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家長自己玩手機卻不讓孩子玩?

女士2008


因為自己不是玩手機,看手機都是朋友聯繫你的,跟你聊天的。看手機頭條新聞,抖音,快手,火山之類的。裡面內容都給你很好的啟發。

而小朋友玩手機就是玩遊戲,對眼睛不好傷視力。他們玩多了也不好,也沒有節制。小朋友玩手機可以靜下來,但是對他們傷害挺大的,他們什麼也不幹,只知道玩,這樣只會害了他們!

有小朋友的一定不要為了自己安逸,而給手機他們玩,這樣真的不好。在他們面前不看手機或少看!儘量跟他們互動一下!減少看手機!



孤獨的愛1627


我就是不讓孩子玩手機的家長,我們不可能說為了不給小孩玩手機而不用手機吧。每天我都在用手機刷頭條,但是卻限制了孩子玩手機。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讓孩子玩手機那麼結果就是孩子沉迷手機。就在疫情這兩個月,孩子在家看電視都能上癮著迷,更不用說玩手機了。朋友家大人小孩人手一個手機,孩子每天就想著玩手機裡的遊戲根本沒有心情上課,每天作業完成不了,家裡每天都烏煙瘴氣的。

孩子玩手機對視力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朋友家那個玩手機的孩子,小小年紀眼睛已經弱視了,為了孩子的眼睛我寧願選擇不給孩子玩手機。

為什麼大人可以玩手機,我跟我孩子這樣說的,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要用到手機,而你們還不需要,等你們長大了,也到了你們用手機的時候了。

我們雖然玩手機但也真的是需要的時候才用,不會說我們在用手機打遊戲,而孩子就在旁邊看著,這樣孩子肯定會心裡不平衡,對手機的渴望會更大。

但是如果說像我朋友一樣人手一個手機大家一起玩也是不可能的,這樣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沉迷網絡遊戲。

網絡時代使用手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家長可以規定時間給孩子玩一會手機,比如每個週末給孩子玩一下,平常時間就限制孩子玩。


全職寶媽小包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都說孩子兩歲的時候是非常難帶的,有一本書叫《可怕的兩歲》,裡面會提到很多關於兩歲寶寶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應該採取何種措施才能在不傷害到孩子的情況下還能學到正確的處理方法。前幾天我女兒總是脫襪子脫鞋子,光腳在地上跑來跑去,本來天氣暖和的時候我也沒有多在意,也就沒有去阻止她,誰知道這幾天就陡然降溫了,這麼冷的天,還是脫了鞋襪在地上跑來跑去,剛開始還跟她好好說,可不聽啊,前一秒剛說完,後一秒鞋襪又脫了,所以我就按捺不住對她發火了,很大聲的說了幾句,這樣過後是沒有在脫襪子了,可第二天又繼續脫,我意識到自己這樣發脾氣基本上沒有什麼用,想要阻止她脫襪子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我在他們脫襪子的地方鋪上厚的地墊,去改善外部條件,才能雙方都獲益,喜歡脫襪子是寶寶這一時期的一種表現,寶寶想要去用腳去感受地面的溫度,也是一種觸覺體驗,只不過寶寶的腳部觸覺還沒有發育完善,不能很好的感知冷與熱,所以大人覺得很冰,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多大的感受,後來我發現自己我吼叫過後,她有時候著急的時候也會大聲喊叫,我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言行舉止真的不能過於隨意,該有的習慣和禮貌都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樹立榜樣,雖然當下可能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時間長了,突然在某一個瞬間可能她就會按照你之前教的方法來模仿出來,就是這樣的神奇。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一些幫助,如何育兒,我也是正摸著石頭過河。



依baby滴麻麻


家長自己玩手機卻不讓孩子玩,大概是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對未來希望的要求當然比較高,對待自己就自暴自棄了[偷笑]。

