玉和别的女孩儿关系的林妹妹此刻却大大方方的让宝玉一个人去取,难道说她对宝玉放心了?还是她根本就不相信妙玉看好宝玉?林黛玉是最了解宝玉为人的人,其实她早就看出妙玉的心思,可她更明白的是宝玉和妙玉不可能有任何的结果,所以,她的态度才如此的大度,因为她也知道喜欢一个人的微妙心里,在这里可以看出黛玉温柔善良的一面。而最后,当贾宝玉再跑了一次栊翠庵后,妙玉竟然决定各送大家每人一枝梅花,可见妙玉其实也不是什么怪人,她是那么的善良,尤其是面对着她真正喜欢的人贾宝玉的请求时。最后一段就是小说第六十三回写因为贾宝玉生日妙玉特地送过来一张寿贴。


  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喝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因说道:“你们这么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袭人晴雯等忙问:“又怎么了?谁又有了不是了?”宝玉指道:“砚台下是什么?一定又是那位的样子,忘记收的。”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给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红笺纸,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忙问:“是谁接了来的?也不告诉!”袭人晴雯等见了这般,不知当是那个要紧的人来的帖子,忙一齐问:“昨儿是谁接下了一个帖子?”四儿忙跑进来,笑说:“昨儿妙玉并没亲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我就搁在这里,谁知一顿酒喝的就忘了。”众人听了道:“我当是谁,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宝玉忙命:“快拿纸来。”当下拿了纸,研了墨,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

  这段话的含义非常深邃了。为什么宝玉会这么重视这个帖子?说明妙玉对他的欣赏得到了回应。妙玉竟然知道并惦记着贾宝玉的生日,可见妙玉的用心,宝玉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两个交往不多,但却心心相印的默契。妙玉不可能爱宝玉,因为环境的限制,宝玉也未必爱上了妙玉,却欣赏她的纯洁与高雅,两个惺惺相惜的一对男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相互欣赏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睿读西游


去掉胭脂斋和红学家们,越研究越玄呼的对红楼梦的考证和穿凿附会,单就书中内容來看,宝玉的玉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黛玉的玉是冰清玉洁冷玉,妙玉的玉是沙晶混合的假玉!三种性质不同的玉石,代表着三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命运!

曹翁创作的初衷,我想不会像红学家们臆想的那么复杂!整个小说那么多人物场景,如都像研究者想像的那样预先设计,连起个名字也要正负影射,这小说曹雪芹就没法写了!

恕我不才瞎说一通!不过,这一部红楼梦也的确耗费了几代人的精力……


鹊渚不老翁


有,贾宝玉,假的,毕竟空,林黛玉,殆的,毕竟没,妙玉,艳的,毕竟丢


䗝豆


这三个人的名字用玉是原作者的别有用心。我们知道,《红楼梦》原名巜石头记》,原作者是“石兄”,他是假借一块奇石到人间经历的记述。贾宝玉出生时口含一玉,他的名字用玉,是原作者石兄的主要创意。和贾宝玉命运最相关的主人物,林黛玉的名字当然要用玉。妙玉的名字用玉,是原作石兄的精神寄托。这三个人的名字用玉正是原作者写作的用意所在。



曹宗国


不是,富贵如宝玉,自然如黛玉,清洁如妙玉。三种玉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