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称不少老师没能力教好学生,知识面很狭窄,你赞同吗?

漠阳师者


这些年来,教师队伍是一支高学历组成的团队,高学位的也不少。可以说,教师队伍知识是高层次的,但也有素质良莠不齐。近几年,国家更多侧重了“政思”,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规定,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些清规戒律,对教师对知识传授和延伸,起了付面作用。教师的作用发挥,是取决于制度的。说来说去,又回到原点,又回到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不出人才”。相信随着教改的深入,教育的体制会有大的改革,教师的聪名才志会得到发挥。


Y翼之三子


俞老师说的也许是对的,二八法则很普遍


放在教师这个数据中,很可能:20%的老师是优秀的老师,剩下80%的老师普普通通。

更扎心的是,可能这20%优秀老师中的20%才是真正能教好学生的老师,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资源可以和房价挂钩的原因。


我自己的朋友的亲身经历:两个初中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男同学,因为高中上了不同学校,遇到了不同的老师,最后高考成绩差别非常非常明显。


而且,因为成绩的差异,未来的命运也会有极大的不同。


什么是好老师?

@爱扯爱分享 认为有以下几个标准:

书本里:

能把知识讲明白

能让学生听明白

能让学生愿意听

书本外:

能让学生有联想,有启发,

培养学生投入的精神,钻研的能力,

精神上的培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变得谦虚,懂得为他人考虑。


(注:图片来源网络,基于CC0协议)


爱扯爱分享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使人进步,这个大家有共识,俞敏洪老师说的是正确的。中小学中有一部分老师很少读书是客观存在的,这点,俞敏洪老师也没说错。

但后面那些话我不敢苟同。

少读书或者不读书,就没能力教好学生,这个结论比较片面和主观。

1.不读书不等于不学习。学习型老师这些年一直在提倡。学习的渠道有很多,阅读自悟是一种,此外,教育培训、实践反思、经验交流等等,都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际上,老师们学习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2.极少有老师的专业能力无法应对中小学学科内容的。毫无疑问,阅读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识,但一个老师能否教好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并不是决定因素,从实践上看,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最后提出一点疑问:

俞敏洪老师这棍子打的包不包括新东方的老师?如果不包括,那么,这番言论是否有厚此薄彼,为自己做广告之嫌?如果也包括新东方的老师,那么,这岂不是揭自己的伤疤,灭自家的威风吗?俞敏洪老师为什么要发表这样的言论呢?(也许我想多了!)


泥巴驿站


知识不能被体验形成做法毫无意义

知识不能被善用形成习惯毫无价值


林风教练


立馬想起譚浩強。


TonyDeng


俞敏洪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最近他的发言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他说话有一定的背景,前提就是一个人需要不断积累然后释放,最后才开始批评中小学教师没有能力教好学生,知识面很狭窄。但我们客观地看待俞老师的批评,他的批评真切地揭出了教育中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实际上我们需要这样敢说真话的人,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对此我表示赞赏。

但我还觉得事情存在一定有原因,如果俞老师仅仅把靶子对准中小学教师本身,好像都是他们本身的问题,显然有点失去准星。我想这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根源是什么?仔细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一是不想读,晋级无望,面临退休,职业生涯快到站了,按照自己的模式已经够用了,成绩已经不错了,自然没有读的动力;还有一种可能是不能读,也想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但没时间读书。在中小学里,教师有很多活,有份内的也有份外的,比如各种统计汇总表、各种成长档案,教案抄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升旗仪式、甚至星期天一些额外的考试监考等,如果遇上一些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家访等等,很多繁琐的事物已经把老师折腾的四脚朝天了,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还有一种是读了,而一些同事采用简单的方法,大量考试、多布置作业,课后反复抽查清等等措施,成绩反倒好得多,而读书的也不能提升成绩,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抠成绩,自然读书的也不再坚持了。所以教育需要减负,更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跟进,保证教师读书。





你的光芒照亮你的美


赞同。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是一种知识的传播,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去讲授知识点本身,还要讲知识的关联或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需要有技术、有艺术的授课方法,做到深入浅出,正所谓“外行听来不觉浅、内行听来不觉深”。如讲勾股定理、毕德哥拉斯定理的时候不仅讲“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直角边平方之和”,还能够讲毕达哥拉斯学派起初对整数的信仰,以及通过毕达哥拉斯定理发现根号2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即无理数,继而给古希腊数学带来的巨大地震,这样讲必然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听。这种理念无论学校教育还是企业培训都是相似的,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正所谓你有一桶水,你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别人一杯水。

一句话概括:知识面狭窄、授课方法欠缺的老师,只是把“蔬菜”传递给学生,而知识面广、授课方法丰富的老师,是选好蔬菜、做好搭配、洗干净、切配好、精心烹饪后,和学生温馨地进餐,后者的效果必然更好!


荔枝哥课堂


这个人是从哪里高中毕业的?国内多少贫困家庭农民的孩子依然考上了清华和北大,尽管他们录取分数线必须高出北京,天津等二三百分。这才是实力。不是有个外国籍就免费进入的。国内教育不好么?就是你个人实力不行。


用户MN00000


赞同!

老师的责任重大,自己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知识储备,才能更好教育学生,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瓢水,如果老师都是自满自傲的态度,教的学生也会受其影响,这个跟家庭教育有类似的地方,父母在家每天在家读书,跟刷手机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活到老学到老,对谁都试用,包括老师老师。为什么会有特级教师?自己好好想想


理性正能量的胖大叔


他最好把范围确定一下,教育分国民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研究生教育,俞先生说的是哪类教育中的问题,你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确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基础教育本身规律决定的,你要求基础阶段的老师开阔视野也对,但基础类的任何开阔,只能还是沿着基础科目延伸,还是没有走出基础类,让他们知识面宽那就走向职业专业方面,这与他们的工作不相配套,反倒分散基础教育老师的精力,耽误了本职工作,因此话要讲清楚,不然会形成谬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