其實大人和孩子都是喜歡玩手機的,在互聯網如此發達,連接一切的今天,手機上的內容總有一款能適合你的胃口,不論你是老人還是小孩,是男人還是女人,是中青年還是少年,新聞,短視頻,電影,電視劇,各種購物,遊戲,休閒聊天,就連最基本的溝通都喜歡語音,人性又都是好逸惡勞的,大腦喜歡這種即時的短暫的快樂,所以更傾向於做出指揮,去玩手機。而且手機裡的內容也都是精心製作,專門用於取悅手機前的你,如果你一點也不為所動,那真是很自律,真是反人性的,需要有精力與毅力去抵擋,大人下班之後更想放鬆與休閒,所以不會和本性抵抗,只會深陷其中。孩子如果不加剋制,結果也一樣。

對於孩子,大人會覺得玩手機會影響學習,還有就是損傷視力。其實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命令式行為,認為有家長威嚴,所以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其實,孩子想要玩手機,家長可以適當的根據條件允許玩,雖然上邊說了手機有很多好玩之處,但是生活中比手機好玩的,能親身參與的更多,你只要放下手機,陪伴孩子去嘗試,引導孩子去體驗,你和孩子都會放下手機,不僅僅體會到短暫的視覺快樂,更能體會到身心的愉悅。






小若不弱


其實這個事情我也經歷過,首先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吧了,如果每天父母都知道自己玩手機不讓孩子玩是不對的,我想很多家長,肯定不會這樣做,首先我家老公,他就是典型的拿著手機開著電腦,電視機也開著,然後就讓孩子做作業,看書,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樣不好,我是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其它家長的孩子行為習慣非常不錯,老師天天表揚,相反我家孩子天天被老師提醒和投訴,我就去問表現好的家長,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好羨慕他們是孩子哦[呲牙],他們就說習慣非常重要,時間安排,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遇見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比如家長看書 或者陪伴他寫作業看書的時候,不要玩其它的比如手機電腦等,因為你要帶頭做榜樣,孩子才跟著你模仿學習起來,天拉,我們恰恰相反,所以我回去和我老公商量和分析,確實有問題,從那以後我們就沒有看手機電腦 電視機,等學習完了再看,再玩,現在娃四年級了,表現比以前好多了,老師批評也比較少了,好大的安慰,所以我們要當一個聰明的家長,不要遇見事情就罵孩子怪孩子



大金子姐


無論什麼時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容易有些“壞東西”需要防範。往前看20年,父母們不讓孩子看電視;往前看10年,父母們不讓孩子玩電腦;而如今,父母們需要防範的則是手機。

智能手機與無線網絡的普及讓世界越來越小,孩子們通過一臺小小的手機就能獲取到無窮無盡的信息。

其實,別說孩子,就連大人也難以抗拒手機的誘惑,“低頭族”可謂是如今的“世界第一大種族”。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可自己卻避免不了用手機。

“大人們整天都在玩手機,憑什麼我們就不能玩?”

面對孩子這樣的疑問,簡單粗暴的命令或巧言令色的哄騙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家長能正確回應這個問題,孩子才會變得更出色,也能夠免於沉迷手機、網絡世界。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說清楚“玩手機”的定義。

很多時候,家長用手機不是在玩,而是工作、社交等必需操作,這一點完全可以讓孩子知曉,讓孩子眼看著大人用手機交代工作、收發通知。

當然,家長也免不了用手機來娛樂,孩子未必會服氣。

單純告訴孩子“玩手機不好”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仔細給孩子講解為什麼玩手機不好其實也往往收效甚微。

孩子心中的邏輯是很單純的,他不管什麼“虛擬世界有害”、“現實世界美好”,只會看到家長依然在捧著手機。

所以說,家長必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少“玩”手機,在閒暇時間多讀書看報、做運動,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這樣才有底氣叫孩子少玩手機。

接下來,家長要從手機那裡把孩子“奪回來”,引導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娛樂、玩耍。

孩子其實也是會很喜歡出去暢快玩耍的,不過這還不夠,畢竟我們不能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就放任孩子天天在外面瘋玩。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到底還是學習,家長需要就手機給孩子立下種種規矩,比如說作業寫完之前不許玩、吃飯之前不許玩、睡覺時間不許玩、每次玩手機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單純的規矩還不夠,必須加上相應的獎懲措施,遵守規定得到獎勵,不遵守規定受到懲罰。

如此一來,規矩就會對孩子形成約束力,孩子的自制力也能得到鍛鍊,會漸漸地產生自覺意識,以後就更能控制住自己了。

一個能正確使用手機的孩子,學習成績、身體素質、人際交往都會處理得比較好,未來往往會更出色。


小蔡說育兒


他們是在用神性要求孩子,沒有做到將心比心。只准周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因為他們擁有家長的權利,認為可以隨便掌控自己的孩子,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他們會思考。儘管孩子迫不得已會聽,內心也會不服,這種家長在孩子心裡就不會有正真的權威性。孩子再大一些就和家長出現各種對抗。那個時候他們就會感嘆我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這麼叛逆。

其實不是孩子叛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心比心,正真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沒有和孩子共同成長。

我是三千金媽媽,分享教育理念,科學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吧!


三千金媽媽談育兒


家長玩手機的話,一般他是有控制力的,他不可能一天到晚坐起玩,總要去做事的,對吧?那小孩子的話,如果一旦上癮了,那可能就是不好控制,他自己沒有自制力。當然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樣,所以呢,父母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一直玩手機。


幼教萍大姐


您好,我是彬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家長有時候並不是玩手機,現在每天很多處理工作、生活上的事情都離不開手機,就現在疫情期間來說,每天買菜買生活必需品,一般也都是手機上操作,所以要家長完全脫離手機也不現實。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自己用手機處理事情,並不是在玩。

再來說一下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在保護好視力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讓孩子看平板、手機,再說孩子可以通過平板來觀看英語動畫片,看英文電影等等。

在規律觀看時間的情況下利用手機來學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但是,家長們可以給自己訂立以下原則:

一,餐桌上遠離手機,利用就餐時間與孩子和家人聊聊天。

二,孩子要求你陪他玩時,不要用“嗯,啊”的敷衍回答孩子。

三,好好享受每天的睡前親子閱讀時光,給孩子講講故事,陪孩子看看書。

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避免自己使用手機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及時發現及時調整。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我是愛閱讀、愛分享的【彬媽閱讀】!


彬媽閱讀


一、站著家長的立場考慮,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讓他能夠將精力專注於學習上,不想節外生枝,再發生其它事情,如看多了手機引發的視力問題,又如手機遊戲成癮、無心學習等等,父母愛孩子、為孩子著想的心是天地可見,但同時作為人,天性也是自私的,不論何時,下意識地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總是我覺得,我覺得,打著愛的旗號,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不斷地控制孩子的一切,能控制就覺得心安,如有一丁半點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就開始妄加訓斥,事實上孩子也是人,希望他人認可自我,也渴望獲得自由,獲得尊重,你深刻了解過他嗎?你知道他心裡是如何想的嗎?如果你和他約法三章,讓他用內醒能力來控制自我行為,會不會更好,還有我就弱弱地問一句,你們一家人都在看電視、玩手機,正投入時,命令你一個人去看書,你心裡是什麼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榜樣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或許我們的初衷是好的,但只有用孩子接收的方式,才能獲得結果的美好。

二、站在孩子的立場,孩子可能會覺得很委屈,你們倒是看得有味,玩得起勁,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次數一多,他的叛逆心理就不斷增加了,以後你們還能進行良好溝通嗎?

教育是個永恆的話題,想要教育好孩子,又不願花心思去了解孩子,想用一個簡單的命令就獲得一盤盤地碩果,怎麼可能?更何況對象還是充滿探索、模仿精神的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共同努力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